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研究

2024-08-12牛晓艳任霄雅李心言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已渗透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短视频中呈现的不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给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文章以河北大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以“现状分析—问题阐述—对策探析”为逻辑展开叙述,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大学生短视频的使用频次、使用诉求、内容选择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出短视频的流行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沉迷虚妄带来身心隐忧、“信息茧房”伴随思辨缺席、享乐主义侵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困局,并就此提出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困局与挑战的措施: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网络育人向心力;推动方法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同心圆;用好竞合关系,构建通力合作连心桥等。

文章旨在通过调查研究,透视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现象,剖析大学生青睐短视频的缘由,检视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充分发挥短视频的正向积极作用,推动短视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为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塑培基铸魂,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视频中的不良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让困局变破局,挑战变机遇。

关键词:大学生;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026-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河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调研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LSZ2023005

00后是在数字技术不断渗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1]。当前,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经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但质量参差不齐的短视频内容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2]。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潜在风险与影响,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634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调研,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大学生短视频使用现状调研

(一)使用频次体现时间规划问题

如图1所示,过半数学生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在90分钟以上,且观看时间偏好遍布全天时段,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只要有时间就观看,56.64%的学生选择空余时间观看,频次较低的“偶尔看”“数天看一次”的选择人数不到两成。观看时段体现出大学生对短视频的深度使用,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在中午或睡前会观看,半数左右学生会选择节假日、用餐时段、下课时间观看,一成左右学生甚至在上课时间刷短视频。

长时间、高频次、全时段覆盖的短视频观看习惯,体现了大学生对时间规划、学习安排的不成熟。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如果没能在学业上下足功夫,掌握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能力,对未来发展会有一定影响。

(二)使用诉求暴露泛娱乐化偏好

从问卷结果来看,关于“观看原因”,88.06%的人选择了“娱乐方式”,而对于“观看收获”的多选问题,“娱乐生活、打发时间”“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分别获得了87.67%和74.32%的选择。结果显示,短视频具有帮助青年人调节焦虑压抑情绪、缓解学业生活压力的积极作用。

但短视频行业受到“流量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强力渗透,多数短视频为吸眼球、博流量,选择采用娱乐化的形式对内容进行呈现[3]。尽管也有65.37%和51.58%的大学生选择“扩宽视野”“获取知识”,但受制于传播形式,从短视频中获取的知识呈现为消遣性知识与实用性知识,且呈现碎片化的特点,不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系统思维模式的培养,真正对大学生有积极作用的思想性内容因缺乏娱乐性和曝光度,鲜少出现在短视频平台[4]。

(三)内容选择呈现价值判断倾向

对于常用短视频平台的选择,抖音占比较高,快手、bilibili、小红书紧随其后(见图2)。每个平台的内容调性各不相同。以抖音为例,算法这一推荐机制应用广泛,它根据用户标签与内容标签进行智能分发,根据用户偏好进行数据加权[5]。作为技术手段,算法本身并无价值判断的倾向,但平台的内容推送和传播具有趋利性。

在大学生观看的短视频类型中,热点事件类占比最高。短视频平台是创作者的集合地,自由度极高。在流量的驱使下,创作者都倾向于对热点事件进行品评,但输出观点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短视频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局

短视频已经渗透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大学生的时间分配、爱好选择、价值判断都受到了深刻影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下必须直面的问题[6]。

(一)沉迷虚妄带来身心隐忧

当下的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7]。短视频音画文字多元集合、“美颜”“特技”提供“视觉盛宴”,又常以“高频次”叠加“多倍数”,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屏蔽现实世界的压力烦恼,或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自我放松。但这样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大学生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很难自控,过度沉迷或是上瘾沉溺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倾向在午睡晚睡前、用餐等时段观看短视频,短视频推送机制带来的沉浸式观看效果会带来“抖音5分钟,现实两小时”的认知错觉。学生群体将短视频戏称为“电子榨菜”,观看短视频会使用餐行为不再专注,减少消化液分泌,影响正常消化功能。校园里常见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的学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同时,短视频中的不良内容容易让涉世不深的大学被网络的虚幻迷惑,平台的美颜滤镜让人陷入容貌焦虑,他人的成功经历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迷茫等负面情绪。长期沉迷短视频世界,容易错过现实中自我锻炼、提升的机会,造成校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无法融入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学生沉迷短视频平台速配的社交对象,认为大数据筛选出的对象与自己极度契合,其中不乏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虚拟网络欺骗大学生身心[8]。

(二)“信息茧房”伴随思辨缺席

受短视频的算法机制和定向分发影响,大学生会被桎梏在“信息茧房”里。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这种不成熟的“定制化”将他们的视域逐渐缩窄,不利于全面认识世界和探索新领域[9]。

同时,一旦大学生下意识或出于好奇关注偏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内容,算法就会引导他们进一步在相关内容方向继续探索,他们很难发现自己陷入认知的岔路。部分大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单纯地跟风模仿、点赞转发一些热点内容,盲目跟从短视频的价值观点。

短视频高输出、强视觉刺激带来的“快餐”传播内容“能吃饱”但“没营养”,若大学生适应之后,有一定门槛、具有深刻性的议题对他们就大大丧失了吸引力。大学生倾向于观看3分钟电影讲解视频而非沉下心来观赏一部电影,倾向于观看年度热门图书推荐视频分享的故事梗概,文学艺术作品被碎片化传播。虽然不少学生也会观看教育学习相关短视频,但短视频中的教育内容也带给了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的危机。

一方面,短视频提供的碎片化内容使理论被拆解为知识点;另一方面,受制于视频时长,知识逻辑被无限简化,学生观看之后对视频结论有印象,但达不到受教育的目的。

(三)享乐主义侵蚀理想信念

偏向娱乐化的短视频内容让享乐主义之风在高校中弥漫,娱乐化内容让青年学子模糊了对“勤学”任务的认知。问卷显示,针对短视频的观看频率,近八成学生表示“只要有时间就看”“空余时间看”,学习时间被大大挤占。学生喜欢观看短视频,追求的是短视频提供放松、快乐的“即刻满足感”,躲避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下苦功夫求真学问、踏踏实实做事这样的“延时满足感”,消弭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斗志。同时,短视频行业的风口造就了很多行业的起飞,很多网红、主播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也令很多年轻人眼红。调查显示,网红、主播等职业已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几大热门职业。这体现了学生理想信念中对于个人价值理解的偏颇,过分追逐个人财富积累和生活光鲜,而忽视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社会的贡献[10]。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的一系列富有热度的热词也不容忽视,如“躺平”与“卷”的态度折射出年轻人对艰苦奋斗的看法。在短视频创作者和受众中,大学生群体占很大一部分,带有消极倾向的短视频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人生理想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应对策略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网络育人向心力

短视频虽扩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却取代不了高校育人的主体性地位,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转变思路,借用互联网思维做到更加垂直、下沉,以网络育人优质内容吸引青年学子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向核心思想聚拢[1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观看短视频更关注的还是视频内容,内容始终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输出更有思想深度的内容。

一是做好内容,当代青年人对于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有一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以原创、转载一系列学生感兴趣、有需要的知识内容。如图3所示,学生对于日常生活技能、专业知识、学习方法都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校级自有平台、各类新媒体账号、二级学院账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输出成系列体系、符合主旋律的短视频作品。

二是立足学生视角,躬身入局主动入驻大学生活跃的短视频平台,做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短视频的表达方式,运用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手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学生喜欢的平台上不断输出优质内容,在第三方平台观看自己学校的内容和从学校自有平台观看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平等的视角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通过故事化、动画化、情景化等短视频制作方式,让短视频更加生动有趣。

三是强化互动反馈,在短视频制作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内容与形式。同时,通过设置话题、发起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推动方法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同心圆

在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12]。

一是更新育人思路,变“我想让学生学什么”为“如何将思政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能挖掘哪些思政元素”。

二是创新育人场景。短视频可以被动地挤占学习时间,也可以主动配合教学,鼓励年轻的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发挥“网感”,以学术前沿、专业要点、思政热点、社区育人等一系列内容为中心,以贴合当下热点事件、轻松有趣的形式,辅以专业的剪辑手段,让短视频“微课”走进课堂[13]。多重音画包装的“微课”走进课堂,将补充原有“文字+讲授”静态的教学方式;走进校园、社区,充实固有以文化展板等形式为主的图文育人形式。

三是创新渠道方式,互联网时代各高校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窗口众多,校级、院级、学生群体端口众多,如何用好这一批拥有大量粉丝群体形成宣教合力是眼下重点,现有平台有机整合联动、提升内容与学生的契合度、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的专业度都是强化宣传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用好竞合关系,构建通力合作连心桥

短视频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短视频,正确认识网络媒体与思政育人之间的“竞合关系”,借力打力实现育人目的[14]。

一是利用短视频进行网络育人,短视频可以完成育人内容框架的搭建、立场的熏陶工作,适时调整传统教学形式与短视频互相补充、互相阐释。

二是寻求高校之间的合作,短视频是基于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一所高校的年轻教师、学工队伍肯定不足以填充平台内容,寻求高校间的联合,打造原创优质内容群、内容库,组建短视频制作联盟。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机构、媒体平台等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思政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与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合作,共同制作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短视频;可以与主流媒体合作,将思政短视频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四是激励共同创作,学生群体是短视频平台活跃用户,也是短视频的创作主体,高校组织“优秀创作者计划”,通过激励引导,培养一批有思想、懂欣赏、能创造的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做校园文化传播的“意见领袖”[15]。同时,也鼓励朋辈之间、师生之间有主题地进行内容共创,在学校激励政策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短视频的火爆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带来了深刻影响。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正视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的多面性冲击,积极探索短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优势,助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QuestMobile 9P8bAyz4Q9ZAZ513EhISxA==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全网用户稳定增长,三大特点支撑回暖,00后与60后持续增长[R]. QuestMobile研究院,2023-10-31.

[2] 朱萌.网络短视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2.

[3] 邱德丽.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4):176-178.

[4] 马瑞雪.短视频赋能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90-96.

[5] 骆郁廷,李勇图.抖出正能量: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9(3):84-89.

[6] 赵姝婕.短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390-394.

[7] 蒋明敏,何旭.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冲击及应对[J].传媒,2022(11):81-84.

[8] 杨国辉.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2):133-136.

[9] 刘宇凌,张燕.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探究[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3,31(4):49-55.

[10] 邓春远,曲彭.网红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15):64-66.

[11] 魏鹏程.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传媒,2023(7):81-83.

[12] 徐刚,邹泽沛.新时代网络短视频育人的现实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2):142-147.

[13]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素的解释之维[J].思想理论教育,2024(2):55-61.

[14] 李琼.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192-194.

[15] 张黎,周霖.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流变、异化与重构[J].思想理论教育,2024(2):93-99.

作者简介 牛晓艳,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任霄雅,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心言,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