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配得感”
2024-08-09
意粉来问:
您好,我从小就有一个毛病,就是在特别高兴或者幸福的时候,会质疑自己的这种快乐,我会在一瞬间想:我成绩平平,还有很多事没做好,挣钱并不多,我怎么能这么开心呢?然后我就会失落,就会沉浸在对自己的不满意中。我要怎么办呢?
在心理学上,这叫“不配得感”。正因为这种“不配得感”,让我们的人生少了很多可能性。
不配得感是影响很多人收获幸福美满生活的最大阻碍,我们该如何克服呢?有很多人会建议;多花钱,买贵的,狠狠地对自己好,并告诉自己,我值得!
这种建议往往治标不治本。一个人精神上的安定富足,不是靠物质堆起来的,靠的是内心强大。如果真的有人为了改掉“不配得感”而去过度消费,那查看银行卡可怜的余额的时候,不仅“不配得感”没戒掉,还会觉得自己被生活抛弃了。
克服“不配得感”,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从小生活在不被重视、不被关注的环境当中,自己的各种需要、各种感受总是被忽略,长大后就会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需要,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美好的生活。想要打破这种人生的僵局,就要从改变思维习惯开始。
你的人生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你能给予世界最大的礼物。为什么我们天生觉得自己是不配的,几乎每一段感情上的创伤都会与自我价值问题交织在一起?你知道吗?事实上,“不配(不值得)”的感觉驱动我们创建我们最渴望的生活,来抚平我们情感上的创伤。要有意识地创造,我们必须克服我们不配的恐惧。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我们天生觉得自己“不配得”。像大多数“潜意识戏码、值不值得的程序”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管理者那里传下来的。但即使很幸运,你没有继承这个程序,但到小学时,程序正式开始。在一年级的第一天,我们被输入不配,不合格,加值或不加值。年复一年,经过每一次测试和评估,我们都必须证明我们的价值。
这样,我们永远不会放松,必须始终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以便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转换身份——只是在这一刻才值得。如果我们不符合他人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可能会失去工作,被抛弃或经历嘲笑。
尝试一下以下几种办法:1.增强自我效能感。我们需要在感情中去证明我们值得被爱。那么我们可以从小细节里一点一点地去论证这个结果。2.适度满足自我。逐渐去满足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正常需求。3.打破自我设限,战胜内心的怯弱与回避。4.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地暗示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本期回复
安心,国内知名心理学讲师,擅长解答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学问题。回答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常常用平实简单的内容来讲解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让心理学不再高高在上。
199****0539:小意,你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可是一点紧张感都没有,我对任何事都感觉无所谓,明明知道应努力学习,却总是玩,最后陷入内耗。虽然定下目标很重要,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
小意:
简单来说,你目前的问题就是你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目前还没有目标,甚至没有什么想做的事。
那么不妨来想一下,你目前没有想做的事情,以后也没有吗?三年内没有,十年内呢?万一以后遇到了想从事的职业,想守护的东西了呢?到时候你两手空空,又该如何呢?对于我们普通的大多数人来说,好好学习,参加中考和高考,恰恰是最稳妥的捷径。
你当下迷茫太正常了,很多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别害怕。但是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漂亮的分数和排名,而是给自己积攒更多选择权,一旦以后你不再迷茫了,找准方向了,你可以去做选择,那种感觉绝对要比被生活裹挟着前行爽多了。所以现在就埋头学习吧,中间学累了的时候,可以抬头看看天空,那以后会是属于你的天空。
189****5637:小林好,我是一名初一的女生,在日常生活里,我非常容易焦虑,经常内耗。家人说我不是焦虑,我是太闲了。我应该找更多事来做吗?我该怎么办啊?
小林:
首先,任何人对你的不幸言之凿凿的推论本质上都是想杀死你的情绪表达。焦虑了就是焦虑了,这并没有什么丢脸的,所以根本不需要逃避,我们并不需要分析,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又要成为什么样。
我们只想悲伤了得到安慰,开心了得以分享,就像饥饿的时候渴求饱腹一样。
焦虑也分程度,有时候只会影响你一段时间,有时候甚至会控制你的躯体。你自己具体到了哪种程度,还需要专业医生评估。但是根据你的描述,我想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学业。尝试运动一下吧,如果不想运动也没关系,就去公园走一走,在草地上坐一坐,去发一会呆,去虚度一点点时间。
如实告诉家人自己的情况,慢下来事情就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