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创新教学路径探究
2024-08-12孙佳路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信息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下教育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高校传媒专业需要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人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法,首先探讨新媒体对传媒专业实现“三全”育人、“教”“学”双向互动以及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势,接着分析当前传媒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传媒专业教学方法的具体路径,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混合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文章以传媒专业中非常重要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为例进行案例呈现,指出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关键词:传媒专业;教学路径;混合式教学;栏目与节目策划;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014-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数字时代传媒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2C60
一、新媒体在高校传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科技的推动下,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具[1]。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三全”育人
互联网技术被高校广泛应用,并逐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2]。首先,利用新媒体构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育人模式[3],实现全员育人。其次,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线上研讨会、实时互动,这使全方位育人得以实现。此外,新媒体工具便于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据此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教”“学”互动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教师可以与学生即时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强化教学效果。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势[4]。同时,新媒体可以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新媒体为抓手,实现教学模式持续创新
现代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策略,而且有效提高了教学成效,为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尖端技术进行教学评估,精确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制订更具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新媒体时代,各种新颖的技术和理念层出不穷。但是,许多高校的传媒课程教学内容仍然依赖传统媒体,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新型技术的关注和运用不足;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目前,传媒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这种教育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欠缺,难以满足当下市场对传媒人才的期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在传媒专业教学中,实际操作训练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现阶段许多高校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实践课程的价值理解不足,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狭窄,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不够精确,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导致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思维。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对于新媒体时代无所适从。传媒专业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当前传媒专业的教师团队构成并不理想,且实践技能有所欠缺。
一方面,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操作引导;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性。现阶段部分高校的传媒专业教学评估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估有所不足;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创新教学路径探究
(一)教学内容创新
1.引入新媒体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导入新媒体元素可以为教学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社交平台运营技巧、数字营销策略等,使课程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也为教师提供了拓展授课案例、专业知识的途径[6]。
2.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全媒体素养。构建在线教育平台,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7]。教师应主动利用网络媒介与学生互动交流,不断追踪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同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既要避免陷入纯粹知识传授的误区,又要避免落入技术中心主义的陷阱[8]。
3.强调社会责任,培养传媒伦理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传媒道德意识[9]。借助案例研究、角色模拟等方法,引领学生探讨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以及如何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模式创新
1.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通过深入剖析实际案例和模拟实施,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传媒技巧和思维方式,进而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采用混合式互动教学模式。传媒专业教师应深入探索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性和优势,让混合式互动教学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10],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提升教学效能和品质。
3.培养学习主动性。在传媒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这可以通过为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来实现,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
(三)实践教学创新
1.深化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构建实际教学场地。高校应主动与相关企业构建稳固的合作框架,打造实践教学平台。这种协同方式有助于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使他们能更深入了解传媒行业动态和实际操作技能。
2.积极参与各类媒体实践活动。高校应大力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到新闻采访、节目制作等媒体实践活动中,让他们通过直接体验和实践,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3.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实践。高校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便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估,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以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为例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
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是传媒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制订出具有吸引力和可操作性的节目方案。课程以栏目类型为主要框架,共设置九个章节的内容,包括不同类型栏目的特点、性质、策划要求及方法等。根据每个章节内容的不同,设置课前预习等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及时代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学生可以多次开展课程学习[11]。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教学环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2],因此一定要做好教学设计。
线上理论学习: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视频、PPT、课程预习题等学习资料。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以便学生可以进行实时沟通和互动讨论。
线下实践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包括市场调研、策略制定、团队合作和成果呈现等环节。
课堂互动讨论:在课堂互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节目策划案例进行分析,以互动交流、小组协商、问题解决为主[13],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线评价与反馈: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级体系[14]。利用在线评价系统,对学生作品进行匿名评审,提供反馈意见。
(三)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获得了显著进步。但部分学生仍然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意愿[15],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不断进行优化。
(四)课程实践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基于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其次,持续优化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积极寻求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增强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和便利性;增加实践项目的数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资源,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需要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这涉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学平台的扩展、教师职能的改变、学生技能的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革新。探索创新性教学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孟曜,贾洁.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21):167-169.
[2] 甄伟锋,张瀛.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文献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5):122-126.
[3] 杨道建.坚持“五个一流”高标准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7-29.
[4] 韩筠.以在线课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26-28.
[5] 陈文.虚拟仿真实验服务实验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8):111-112.
[6] 蔡斐.学科赋能、跨界驱动与人的回归: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中国编辑,2021(4):77-81.
[7] 裴尧,楼仁兴,刘长垠.网络环境下《地球物理探矿》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模式改革项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6):164-165.
[8] 李婧嫄.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8):104-105,108.
[9] 孙佳路.全媒体时代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探析[J].传媒,2022(18):88-90.
[10] 石媛.“雨课堂”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1,38(5):99-103.
[11] 孙佳路.融媒体时代媒介策划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电视栏目与节目策划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6):80-81.
[12] 秦怡.新时期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推进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3):21-22,25.
[13] 刘涛.“四维融合”: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协同逻辑与运行机制:以暨南大学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6):80-86.
[14] 张翠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动态网站开发”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8(6):27-30.
[15] 杨伟龄,陈奕涵.“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5):68-70.
作者简介 孙佳路,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