APP下载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4-08-12相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培育学生的心理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而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现有研究对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实践创新探讨还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实践创新。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渠道,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知识获取途径,同时,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还通过辅助情感疏导和心理压力释放,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此外,新媒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过度沉迷新媒体导致学习与生活失衡、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冲突、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难以保证、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引导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创新路径来解决。文章旨在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16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20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平台。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乐观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学业进步和就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积极影响

通过新媒体的实践创新,可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并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1]。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渠道,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2]。新媒体平台汇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新媒体提供了实时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学校官方网站等及时了解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动态。

(二)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社交能力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和便利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平台、专业论坛等与同学、老师、行业专家等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新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跨地域的合作机会,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合作项目,通过一系列交流与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交际技巧[3]。

(三)辅助情感疏导和释放心理压力

新媒体作为学生情感疏导和释放心理压力的辅助工具,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首先,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可以得到他人理解和支持。其次,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放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最后,新媒体提供了一些心理健康信息和资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等途径,了解自身情感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提供自我反思和成长机会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5]。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展示给他人,从而激发自身学习动力和成就感。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中的交互和讨论,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见解和体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最后,新媒体提供了各种自我评估和测试机会,如心理测评、职业测试等,学生通过参与测试深入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沉迷新媒体,导致学习与生活失衡

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存在学生过度沉迷新媒体,导致学习与生活不平衡的问题[6]。新媒体所提供的便捷与多样化的内容和信息渠道,往往会导致学生过度投入其中,忽视了对学习和生活的平衡。学生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游戏娱乐等平台,长时间浏览,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任务滞后和错过重要的学习机会。此外,过度沉迷于新媒体也会影响学生社交,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社交技能的衰退。

(二)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冲突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冲突[7]。新媒体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学生可以在其中创造自己的角色和生活,寻求安全感和满足感。然而,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会使学生对现实社会失去兴趣和参与度,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在面对现实的困难和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应对策略。同时,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关系缺乏真实性和稳定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暴力、谣言等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难以保证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难以保证。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和内容,有些是虚假、错误的信息[8]。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导致学术研究和学习方向发生偏移。此外,新媒体上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干扰和误导。

(四)缺乏专业指导与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存在缺乏专业指导与引导的问题。虽然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学生在面对众多的学习内容和信息时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引导,容易迷失方向和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繁杂、片面,学生需要专业指导人员对学习内容和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估,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零散化[9]。

三、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创新路径

(一)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是一种创新路径,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10]。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在选择新媒体平台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使用习惯和喜好,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第二,注重平台的互动性。互动交流是搭建平台的核心目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留言区、发布调查问卷、举办线上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平台内容要丰富多样,涵盖学生关心的各个方面[11],从而满足学生对多样化信息的需求,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和参与度。第四,平台管理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要,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在平台上投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内容更新和调整。

(二)以新媒体为工具,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12]。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观察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建议。心理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在线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通过新媒体平台还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跟踪与评估。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评估心理辅导的效果,及时调整辅导策略,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反馈自己的心理变化,与教师共同探讨改善心理问题的方法。

(三)以新媒体为媒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高职院校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广度与深度[13]。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新媒体平台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载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通过线上访谈、问答等方式,为学生解答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认识自身心理状况,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四)以新媒体为渠道,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有力支持[14]。

一是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国内外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案例、心理测评工具等,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媒体平台上,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也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跨校、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三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到更多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心理书籍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15]。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去了解、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多元化的媒体形式和交流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更加关注新媒体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重视对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欧美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3):205-206.

[2] 王鑫.新媒体平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185-187.

[3] 胡忠文,宋平.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18):41-43.

[4] 孙步宽.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1):91.

[5] 黄庆华.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探析[J].广西教育,2021(7):126-127.

[6] 张玲,柯晓扬.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J].教育观察,2018,7(4):88-89.

[7] 李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困境与应对: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35-136,139.

[8] 宋伟.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3,11(6):60-62.

[9] 王秀芬.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参政冷漠现状与教育引导: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分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4):25-29.

[10] 肖三蓉,吴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特点[J].科技视界,2020(10):73-75.

[11] 李灿梅,芮琳智,张燕会.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82-83.

[12] 王慧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0,33(20):84-85.

[13] 杨明强.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172-173.

[14] 王鑫.新媒体平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185-187.

[15] 胡迎迎.新媒体时代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

作者简介 相阳,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