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8-10王丽媛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6期

进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做到认真听课、自觉完成作业,比较关注个人的成绩,形成了较强的自主性,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情出发,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主场”发挥所长,实现全面发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走入故事情景,体会作者特殊的情感。

2.在品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3.从两篇短文中揣摩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特殊的情感表达方法。

2.模仿借“物象”抒情的方法自行创作作品。

三、教学难点

1.在文字品味中感受作者笔下特殊的“人、景、物”的气息。

2.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板块,在整个高中语文课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本单元包含五首诗歌与两篇小说,它们分别是《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这几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有的是对美好青春的赞美,有的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担忧,有的是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要教好这个单元,教师需要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与感悟,让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结合教材和教辅书籍,写出以下作品的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下表(见表1)。

任务二: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青春的正确呈现方式。

师:你认为有意义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生A:青春应该是用热情、毅力去做一番事业,像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一样,他将“解放全中国”作为心中的美好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完成伟大的事业,他这一生都在奋斗。

生B:青春应该像郭沫若笔下的巨人一样,要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并为了建立新世界不断努力。

生C:青春要像闻一多手中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懂得奉献更要乐于奉献。

教师运用PPT呈现美文:《感悟青春》片段

人人向往青春,或许是这段岁月中散发着热情和强大的力量吧!神奇的是,这热情与力量并非是青年人独有的,那么,青春到底是什么呢?青春不是年华,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品质,它是一颗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心,一种昂扬向上积极奋斗的精神。因此,纵然有人垂垂老矣,但他们仍有雄心壮志,这样的人就有青春的印记,有的人虽然有着年轻、娇嫩的面容,却整日哀声怨气,将自己封闭于黑暗和苦闷之中,时时感叹命运的不公,他们的心已老,青春便也悄悄溜走。

师:请欣赏上面这段文字,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导语言建构与运用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青春是什么?

生A:青春不只有年轻的面庞,还应该有活力、有朝气,由内而外散发着年轻人应该有的气息。

生B:青春是新潮的思想和敢想敢做的勇气。

师:每个人都对青春有着不同的定义,那么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怎样的青春呢?他们对青春的定义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跟我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先生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师:诗歌是诗人用心血与智慧弹奏出来的歌谣,只有融入情感认真朗读,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你们先来读一读两首诗歌,不局限读的方式,你们可以独自轻声朗读,也可以同桌互读。

学生准确而快速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好停顿与情感起伏,控制好朗读节奏。

师:从这两首诗歌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再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生C:我们小组通过毛主席创作的《沁园春·长沙》,总共看到四幅画面,它们分别是独立寒秋、湘江美景、峥嵘岁月和中流击水。

师点评:你们学得很认真,答案也完全正确。

生D:郭沫若先生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描绘了一幅神奇的画面,一个横跨两大洋的巨人,既看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又看到了地球上的人们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举动。

师点评:你们说得很对,希望你们小组再接再厉,继续认真学习。

(二)回顾诗歌,感受意境

师:诗人在主观情感的影响下用客观物象表达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描写手法,这些客观事物被称为“意象”。你们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哪些意象呢?

生H:这两首诗歌的意象涵盖了人、事、物等多个方面,在描述时有的是单个出现的,有的则是多个一起出现的。

师总结:通过描写“人、事、物”的状态,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

学生根据启发从文中寻找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旁边做好批注或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

第三课时

(一)群文阅读,比较分析

师:同学们,接下来你们需要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对本单元的几首诗进行比较朗读,朗读后与同伴一起分析节奏特点与作品表达的情感(见表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探讨中记录要点,学习活动后期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二)自主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师:通过认真分析,你们已经找到了这五首诗歌的情感特点、节奏特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请你们结合预习资料认真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

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将想法批注于草稿纸上,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一起深入解读作品。

生A:可以从主旨方面来分析,《沁园春·长沙》记录了长沙秋日美丽的景色,以及革命领袖为了守护这份美好,努力将国家发展的大旗扛在肩上。

生B:《红烛》表达的是诗人愿意为了祖国牺牲自己,这种为国、为民敢于献身的精神值得称赞。

生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现了诗人对创建新世界的追求与渴望。

生D:《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以高原美景为背景,表达自己对乌托邦世界的向往。

生E:《致云雀》的作者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生F总结:这五首诗歌其实都是表达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四课时

(一)文本品味,支持审美鉴赏与创造

师:《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呢?你能说给同桌听一听吗?

生A:《百合花》是青年作家茹志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我”的一位同乡小同志送“我”到包扎所工作时,路途上“我俩”的一段经历,以及“我”来到前线的一些经历。这篇小说充分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情之美。

生B:《哦,香雪》是小说家铁凝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主要介绍了偏远乡村的姑娘们迫切希望看看火车,后来发现了商机将食物带到车上售卖。主人公香雪因错过下车时间,只能在下一个站点走回家,幸好在路途中遇到了来接她的同伴们。

师点评:你们总结得都很到位,不知道在阅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的优美语句呢?

学生在分享、交流中选择了下述语句:

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是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②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

③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踮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

学生结合所示语句进行品味与评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模仿文本,撰写美句

师:优美的句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高质量的小说,是因为他们重视思考与积累,接下来请你们从文中选一些简短、流畅的语句进行模仿写作,在模仿中积累文学知识。

学生大胆尝试,尽量写出让自己满意的句子,完成后先认真品鉴,然后与同桌交换欣赏,并给同桌的作业打出等级(A、B、C)。

第五课时

(一)大胆尝试,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师:诗歌是表达情感、记录事件或人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古至今能人、贤人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抒情、真实描述客观世界。如果你们学会写诗,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用自己的才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几首诗歌,从意象、意境、情感、文笔美等角度进行创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商讨中确定创作主题,以及应该用哪些意象表达情感,如何用精美的文笔描绘美好的意境。

探讨活动尾声,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学生尝试自主创作并展示。

生A:《小草》

你的目光中满是坚毅/无论是烈日照在你身上/还是雨水打在你身上/你从来不曾改变志向

你坚持用美好的品质写下赞歌/此刻,五彩缤纷的野花在你面前也暗淡无光/终有一天我会如你一样/用坚毅与勇敢守护这世间

教师以生A自创的小诗为例,引导学生共同赏析、品鉴,畅所欲言,并在这首小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学生在自由创作与认真思考中学习写诗的方法。

(二)作品评价,能力提升

师:相信在上一个环节中,大家都认真进行了创作,但是你们的诗歌写得好不好呢?这就需要参考既定的评价标准了,接下来大家按照我出示的“诗歌写作评价表”(见表3),为自己和同桌给出中肯的评价吧。

第六课时

(一)知识复习,促进迁移

教师运用PPT展示本单元重要的字词:

沁 泌 寥廓 彷徨 惆怅 圮

荇 蒿 箕 踟蹰 叱咤

学生朗读后自主抄录并正确注音。

了解诗歌体裁:诗歌是一种源于古代的文学体裁,其中《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唐代之前的诗歌是旧诗体,近当代一些著名诗人创作了许多具有现代风格的诗歌。

(二)同桌探讨,相互分享学过的诗歌

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比较突出,读者能透过短篇小说了解社会生活的某个面。如通过阅读《百合花》,读者知道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百姓与解放军战士之间是亲密的,那时候处处充满人情美;通过阅读《哦,香雪》,读者能看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小地方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地人有着怎样的特点。

同桌之间相互考查,介绍每一篇课文的主旨,分享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帮助其搭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全班汇报交流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

推荐课外阅读内容:闻一多《死水》、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郭沫若《天狗》、舒婷《致橡树》。

1.完成相关读书笔记,并在读书交流会上进行阅读心得分享。撰写《青春》主题相关的短文一篇(400~500字即可),从名人的视角解读“青春”。

2.分析“青春”对每个人有着怎样的意义。

3.制作一份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的篇幅较多,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通过这个单元学写诗歌和现代小说,对于刚入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表观点、进行自由创作,因此这堂课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我只关心教学环节衔接得是否紧凑,缺少对学困生的关注,没能做到带动全班共同参与学习任务。后期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关注学困生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