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边传播视域下对缅甸传播效能研究

2024-08-12邓树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应用SPSS19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周边传播理论,分析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的能力和效率。研究发现,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受众群体主要是中青年,受众主要分布在仰光和曼德勒,传播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传播方式主要是报纸和数字媒体;对缅传播效果明显,帖文阅读量、访问量、互动量日益增长。但是,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受众主体主要来自仰光和曼德勒这两个城市,其他区域的缅甸受众比较有限;内容生成能力不强,尤其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信源的传播相对较少;对缅传播效果评估能力,尤其对缅甸受众接触德宏融媒体传播内容之后的认知、行为、态度变化的跟踪反馈能力需要加强。

基于此,文章探索提高对缅传播效能的路径:争取更多对缅传播媒体政策、外引内培对缅传播人才、丰富对缅传播主体、继续讲好中国老百姓的故事、丰富共建“一带一路”内容的传播、扩展对缅传播覆盖力和构建对缅传播效果评估机制。

文章旨在促进对缅甸的精准传播,增强对缅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从而促进缅甸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减少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增进睦邻亲近,官通民和,亲诚惠容,促进两国人民民心相同,经济合作畅通。

关键词:周边传播;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传播能力;传播效率;传播效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04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ZDA288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将“周边传播”定义为,“任何人或事物、或产业、或机构在自己的周边或相关领域所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1]。周边传播立足“地缘相邻、文化相近、血缘相似、习俗相同、语言相同的国家和地区,主客体间存在天然的、密切的历史和现实联系”[2]。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面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个少数民族跨中缅而居,他们拥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共同的历史印记。

因此,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具有周边传播特性,是对缅传播主力军、先行者。探讨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将增强对缅甸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传播效能是传播效果和效率的统一体,是一定条件下达成既定传播目标,实现传播效果的作用体系。这里的“条件”,是传播效果相关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3]。

本文对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的研究将围绕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能力和效率两个维度展开。

一、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能力

传播力指的是大众传媒将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而影响力是指一个国家所传信息(c7ecc79ca6ccf7144ac668b1cce168cf内容)被人们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或扭转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国有利的舆论[4]。地方国际传播力指的是当前地方媒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国际传播的基础能力,即当前地方媒体国际传播现有的政策支持力、基础建设能力、内容生成能力、传播覆盖力[5]。地方传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传播效率,因此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一)基础建设能力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中心前身为德宏传媒集团,为德宏州委直属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归德宏州委宣传部管理,内设31个机构,下辖1个公司、1个印务中心和德宏州融媒体中心。该中心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缅文报《胞波(缅文)》;开办缅甸语广播,成为中缅边境上的“区域性国际广播频率”;创办德宏网,开通缅文频道;建设微信公众号、胞波脸书(缅文)、胞波推特(中英缅文)、胞波油管(缅文)、“缅甸之音”抖音、“缅甸之音”视频号6个对缅传播新媒体平台。

(二)内容生成能力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原创内容在50%以上,其余内容转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原创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外籍人员在中国就业、就医、就学、旅游、经商等法律法规和服务信息。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网页链接分享等形式呈现。

(三)传播覆盖力

《胞波(缅文)》已覆盖中缅边境地区,并通过交流资料的形式发往缅甸曼德勒、腊戍、仰光、密支那、八莫等缅甸重要地区相关部门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6]。

1.缅甸受众群体

对缅传播的缅甸受众主要是18 ~ 65岁群体,其中受众主体是18~ 44岁群体;总体上男性受众群体居多,几乎是女性受众群体的两倍。

2.缅甸受众覆盖人数

2023年,Facebook覆盖人数2293370人次,同比增长403%。4月11日和10月28日,Facebook帖文覆盖人数最多,分别为20多万和30多万,其中来自仰光和曼德勒的受众人数最多,分别为23.4%和11.3%,其余区域受众人数不到3%。

二、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率

传播效率指的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传播效果,即受众对媒体传播内容的接触度、认可度及综合态度,传播效率受传播能力影响。

(一)缅甸受众对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传播内容接触度

2023年,Facebook缅甸受众帖文访问量为122875人次,同比增长316.2%,其中10月28日,粉丝访问量最大,为1.5万人次;Facebook的粉丝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597.3%。也就是说,对缅传播存在大量的潜在受众,有待将其转换成具有较高黏度的粉丝。

(二)缅甸受众对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传播内容认可度

截至2023年10月,“缅甸之音”抖音平台粉丝量达78万以上;胞波脸书(缅文)、胞波推特(中英缅文)共发布帖文8500多条,粉丝数8.6万人,参与互动6.2亿人次,文章点击量4.2亿次,发文触及人数11.2亿人次,参与互动人员95%是缅籍人员。

可见,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果明显,但是需要强化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建设。因此,下文讨论提高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的路径。

三、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建设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效能是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能力和效率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对缅传播效能,就要提升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能力及对缅传播效果评估能力。

(一)争取政策支持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边疆省区媒体周边传播障碍主要是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这“四道槛”[7]和语言转换能力不强及文化对接较弱[8],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同样面临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对缅传播。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要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帮扶,充分利用好云南省政府和德宏州政府的沿边开放政策及云南省、其他省份、国家的媒体平台。

外引内培对缅传播的人才。吸引具有国际传播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外籍人才加入地方媒体团队,开阔团队的国际视野,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校企合作,联合海内外高校,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丰富对缅甸传播主体。发挥外籍友人“文化传声筒”作用[9],发挥中缅两国跨境民族人际传播的优势,定期邀请两国跨境民族“意见领袖”开展座谈,鼓励在华缅甸籍人员对缅传播。

另外,加强区域合作能力。继续维护好已有的6个对缅传播平台,促进中缅两国媒体资源相通、内容相通、数据相通、技术畅通,建立互通的节目库、数据库、人才库。同时,提升汉语、英语、缅甸语语言转换能力。

(二)增强对缅甸传播内容生产能力

1.继续讲好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前期对在华缅籍务工人员最感兴趣的中国文化进行调研显示,41%的在华缅籍务工人员最感兴趣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衣食住行,38%的在华缅籍务工人员最感兴趣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另外,中国地方特色文化常常在国际社交网络中受到追捧[10]。可见,需要深挖地方本土文化。

2.丰富共建“一带一路”内容的传播

2023年10月,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温丁接受采访时说:“缅甸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知之甚少。中缅两国应创建一个可以随时访问的网络平台,确保平台信息的准确和权威[11]。”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也期望设立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方面专栏。

(三)扩展对缅传播覆盖力

目前,对缅传播受众群体主要是25 ~ 44岁,也就是说18 ~25岁及44岁以上群体接触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传播的信息频率不高;对缅传播的地域空间主要是仰光、曼德勒。因此,需要提高信息传播渠道扩展能力,同时需充分发挥德宏州贸易商会驻缅甸曼德勒、密支那等商务代表处的优势,对缅甸传播的信源提出建议。

(四)构建对缅传播效果评估机制

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内容分析、抽样调查和实验[12]。

国际传播效能评估要素: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13-14]。

可采用分区域、分众分层抽样调查和算法计算,调查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对缅传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探索对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对缅传播广度,即对缅传播所触达的受众规模,也就是研究受众的阅读量、主页访问量;依托算法,计算对缅传播的深度,即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与情感转向的影响等[15],分析缅甸受众对传播信息的信任度、关注度和忠诚度。

四、结语

德宏州与缅甸三面接壤,两国部分民族跨境而居,所以德宏州融媒体中心是对缅传播的前沿阵地,具有周边传播特性,即传播效果直接性和地缘取向、文化取向、民族取向和情感取向的适度接近性。在这一背景下,两国人民容易达成畅通交流,容易促进缅甸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减少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增进睦邻亲近,官通民和。

因此,有关方面应给予德宏州融媒体中心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应加强对缅传播效果评估,探索对缅甸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从而促进两国人民民心相通,经济合作畅通。

参考文献:

[1] 陆地.周边传播理论的创新与活力[N].光明日报,2019-11-26(9).

[2] 高菲,陆地,陈沫.周边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11.

[3] 周庆安.在多元语境下理解国际传播效能命题[J].新闻记者,2023(1):10.

[4]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06(10):32-35.

[5] 邱思雨.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评估与建设研究:基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Facebook账号的实证分析[D].海南:海南大学,2023:20.

[6] 杨立,李永斌.拓展国际传播平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J].社会主义论坛,2022(6):16-17.

[7] 杨晶,杨玥,姚莹.周边传播的融通策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对俄传播的探索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6-8.

[8] 万忆,马右文.编码紊乱:新时代边疆省区周边传播的媒介困境与突围[J].当代传播,2020(5):34-37.

[9] 单佳慧.以主场传播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J].青年记者,2023(22):32.

[10] 李勇.县级融媒体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本土文化路径分析[J].中国编辑,2023(10):89.

[11] 黄江勤.缅甸媒体人吴温丁热切期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N].中国东盟报道,2023-10-17(9).

[12] 格兰·G.斯帕克斯:媒介效果研究概论[M].何朝阳,王希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2.

[13] 侯迎忠,玉昌林.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要素:研究回顾与趋势前瞻[J].对外传播,2023(10):22.

[14] 戴岚岚.融媒时代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策略[J].新闻传播,2023(9):50-51.

[15] 胡正荣,孟丁炜.给算法以文明:算法治理赋能国际传播效能测定[J].对外传播,2023(10):5.

作者简介 邓树梅,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