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

2024-08-08孙梦仙

新农民 2024年20期

摘要: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坑口乡的一大经济来源。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坑口乡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工作。现如今,坑口乡现有绿色防控茶园366.67 hm2,年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坑口乡推广茶叶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符合现如今广大消费者对茶叶高品质、绿色安全的需求。文章介绍了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价值,从高效种植和管理2个角度阐述了技术要点,以期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管理技术

我国茶叶栽种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叶本身也有利于人体健康,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茶叶高品质的要求,坑口乡积极推广绿色无公害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绿色无公害茶叶,备受市场欢迎。绿色无公害茶叶为茶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让其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1 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价值

第一,绿色无公害茶叶满足了消费者对茶叶高品质的需求,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绿色无公害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避免使用农药等有害物质,减少了农药的残留,提升了茶叶口感的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

第二,采用绿色无公害的方式生产茶叶,降低了其对周边土壤等环境的污染,避免了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保障了其正常运行,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三,绿色无公害茶叶也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绿色无公害生产茶叶,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了茶叶产业的附加值,进而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第四,带动了坑口乡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为了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坑口乡不断盘活闲置的资产资源,开辟了高山抛荒茶园。因荒野茶品质更佳,其价格也相对较高。采摘期间,雇佣了有多年经验的茶农,带动了当地茶农的短期就业,为其带来了经济收入。

2 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地建园

选地建园是种植绿色无公害茶叶的基础工作,也关系着茶叶品质。茶树生长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障茶叶品质,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选地建园。

第一,满足土壤要求。种植绿色无公害茶叶,首先要满足其对土壤质量的要求。优选pH在4.5~6.5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为保障茶树根系发育良好,应选择土质较软、透气性良好、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以满足茶树生长需求。此外,控制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地土壤中病原菌、寄生虫数量。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将汞、铜等重金属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检测土壤养分含量,确保其符合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指标[1]。

第二,选择种植区域时,考虑水源条件。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种植要求使用无污染水源,以避免被污染的水源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等。根据种植面积、茶树周期性用水需求评估水源条件能否满足其生长需求。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以满足茶树生长周期内的灌溉需求。

第三,考虑日照条件。充足的日照是茶树生长期间不可缺少的条件。选址时,也要考虑种植区域能否满足茶树每天至少4~6 h的日照需求。

第四,考虑气候条件。选地建园时,也要考虑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气湿度等能否满足茶树生长需求。优选亚热带气候或热带气候,平均气温在10~30℃,昼夜温差在10℃以内,年降水量在1 000~3 000 mm,相对湿度在60%~80%的区域。此外,也要检测空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种植条件。

第五,考虑海拔。茶树生长对海拔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种植茶树的海拔在500~2 000 m,通常情况下,海拔越高,茶叶品质越好。如坑口乡樟岭寺茶园位于海拔600多米处,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满足了茶树的生长需求。

第六,规划茶园整体布局。在选址建园时,也要考虑茶树的生长空间、交通布局,控制茶树种植密度,预留出人工采摘茶叶的道路。根据茶园面积规划水源位置,以满足整片茶园的灌溉需求。茶园应远离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污染物。

第七,出于保障绿色无公害茶叶品质的目的,除了要考虑茶园的绿色无公害环境外,也要合理选择茶叶加工厂的位置,使其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特征。首先,茶叶加工应远离垃圾填埋场、化工厂、畜牧场、交通主干道等,保障加工用水无污染。为营造干净的加工环境,加工厂也应远离生活区、办公区等。加工厂内部及周边应以铺设硬质路面为主,同时要保障排水条件良好。其次,在修建茶叶仓库时,着重考虑储存空间的密闭性、干燥程度、防潮性能等。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打造冷库,将茶叶储存于温度在5℃左右的环境中。然后,农户应使用专门的场地加工茶叶,并避免其他杂质混入茶叶中,且场地内外应避免出现家禽等生物。最后,加工茶叶期间,应避免其直接与地面接触;做好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出入加工厂应做好消毒工作[2]。

2.2 根据种植环境选择茶叶品种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除了需要做好选地建园工作外,也要考虑种植环境与茶树品种之间的适配性,因不同品种的茶叶对种植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应根据种植条件选择对应品种的茶叶。第一,调查茶园种植条件,并以此为据选择合适的品种。茶农事先也应充分了解不同类型茶叶的生长特性,并在选择时考虑市场需求等,也可以借鉴茶叶栽种大户的选种经验。第二,精心选择茶叶种子,优选无病虫害、抗逆性较强的茶叶品种。在充分了解茶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茶树,以实现错峰采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培育优良品种,以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第三,检查茶树苗木。在确定品种后,应根据茶树苗木长势,优先选择枝干粗壮、高度适宜且不携带病虫害的苗木。

2.3 茶叶的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

第一,在种植前,根据茶园面积、所选茶树品种确定栽种规格。通常情况下,茶树的栽培株距、行距可以控制在50 cm、150 cm左右,茶树种植密度可以控制在60万株左右。不同品种的茶树其种植密度会有所不同,需要茶农根据所选茶树品种确定单亩种植密度;挖掘种植沟,施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肥料,并施加足量的基肥,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采用轮番种植,保障土壤肥力,促进茶叶丰收。

第二,在茶园内建立独立的生态系统。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在保障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增加种植区内动植物数量,打造立体生态种植圈。在茶树梯田上种植品种适宜的草类,在保障其不与茶树争夺养分的前提下,避免水土流失[3]。优先选择种植抗病性能强的树种,如通过种植品种适宜的果树,获得保土保水、沤肥的效果。在茶园内部开发鱼塘等生态区,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借助鱼塘内的基泥等物质为茶树提供肥料,降低施肥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引进其他动植物,能够提高种植区的生态环境,保障茶叶品质。科学规划植被布局,能够保障茶树间隙合理,满足其生长所需,保障生产效益。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以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能够为茶树提供优质的生长空间。

3 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3.1 绿色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应秉承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病虫害防治原则,提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以保障茶叶品质。

第一,注重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科学选种,优选抗病性、抗逆性强且不携带病虫害的茶树苗木,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发生。控制茶树高度,将其维持在80 cm以下,以避免其在生长周期内遭受大型病虫侵蚀。注重茶树的修剪整形,在秋冬比较寒冷的季节,应通过科学地修剪整形,减少病虫害的冬眠场所面积,同时做好培土施肥工作,消除隐藏在土壤中的病虫虫卵等,从根源解决病虫害问题,以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第二,注重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通过物理防治手段、人工干预等,有效地诱杀害虫,降低病虫害影响。比如,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毛虫等茶树害虫的成虫,减少虫卵数量,从根源上预防病虫害侵袭。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茶田上安装20张/667 m2黄色黏虫板,以有效诱杀翅蚜虫、蚧壳虫成虫等害虫。

第三,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灾情,保障茶树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投放茶树常见病虫天敌的方式对其进行捕杀。比如,通过投放寄生蜂等消除茶树常见病虫害,有效防护茶树。

第四,应用绿色无公害的化学防治技术。为了降低化学方式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病虫害防治体现绿色无公害的特征,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优先选择低毒型化学农药,并精准控制用药量,以避免茶树和人体受到不良影响,并保障茶叶品质;采用喷雾式方法对茶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喷洒,以保障防治效果。

第五,科学防治。在综合利用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茶农也应根据常见病虫害发病特征制定防治方案,以保障防治的有效性。比如,在病虫害多发期,应用智能化手段加大监测力度,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3.2 绿色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施肥也是关键;既要保障肥料品种合适,又要保障操作科学、合理,避免有害物质超标影响茶叶品质。

第一,科学选择肥料品种。为了实现茶叶的绿色无公害种植,应杜绝使用化学肥料、有害物种超标的肥料,优选农家肥料,并将其作为基肥使用。为了满足茶树生长的肥力需求,可搭配绿肥、饼肥使用。根据茶园土壤肥力结构确定施肥方案。针对新建茶园,选择使用纤维素较高的肥料;针对透气性差、黏度高的茶园,通过施加杂肥改善土壤条件;针对沙质土壤,以增施农家肥为主。茶树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中,但土壤酸度过高则会影响茶叶品质,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土壤的后期改良,利用中性肥料平衡土壤酸碱度,优化茶树生长的土壤条件。

第二,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定期除草,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定期培土,通过深耕、土壤表面覆盖草料等方式提高土壤活性、蓄水能力等。根据茶园土壤的实际情况确定改良方案,若土壤肥沃度能够支撑茶树生长所需的肥力需求,且杂草少,则可以考虑减耕、免耕等。

第三,注重肥料的搭配使用。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时,应以施加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方案,包括其他肥料的使用类型、施加量等。针对幼龄茶树,注重施加氮、磷、钾肥。将其施加量比例控制在1∶1∶1.5。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科学调整氮肥的施加量。因茶树具有一定的耐肥性,可以通过施加足量的肥料满足茶树的肥力需求。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时,为了保障茶树根系能够吸收足够养分,要求茶农将施肥深度维持在25 cm[4]。为了保障施肥效果,茶农也可以使用茶树专用肥。施肥时,控制施加量,确保肥料用量满足茶树的吸收量需求等。

3.3 茶树的修剪技术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也要求茶农以人为干预的方式控制茶树长势,促进其健康生长。落实茶树的修剪整形工作,要求茶农坚持枝条平衡、各树枝粗壮结实、树冠茂盛但分枝稀疏等原则;保障枝条平衡能够避免出现高度不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茶树的美观度。在修剪茶树时,确保各树枝粗壮结实能够保障茶树状态良好,而分枝稀疏能够有效避免主枝被压低等。茶叶种植人员可以通过轻修剪的方式刺激树冠的形成,有效地修剪茶树,能够刺激树冠的形成、调整茶树生长状态等。

3.4 灌溉管理技术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要求种植人员加强水分灌溉管理,将茶园内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及以上,避免高于90%。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涵养土壤水分,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若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70%以下,应及时使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源喷灌茶园。利用智能设备实时、动态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注重新型水利基础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以便于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进而保障茶叶品质和产量。

3.5 日常管理技术

为了保障绿色无公害茶叶品质和产量,茶农也应落实茶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茶园日常管理计划,定期检查茶园环境并详细记录[5]。其次,在特殊天气,如暴雨、大风等,茶农应及时全方位检查茶园环境,评估茶园综合情况,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将其作为特殊天气过后茶园维护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最后,在强降水天气前后,茶农应注重茶园的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因系统运行不畅造成茶园地面局部积水导致茶树坏死或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梯田坍塌等问题。若遇到大风天气,茶农应重视茶园的防风防沙工作,降低种植损失。

除此之外,种植人员也要做好茶园的冬季管理工作,确保茶叶品质、产量等不会因管理不到位而受到影响。茶园的冬季管理工作需要种植人员落实茶树的养护工作、茶园环境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以及培土工作等。冬季也要及时清理茶树上的病虫害枝条,通过喷施石硫合剂等药物防治病虫害侵袭。

4 结论

绿色无公害种植茶叶,能够提升茶叶品质,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此,需要种植人员科学选地建园、选择茶叶品种、使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落实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茶树修剪等多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黎圣云,赵国清.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J].当代农机,2023(6):92-93.

[2] 赵洁.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解析[J].电脑乐园,2021(3):328.

[3] 刘加娥,刘加秀.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与推广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5):166-167.

[4] 李承志.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15):111-113.

[5] 陈艳.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