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中的中国近代百年泉学(中)

2024-08-10宋捷

中国收藏 2024年8期
戴熙《古泉丛话》

1 8 4 0 年鸦片战争之后至咸丰、同治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对钱币收藏的影响非常大。江南兵爨,犹如剃头篦虱,藏家毕生积累的文物典籍,毁于一旦。

知名书画家、曾任兵部侍郎的戴熙在乱世中投水自尽,他以收藏“戴书咸丰”与“缺角大齐”闻名于世。兵灾过后,有人购买戴家旧宅,掘地三尺寻找戴熙藏泉却一无所获。不幸中的万幸,戴熙记述自己研钱心得及钱币界佚闻趣事的泉学著作《古泉丛话》与缺角大齐的拓片流传了下来。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事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发生。从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18 94 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3 0 年间,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国内基本安定,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官僚求富求强,引入西方的技术、资金与人才,创办新式海陆军以及近代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以及现代学校,派遣留学生到海外学习。

收藏群体进一步扩大

同光时期钱币收藏与泉拓的群体进一步扩大,除了以前研究金石文字、钱币篆刻的文人士大夫、钱币藏家,富商巨贾、华洋买办也注意古钱币,一时间制作拓本、收集泉拓、著书立说,蔚然成风。一些藏家与商家为满足收藏者的爱好,制作泉拓置于厂肆售卖。比如西泠八家吴隐的《遁盫古泉存》、民国时期号称南张北方的方药雨《药雨古化杂咏》,作为藏品出售,在当时一售而空供不应求,至今更是凤毛麟角,非常珍贵。

山东潍坊金石大家陈介祺非常注重历代钱范的收藏,并制作钱范拓集存世。王懿荣的《天壤阁杂记》中记录有不少游历山东时收钱的趣事。他还著有《王廉生古泉精选》拓集,与当时的钱币名家鲍康、李佐贤、杨继震、潘祖荫、胡义赞、吴大瀓,以及稍晚的刘鹗、罗振玉诸人多有交游。

zD1Qyq3SfZYUjtasNtOPCnmuO9Qwn7RmPuHPVovGW6Q=

这一时期的钱币学著作,有谱录性质的如李竹鹏的《古泉汇》《续泉汇》以及鲍康的《大泉图录》等,关于钱币学研究方面的著作,有佚名所著《钱币考》、鲍康《观古阁泉说》《观古阁从稿》。

说到罗振玉,大家都知道他是考古、金石、古文字、古籍文献、敦煌学等方面的大家。但实际上,他对于泉学著述也有着精辟见解。他认为当时的古泉谱录佳者至少,自李氏《古泉汇》出,而压倒以前诸家。“予谓古泉学家当具小学、历史、鉴别三长,然能兼此三者甚少。近来诸谱之佳者,蔡云《癖谈》明于小学,马昂之 《货布文字考》则兼明历史。翁树培《古泉汇考》明于历史,初尚龄《吉金所见录》、戴熙《古泉丛话》、李氏《古泉汇》精于鉴别。三家之中,初氏较疏,鲍子年观古阁诸杂著,当与李书并驾,而无一书能具三长者。”罗氏阅历广博,观察入微,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评价诸家泉书,自有较高的要求。

罗振玉的古钱收藏颇为丰富,其中一部分是从儿女亲家刘鹗处得来,他曾自制拓本十余册,并撰写《俑庐日札》,记述十多年来钱币、古器、玺印等收藏经历及见闻逸事。他的著作还有《四朝钞币图录》,是书内收金、元、明、清四朝所发行的纸币与钞版,后附罗氏自撰“四朝钞币图录考释”。他还撰有《历代符牌图录》,集各朝不同时期符牌9 0余种,包括虎符、鱼符、龟符及各式令牌、腰牌。所收符牌图案清晰逼真,每图逐一考证,是目前出版的最为完整的符牌谱录。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受西方先进制度的影响,传统的铜钱与银锭逐渐被铜元、银元与现代纸币所替代。这些各地发行、规格不一的现代钱币首先被在华工作、游历的西方人士所注意,率先收藏,传统钱币学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初尚龄《初氏吉金所见录》

民国钱币团体兴起

到了民国,一些清朝的遗老遗少纷纷逃往天津、上海等租界做起寓公。政治、文化与经济的重心从北京逐渐南移,大量钱币藏品换手频繁。1927年,袁寒云、董康、方地山、宣愚公、程文龙等人形成民国时期最初的钱币团体古泉学社,并创办《古泉杂志》作为刊物。《古泉杂志》由程文龙主编,内容主要刊载各家所藏珍稀钱币31品,其次为各家所撰文稿、题识、序、跋与泉学文章等,图文并茂,为中国第一本高水准的钱币杂志。

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钱币研究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时期。1 9 3 6 年初,由叶恭绰、吴稚辉、丁福保、张叔驯等人发起中国古泉学会,以阐明古泉学识,研究古泉制作,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启人好尚之心为宗旨,并创办会刊《古泉学》杂志,正式提出了“古泉学”的概念。《古泉学》杂志共发行五期(1936.6-1937.6),以考证典籍、搜求珍本、研究币制为主,刊载有大量钱币研究文章。其中谢瑞龄《中国古泉学的检讨》、丁福保《古泉学大纲绪言》与张絅伯《何谓泉货学》等专题文章对什么是钱币学(古泉学)分别做出了自己的定义。

1936 年,《新光邮票杂志》专门开辟泉币专栏,并更名为《新光邮票钱币杂志》。1 9 3 9 年,受“七七事变”影响,《新光邮票钱币杂志》停复刊后因会员减少而停止钱币专栏,恢复《新光邮票杂志》旧名。新光邮票钱币杂志的作者包括伍德华、王守谦、郑家相、蒋伯勋、罗伯昭、陈仁涛、方药雨等钱币名家,刊载有大量涉及古今中外钱币的考证文章。

19 4 0 年5月,以丁福保、罗伯昭为正副社长的中国泉币学社在上海成立,每周举办泉币学社社友例会,研究钱币理论,品评钱币实物;同时创办会刊《泉币》杂志,至19 4 5 年抗战胜利后停刊为止共出版3 2期。内容包括古钱研究文章、介绍珍罕钱币与创见新品、报道泉币学社活动等,分为考据门、撰述门、杂著门、出品门、通讯门等。《泉币》杂志是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发行时间最久的钱币刊物。

1 9 4 0 年1 0月,由丁福保、张絅伯、张季量、郑家相、陶庭耀、王荫嘉、陈亮声、戴葆庭、蔡季襄、罗伯昭等十位泉币学社的长者组成“寿泉会”,约定每逢会员生辰,会员各出泉拓三种,每种十页,集为“寿泉集拓”,以赠寿翁及其余九人留念,开辟了泉界敬老爱老之先河。

当时在上海的西方人士也成立有自己的钱币组织,被称为“西人货币会”,其会长阚恩,我们现在翻译为耿爱德。中国泉币学社与西人货币会、日本货币研究会联系广泛,交换会刊,会员均可参加彼此例会。在当时伪满政权的东北,也出现有当地的钱币杂志《天聪》。

民国初期钱币团体古泉学社创办的《古泉杂志》
方若《古货菁华》
戴葆庭《珍泉集拓》

名家辈出的时代

关于民国时期钱币收藏界的风云人物,马传德在《泉坛往事》中已经描述得非常详细,这里仅就他没有涉及的与钱币学作品有关的人物与著作简要和大家介绍。

民国初期的泉家属袁世凯公子袁寒云最为著名,他曾在各种报刊上连载刊登钱币文章,另撰有《世界金币拓本》《泉简》《古逸币志》《寒云日记》等著作,内容大多与钱币有关。与他相善的如方地山、宣哲、张丹斧等也是名重一时的钱币名家。

清末民初时期,寓居天津的方药雨也开始崭露头角,他平生爱好金石书画,尤喜古钱,嗜古成癖,晚号古币富翁。他集钱之初,时约光绪二十六年(1 9 0 0年),正值前辈名家藏钱散出,少有人问津之际,遂大肆收罗传世名品,珍罕古钱,以新出北魏“天兴”金钱,宋大礼银等而成当代巨富,在“ 北方,南张,西蜀罗”中最早出名。

方药雨所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两书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相继刊行。其书一扫前谱凌乱芜杂之弊。凡所列之论说,多有前人未发现者,尤以考订“永安一百”“永安一千”等五代钱博得国内外钱币学界的赞同。他又曾制作《方家长物》《药雨古化杂咏》等拓集,被钱币界推崇备至。其未刊稿有《古货菁华》《旧雨楼古货全稿》《古货今说》《古金银谱》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方药雨将所藏全部古钱转让给陈仁涛,其旧藏钱币解放前夕由陈仁涛携至香港,2 0世纪5 0年代国家以重金收回,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批国宝才幸免遭流散海外。方药雨后来还继续收到一些古泉,其中也不乏精品,后来被天津博物馆收藏。非常幸运的是,方药雨当年所做的各种原拓,除《古货今说》尚未见到外,其他均幸存于世。

丁福保兼具医学家、佛学家、钱币学家、藏书家与出版家于一身,他对于钱币界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钱币图书的出版,对钱币收藏的普及与推动。他一生中出版钱币图书16种,其中以《钱币大辞典》与《历代古钱图录》最为出名。

张絅伯是一位学贯中西的社会活动家、民主进步人士,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现代观念的钱币学家。他对于钱币研究也有独到之处,《咸丰大钱考》与《后素楼清钱考》可谓清钱的经典之作。1927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黄鹏霄出版了《故宫清钱谱》一书,他将故宫各处所藏代表性的清钱择选最优拓制后整理成书,也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与张絅伯同时期的罗伯昭交游广泛,不仅川内各地的藏家与钱商帮他搜罗古钱,而且还和远在湖北的高莘原、易忠箓,上海的戴葆庭、蒋伯埙等人友善,短短数年便成为全国有名的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的著作100多篇散见泉币杂志与日本货币杂志,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罗伯昭认为,收集研究钱币的重要性在于补史之缺。此外,他的资助使得中国泉币学会得以长期持续。

罗伯昭的好友湖北潜江的易忠箓先生和万灵蕤(瑞)女士二人在当时可谓是神仙眷侣。他们一起合作制作的泉拓有《静偶轩藏泉》《金声谱》《五族文字古泉拓墨》《宝泉石斋古泉存》等。比这对珠联璧合的泉人更为人所知的是戴葆庭先生与沈燕三女士。

戴葆庭号足斋,几十年间为收罗古钱,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他几乎每天和钱币打交道,经验丰富,眼力高人一筹,被钱币学界誉为南戴(葆庭)北骆(泽民)。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福保编纂《古钱大词典》《历代古钱图说》《古钱学纲要》等钱币丛书,在古钱的选取和鉴定方面得到戴葆庭的鼎力相助。戴葆庭自己则有《足斋泉拓》《珍泉集拓》《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等著作。戴先生的夫人沈燕三(光楣)、胞弟戴葆湘也都精通钱币。沈燕三尤擅拓古钱,1943年1月入中国泉币学社,为当时仅有的几位女社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