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08张慧茹

新农民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绿化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园林植物巧妙地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景观的艺术美感,更能实质性地优化城市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因此,深入探讨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构建宜居、绿色的现代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平衡

城市园林工程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中,园林植物配置占据重要地位。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并精细规划其布局,对园林项目的美学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园艺专家的匠心独运,各类植物被巧妙地组合和修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视觉美感,更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守护者。由此可见,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构筑绿色城市画卷的关键要素。

1 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 维持生态平衡

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绿色净化器”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命必需的气体比例。同时,园林植物具备较强的环境净化能力,诸如某些植物能够有效吸附并分解一氧化碳、氟化氢和氯气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同时,其敏感性可作为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园林植物犹如天然的除尘器,有效削减由交通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噪声污染。

从生态平衡调节和城市微气候塑造方面出发,园林植物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气温调节器,可通过吸收阳光,减轻热岛效应,降低城市区域的气温。植物的蒸腾作用则能增加空气湿度,为城市带来宜人的气候条件。此外,园林植物还具备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可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2 美化环境并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艺术不仅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还可陶冶情操,令人身心愉悦。城市景观以丰富的自然元素,如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芬芳,激发人们的多元感官体验,使之沉浸在自然美的深层次享受之中。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如乔木、灌木、花卉、藤本和地被植物等,因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视觉特性,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设计需求,灵活组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景观。设计者运用科学的美学原则,精心组织植物配置,创造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植物景观,无论是独立展示的孤植树,还是群体互动的花坛、花带和组合花镜,都以各自的方式体现自然美。园林植物与人造景观如假山、雕塑和建筑的融合,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整体画面,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与艺术性。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广阔舞台上,各种植物组合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城市空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视觉冲击力,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与生机。

2 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因地制宜

园林植物作为动态的生命载体,生存和繁衍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依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保证植物的生态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设计者在构思时,需分析植物的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保证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其栽种位置的自然条件相匹配。需要设计者对场地的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综合评估。同时,设计者应制定出细致的种植策略,既要体现出生态友好的原则,又要反映地域的独特风貌。不应简单地引入或广泛推广外来植物,应优先考虑本土园林植物的发掘和利用,既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又能增强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以植物的自然规律和地域特性为导向,兼顾生态效益与文化传承。

2.2 生物多样性

全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城市景观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设计过程中既要追求视觉上的和谐与协调,也要尊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设计者需兼顾美学与生态学的双重考量,确保每一种植物能在城市环境中找到适宜生长的空间,满足对光照、水分、土壤等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多种植物的混植不仅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通过不同形态、色彩和季节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提升了景观的动态美。然而,如何科学地进行搭配,避免冲突是设计者需考虑的重点,需深入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相互关系,如喜阳植物与耐阴植物的搭配,开花期的错开,以确保整个景观的和谐共生。

2.3 艺术性

生态原则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需巧妙地融合美学理念,赋予植物配置艺术性。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每一处细节,从树形的挺拔到色彩的对比,从线条的流畅到质地的质感,需要精心考量,既要展现个体的特色,又需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形成视觉上的连续性和节奏感。

植物之间的差异导致植物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呼应,创造出宁静而生动的视觉体验。需注重植物间的关系与协作,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和情感的共鸣,营造出宜人的氛围,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园林设计者需洞察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把握其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丰富景观,体验“步移景异”的魅力。动态的、变化的视觉享受,是园林艺术性的体现[1]。

2.4 经济性

城市景观建设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塑造,更是民生福祉的保障。政府主导的城市景观工程,旨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生活品质。在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景观设计在植物配置上,需兼顾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在施工初期,须设立明确的成本控制机制,合理规划植物种类的选择,优先选用经济实惠且维护成本低的园林植物,既符合财政预算的要求,也为后期的绿化维护预留了必要的资金空间。同时,考虑到长期的景观效果和城市形象持久性,选择生命力旺盛、四季常绿的植物为优,能够经受时间考验,成为城市风貌的长久象征。

3 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 综合利用

在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方面,需既统一又丰富。城市景观设计应深入贯彻生态学原则,致力于构建立体、丰富且功能多样的植物生态体系。例如:可选择乔木作为主体,其形态各异的树种,如高大的乔木、丰满的灌木、蜿蜒的藤本、丛生的草本,共同构建出生机勃勃的画面。在乔木配置上,设计者需精妙地处理高低错落,树冠的大小和形状差异,以确保视觉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区分主次,疏密有致,使得每一棵树都各司其职,形成和谐的视觉秩序。通过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结构,如乔木与灌木的共生,常绿与落叶植物的交替,以及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的交融,可巧妙地创造出丰富而有序的植物组合。点缀适时的草花,使之更具动态美。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景观艺术的完美呈现,打造出既有生态价值[2]。

3.2 联系地形合理选用

设计者需敏锐地捕捉和利用地形的起伏和空间尺度,以此为基础进行精细的植物配置。地形的高低落差为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层次感,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轮廓线,创造出既壮观又富有动态的视觉效果。等高的植物配置虽然展现出雄浑的气势,但如果过于单一,可能会缺乏变化,失去视觉趣味。相反,不等高的植物布局则能展现出自然的韵律和生动性,保持其有序性和和谐,避免过于杂乱。

3.3 联系季相变化合理配置

设计者深谙每种园林植物的独特季相魅力,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城市空间,以创造出四季分明、生动丰富的景观。例如,早春时节,迎春、碧桃、玉兰和丁香等花卉争艳斗丽,为城市带来了盎然春意;初夏之际,木槿、紫薇和各类草花的绽放,为夏日增添了一份热烈与活力。秋天,枫香、红枫和银杏的金黄叶片犹如调色板,为城市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秋装;而冬季,松、柏、竹的常绿姿态,则为严寒中的城市带来一抹坚韧与生机。这些植物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自然的节奏,也反映了地域特色,因为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相变化各有其势。在实际设计中,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的影响,灵活调整植物的组合,确保每一处景观都能准确反映出当地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美[3]。

3.4 科学组合景观要素

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结合较为关键。如亭子周围的植物配置需与亭的造型和主题相呼应,选用与亭子风格协调的桂花等花灌木;茶室则可通过色彩鲜明的植物如桂花,强化其休闲与雅致的氛围。山石水体与植物的结合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植物如苔藓、小草、松等能为假山增添活力,并模拟山水画的韵味;水体与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的搭配,既美化了水面,也提升了水质。园路与植物的结合也十分讲究,路边常常采用树木、草皮或地被植物进行覆盖,树木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遮阴,还能通过视线引导划分空间。小径两侧种植树木,既保护了行人的隐私,又增加了路径的趣味性。

4 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4.1 有毒植物谨慎应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许多植物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备受青睐,但需认识到,其中部分种类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在儿童活动频繁的区域,如幼儿园、游乐场或学校周边,安全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考虑到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能忽视植物的性质对儿童安全的潜在影响。如南天竹和琴叶珊瑚,其含有毒素,一旦被误食,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样,八仙花等植物也被列入有毒植物之列,应当避免在儿童接触范围内种植。另外,玫瑰、仙人掌和铁海棠等植物,因其尖锐的刺或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能会伤害到孩子,所以不适合出现在这类环境中[4]。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原则,排除潜在风险。应选择那些无毒、无刺、无强烈异味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确保儿童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自由玩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4.2 设定不同环境下的绿地选择标准

4.2.1 厂区

厂矿、工业区等环境条件较为严峻的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不利于常规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往往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额外的维护成本。因此,在这类区域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更为谨慎和科学的方法。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高度适应性、抵抗力强、生存率高,同时还能有效发挥空气净化和降尘功能的植物种类。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定管理规定,如消防安全和交通便利性。在选种和布局时,须确保新栽植物不会对城市的消防通道或交通流线产生干扰,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5]。

4.2.2 道路绿地

在规划城市道路的绿化方案时,需考虑树种的选择,保证其能有效提供阴凉。倾向于选择叶片宽大、枝干健壮的树种,不仅能有效遮蔽阳光,降低路面温度,还能增强道路空间的舒适度。考虑到道路两侧土壤的特性,倾向于选择能在不利环境下顽强生长的树种,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减少意外风险[6]。在具体实施时,会依据道路交通流量、道路的使用性质以及各种车型的高度,精心设计树种的高度配置,保证行人和车辆通行时的视线清晰,保证树木不会对交通构成潜在阻碍。

4.3 做好健康维护工作

在园林植物配置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还需继续。首先,密切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灵活调整植物的养护策略。如在湿润或多雨的季节,需加强排水和防涝措施,而在干燥季节则要确保适度灌溉,以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其次,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选择那些环保、低残留的杀虫剂,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精准施用,以最小的化学干预维护生态平衡。当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时,还定期进行生态监测,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7]。最后,注重植物的日常健康检查,包括土壤养分评估和植被生长状况的监测,定期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对于叶面清洁,清除落叶和病虫害残余,以防止病菌滋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是关键任务之一。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在经济成本上也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园林植物配置选择应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又要保证其适应当地环境,抵抗病虫害,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精细的植物搭配和持续的健康管理,打造既美观又生态的城市景观,既是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先勇.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4(4):146-149.

[2] 丁也玄欣.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3,46(24):114-117.

[3] 张伟澄.论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0):80-82.

[4] 柯贵鹏.浅析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湖北植保,2023(1):1-5.

[5] 李恩宇.浅谈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低碳世界,2022,12(6):109-111.

[6] 宋春生.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实践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2):89-91.

[7] 李丹.浅析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