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引领下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2024-08-09吴萌萌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文化自信”引领下,从古诗词传承和发展角度出发,加快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进程,不仅能在展示艺术歌曲过程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将切实融合古诗词文化元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文化自信与中国艺术歌曲的关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文化自信”引领下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在新时代展现独特魅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艺术歌曲;古诗词;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5-0-0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基本、深沉且持久的力量,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丰富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载体,对于增强社会个体的文化自信、拓展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迎来创作高峰,诞生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艺术歌曲,并采用创新的演唱技巧,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中国艺术歌曲因其高雅的艺术性而在艺术院校广为流传,但在信息时代和各种快餐媒体的影响下,向普通大众的传播却十分有限。如何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和文化发展需求的中国艺术歌曲,是作为音乐工作者所要重点关注的。
一、文化自信与中国艺术歌曲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领域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自信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首先,对本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无论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还是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精神与价值观,如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传递着古人的情感与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凭借音符组合奏响动人的旋律篇章,触动人们的心灵,都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次,对本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指引着民众在面对各种文化冲击时,坚定立场,保持从容。最后,对本国文化影响力的积极追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日益频繁,积极传承和发展本国文化,更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促进文化繁荣[1]。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在与古诗词的结合过程中,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见表1)。
(三)二者的关系
第一,文化自信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从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动力,并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艺术歌曲。例如,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通过比赛和解读,将古诗词以创新性的形式呈现于观众面前,让其重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极大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了文化自信。
第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旋律、深邃的歌词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典型特点,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更好地激发社会个体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当前,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已然成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落实则使京剧、剪纸等“财富”得到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
(一)成就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由来已久,在创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创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探索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技法的融合方式,创作出了大量在旋律、和声、曲式等方面均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如《大江东去》以北宋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歌词进行创作,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枫桥夜泊》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为谱曲创作的艺术歌曲,生动还原了诗作中的深刻意境;《渔樵问答》则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表现出超脱的意味。从演唱和表演角度来看,许多歌唱家以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出色的演唱技巧,完美展现了基于古诗词的艺术歌曲的旋律、和声、曲式、情感、意境等,引起听众共鸣,并依托音乐会、艺术节等形式得以广泛推广和传播。如《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被多位作曲家谱曲成为艺术歌曲,和声编配简洁而精致,注重与古诗词意境相契合,通过音色变化塑造诗人的形象,情感真挚。从教育和传承角度来看,音乐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和研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和宣传普及活动,极大提升了社会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认知深度和接受程度,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3]。
(二)挑战
首先,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就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创作者在实际创作中并未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在演绎过程中,也未能把握古诗词内涵,未能充分展现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其次,社会认可度不足。虽然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家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但并未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现有的大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本土文化风格并不突出,导致音乐创作难以深入发展。再次,音乐教育体系中,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关注度不足。就部分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实际课程情况来看,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占据主流,缺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的课程和资源,导致学生对该部分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阻碍作用。最后,艺术和市场存在一定矛盾。一些创作者过于追求市场利益,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存在着投机取巧、自我炒作等行为,部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质量下降,缺乏艺术价值[4]。
三、“文化自信”引领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创作创新,挖掘文化精髓
创作创新是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核心动力,可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好地满足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鼓励创作者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戏曲、民间音乐等,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作手法相结合,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组织创作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促进创作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例如,某地于5月举办了传统文化讲座活动——“诗韵华章:古典与现代的交响”,邀请专家学者为创作者解读诗词内涵和艺术特点,对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展开研读;在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进行分析时,不同创作者具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在情感基调上应把握作者从愁绪满怀到惊异、欣喜、心花怒放的转变,有人则认为其中更多地蕴藏着对自然、时间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应强调哲理,不应过度考虑旋律美感,从而增加了对古诗词思考的深度,也为歌曲创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拓展传播渠道,拓宽影响范围
第一,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与主流音乐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平台的推荐算法,通过标签、关键词等,提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曝光率,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定期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上发布艺术歌曲的音频、视频、MV等,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投放,以此提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知名度。第二,与广播电视媒体深入合作进行线下推广。制作艺术歌曲专题节目,如音乐访谈、音乐纪录片等,邀请知名音乐人、词曲作者、音乐评论家等,分享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内涵,在重要节日或纪念日前后播出,吸引大众广泛关注。第三,定期举办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可依据艺术歌曲的风格和主题,策划不同的音乐会,并制定宣传计划,扩大影响力,以此吸引社会个体广泛参与其中,加深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了解[5]。
(三)加强教育普及,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纳入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的音乐课程中,设立专门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单元,引导学生分阶段地接触和学习艺术歌曲,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并根据歌曲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音乐特点等延伸出背后的文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文化认知深度[6]。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古诗词篇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将语文和音乐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先向学生讲解该诗词中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再从《大江东去》这首艺术歌曲中感受文化底蕴,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进校园活动。某高校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载体,举办了文化周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最后,建立古诗词艺术歌曲教育资源库。学校收集和整理中国各主题和类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音频、乐谱等,进行分类和整理,搭建资源库,并基于此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提供支持。例如,横向以时间线为基准,纵向以典型古诗词作品为重点,详细列举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化元素、思想内涵等各种资料,鼓励学生在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
(四)提高创作水平,加强市场管理
创作高质量的作品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关键,而良好的市场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促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创作者的培训,依托在线学习平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艺术歌曲培训课程,鼓励创作者对音阶、和弦、节奏等基础知识进行研究,确保在独立创作过程中,能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同时,建立歌曲创作质量评估体系,采用专家评审、观众投票等多种方式,选出艺术性、思想性、技术性等均较高的艺术歌曲作品,进行大力推广,并给予创作者以特定的奖励,以此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提高创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此外,规范艺术歌曲市场秩序是基础保障工作,相关部门需加大盗版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五)强化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全球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交流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可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表演经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一方面,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可定期组织国内艺术歌曲创作者和表演者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交通费、住宿费、报名费等支持,同时就宣传和推广,在活动结束后,对参与者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更多艺术歌曲创作者积累创作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文化交流和市场需求,对国际艺术歌曲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形成艺术歌曲总结报告,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和传播提供参考,以此吸引听众关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
四、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持续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只有坚守文化根脉、传承文化精髓,才能促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加强创作创新,积极拓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渠道,同时重视教育在普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知识中发挥的促进作用,着力提高创作者的实际创作水平,并强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创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世界水平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阚诗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戏剧,2019(10):178-180.
[2]杨富强.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传承分析[J].艺术品鉴,2023(14):41-44.
[3]白晓东.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机遇与路径[J].艺术评鉴,2023(21):87-92.
[4]陈刚毅,黄振洪.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的传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121-128.
[5]张红梅.在诗词音乐的浸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92.
[6]孙亚豪,姚连乔.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传承探微——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J].黄河之声,2022(1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