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2024-08-10王琳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整合。历史学作为一门以特定历史观为导引,系统阐述和解释人类历史演变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可通过践行整体主义教学理念来提升。在时下按课程按学科划分、模块化设置,实施知识点教学的教育背景下,整体主义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践行能够有效解决课时安排上的碎片化、知识点之间的孤立性和教学单元之间的断裂等问题。教师实施整体教学,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跨时空、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整体教学法与历史大单元教学
整体教学注重知识间的多元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的转化应用和思维模式的改进为目标。相对于传统的课时教学,整体教学致力于实现知识之间的协同增效,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在实践中,整体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整体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整合知识和提升学习者的理解层次来揭示知识在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动态联系。基于这一理论的整体教学法,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单元或专题教学。它强调整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在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整体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维,理解单元内容的历史横向和纵向结构,形成对大单元的宏观把握。接着,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化对大单元的细节理解。最后,将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宏观的历史框架中,构建充满内在联系的知识整体,从而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循环和升华。
二、整体主义教学视角下历史大单元教学原则
(一)依据课标了解学生认知准备状态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是确保单元教学顺利推进的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史的开篇,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有重要地位,教学中需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早期主要帝国的成就。本单元内容与初中阶段课程衔接,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提升,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业质量的要求上升至水平三至四,需要学生在了解古代世界文明产生的状况和早期主要区域文明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掌握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趋势,形成世界意识。本单元教学前,教师需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世界古代史中的重大史实、代表人物等,都是他们进一步深化学习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性的思维框架,教师在推进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回顾相关内容,并通过纵向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标准和各个层次的认知要求。总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标准设定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的了解升级到对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并将之运用于不同时空历史事件的分析,体现历史学科“以史鉴今”的本质。
(二)以史学理论指导教材知识的统整
史学理论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史学理论指引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大单元的整体建构,能够避免碎片化的知识拼凑,实现对历史学科本质的真正理解以及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纵向发展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以此理论为指导,对本单元教材知识进行统整,可以建构图1所示的大单元教学知识框架。
(三)以综合性回应高考评价改革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性”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多维知识掌握和复合能力培养的重视。这与整体教学法中强调知识全面性、联系性和迁移性的理念相契合,历史大单元教学则是这一理念在历史学科领域的具体实践。整体教学法旨在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其对知识整体性的理解,并注重学习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目前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相关试题回应了高考综合性的指向,要求考生能够跨越不同的知识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把握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实现kcvTvwZMAgKzDbYdog0XtQ==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认知层次的升华。如2023年湖北省高考卷第19题,以学术情境“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冲突激荡和吸纳融汇”为背景,要求学生以“文明涵化”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本题摒弃了对碎片化知识的单一测试,转而着重评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单元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掌握。这一转变体现了整体主义教学理念中“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相辅相成,既要求学生在宏观层面上对古代文明有整体性的认识,又能够在微观层面对具体史实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本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认知结构。
三、整体主义教学视角下历史大单元教学推进路径
(一)规划目标,整体导向单元素养提升
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特质的人是整体教学法的旨归。单元目标的达成度是衡量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整体主义框架下,为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单元教学的目标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标是制订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内容标准进行微观解读,明确行为的主体、条件、动词及水平、内容和结果,构建出既科学合理又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学习目标为:(1)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2)通过阅读图文史料,学生能够分析文明产生初期多元特征的时空条件,认识理解文明多样性的关键因素;(3)通过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学生能够理解文明扩展的动力与方式,认识到文明的扩展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4)通过分析帝国的扩张活动及其影响,学生能够认识到帝国扩张对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5)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理解人类文明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演变过程;(6)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理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二)紧扣主题,整体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真实性情境是构成单元教学的基石,它迥异于考试环境中那些结构明晰、指向单一的问题情境。相反,此类情境通常呈现出指向性较为模糊的特点,却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且复杂的历史探究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维度的历史思维,挖掘并分析情境中的深层历史元素,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纵向和横向视域下的“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大单元可以创设主题情境:(1)人类文明是怎样产生的?(2)文明为什么不一样?(3)文明与帝国有何关系?(4)文明如何交流?
教学情境的设定首先应紧密围绕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情境主题应能够全面涵盖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具备很强的概括性。再次,教学情境的选取应兼顾生活化与研究性的均衡。一方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样的真实情境创设,符合整体主义教学理念“宏观”的要求,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全面、深入理解和探究,培养学习者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布局任务,整体搭建单元教学结构
在整体主义教学理念下,教师以宏观的视野对教材进行解读,教学任务的组织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逻辑。为了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需保持一致性和协同性。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单元核心任务进行分解,预设符合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难度,并进一步细化为具有层次性的子任务,以满足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的多样化需求。教师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任务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以主题情境二“文明为什么不一样”为例,核心任务“通过阅读图文史料,学生能够分析文明产生初期多元特征的时空条件,认识理解文明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可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学生分组选取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爱琴文明之一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阅读图文史料,整理本组文明发展进程及成就;子任务二:学生围绕“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文明的发展”进行探究学习,讨论本组文明发展的特点,列出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子任务三: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分享成果,比较古代文明特点的异同,感知文明的多元特征。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增进了对古代多元文明的深刻理解。
(四)多维评价,整体衡量单元教学成效
整体主义框架下,历史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判断依据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多维评价。教师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翼四层”的要求,制订具有普适性和生成性的学业质量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既涵盖单元的必备知识点,又使用明确行为动词反映学生学习期望,还要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的发展动态调整。教学评价维度的设计可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兼顾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将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具化为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多维评价的确定既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又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引,从而有效推动整体主义视域下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向纵深发展。
主题情境二中,“事实性知识”维度的评价设计为:读图,能够指出世界上早期人类文明的时空分布。认知领域的“理解”维度评价设计为:能够运用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阐述早期人类文明的不同特点。“创造”维度的标准设计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能够说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四、总结
整体主义教学理念指引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整体主义教学视角下历史大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依据课标了解学生认知准备状态、合理运用史学理论统整教材知识及明确高考评价改革综合性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通过规划导向素养提升的目标、创建紧扣主题的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开展基于素养的多维评价四个步骤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整体视野和整合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