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山一河一城池

2024-08-06李连旺

含笑花 2024年4期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徐霞客从东到西跋涉至云南,一路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最终形成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而其中的《滇游日记》达25万字之多,记载云南的内容占《徐霞客游记》总数的40%。可以说,滇游是徐霞客的人生巅峰。

当年徐霞客探险考察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成了今天的热门景区。有时我就想,如果徐霞客入滇后向南到达文山,那么一定会被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和人文风光所吸引,就会多一篇佳作出现在《滇游日记》里。可是,徐霞客为何错过了文山呢?其实,答案就在《徐霞客游记》里,《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中写道:“初六日余以归顺、南丹二道未决,余欲走归顺至富州(今富宁),众劝须由南丹至贵州,盖贵州远而富州近,贵州可行而归顺为高平夷(越南人)所阻也。”原来,正游历广西的徐霞客,原计划从富州,即今天文山州的富宁进入云南的,这不仅是最近的路线,而且有利于他对喀斯特溶岩地质地貌作更深入的考察,但滇桂边界由于越南人侵犯而道路受阻,他就只能绕道贵州进入云南了。于是,徐霞客就这样与文山城擦肩而过了。

世界上,有江河流过的城市很多,有山脉相伴者也不胜枚举,而文山城,却让一座山脉、一条河流与城市的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种紧密不仅仅只是地理空间上的组合,更是成为内在发展逻辑上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山城的西华山往北逐级而上便是滇东南第一峰——老君山主峰薄竹山,西华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以嵯峨俊朗的风姿成为文山城的一部分,市民和游客们抬头可见,步行可至,是城市公园。而另一头的薄竹山,却保留了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景观,上千年的古树名木,莽莽苍苍,绵延不绝,登上近3000米的峰顶,远眺南疆山河,四周绿野无边无际。本来,西华山与薄竹山同属老君山脉,但老君山却把钟灵毓秀的一头融入城市,把充满野性的另一头留在外围守护着城池。

老君山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仅森林面积就有14万余亩,14万亩森林可以完全覆盖文山坝子还绰绰有余。可以想见,正是这座山成了文山城的绿肺,冬天,它挡住北下的寒冷空气,夏天,它又将一丝清凉以负氧离子的形式送入城区。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爬升,约莫个把小时就来到了薄竹山自然保护区管护站,在王副站长的带领下,我们从山顶的一条巡山小路步入深山老林。林中其实根本没有路,只是年复一年的巡防走出了一道林中缝隙。进入密林中,古木参天、盘根错节、藤蔓缠绕,听说山中还有野生动物出没,今天因为有向导,我们也就放心大胆地朝山谷走去。走在山中,只见清澈的山泉水流淌不息,由于是森林防火期,王副站长已经连续几个月没回家了,他说这里的值守虽然默默无闻,平凡而且单调,但却一点怨言都没有。这里青山常绿,文山城的母亲河——盘龙河就绿水长流。

薄竹山因其植被茂密,森林规模庞大,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塔,蓄水能力十分惊人,每年可在雨季吸收雨水1亿多方,不仅是文山城的饮用水源涵养区,也是盘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位于薄竹山北麓的德厚河,是盘龙河最主要的支流,这条河上修建了德厚水库,不仅解决了周边村寨的农业用水问题,而且对盘龙河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当盘龙河上游来水量较大时,德厚水库拦截薄竹山的水而减轻下游压力,当德厚水库开闸放水时,盘龙河水量又可得到补充。薄竹山对流过文山城的盘龙河水起到了巨大的调配作用。

盘龙河自北向南蜿蜒流过文山坝子,如玉带九曲十八弯缠绕其间,古时形成“盘水回波”、“二桥烟柳”、“西华列戟”、“双桂争奇”、“钟林瑞梅”、“虎沟烟雨”、“南桥夜月”、“雁塔秋风”内外八景。近年来,文山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践行“西畴精神”,全面实施盘龙河流域(城区段)综合治理,治理城区段河道37.7公里,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干管,整治污染源2431个点,新建一体化临时污水处理站4个,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示范段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文化打造、绿化景观、滨河景观、滨河市政道路等工程。按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盘龙河北段15.5公里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将以高品质户外休闲度假产业为核心,引入社会投资人以盘龙河水域游船、水上市集、灯光秀、水岸餐饮集群等多元文旅产业要素,打造全天候消费新模式,带动文山市全域旅游迭代升级。

实际上,我们这次到文山采风,除了盘龙河湖滨生态景观带来的震撼外,文明创建、绿美建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从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开始,鲜花和绿树就扑面而来,进到城里,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晚饭后到盘龙河边走走、华龙湖公园逛逛,清风倒影、树影婆娑、流光溢彩,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在这河风送爽的城市会客厅里,人们惬意无比,看到母亲河越来越美,市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山市对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美了面子,活了里子,对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全体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市民认同感、自豪感的增强,外来游客也必将会越来越多。

近年来,围绕省、州绿美三年行动部署,文山市将全域绿美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推进,城市“含绿量”持续提升,绿美文山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实现城市绿地率39.32%,创建绿美小区65个,建成绿美公路13条141.15公里,完成绿美校园创建29所(州级7所、市级22所),绿美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内2户企业已成功获批AAA级工业旅游区,城市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登了薄竹山,领略了盘龙河城区段的嬗变,我们还进行了盘龙河漂流活动。余红丽是一名文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她带领公司开展了盘龙河漂流项目,我们在她的指挥下穿好救生衣,两人一组次第登上皮划艇,用桨轻轻一撑,转个身皮划艇被盘龙河缓缓带走。开阔的水面时而舒缓时而湍流,清澈见底的水质能见到沙石和水草,身形高大、姿态优美的杨树在河床两岸枝繁叶茂,阳光在绿叶的罅隙中倾泻下来,照在河面,斑驳灵动。沿途的田园风光时隐时现、高低错落,不时能见到几条水牛在岸边悠然吃草,见怪不怪地看着我们。正值干旱时节,沿岸有农民兄弟向河里抽水灌溉皲裂的土地。一路所见所感,母亲河的意义令人肃然起敬,她为这方人民孕育粮食、孕育城市,也孕育欢乐,她承载着我们,无声无息。如此近距离地接近这条母亲河,我的心仿佛回到童年,大热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脱光了跳进河里,那是何等的无拘无束,唯有童真与浪花的水乳交融,方能合奏出水的欢唱。它从薄竹山的参天古木中来,带着绿野的气息,在德厚水库稍作休整,就向着文山城奔去,红土地的粗犷与河的柔软在这里相会,柏杨树的挺拔与水的纯粹在这里窃窃私语。我们从德厚镇塘子寨不远处下河,恍惚间已穿过了三座桥,15 个河湾,漂过了汤坝村、小汤坝村,6公里,2小时,在白支革村意犹未尽中上岸。刚上岸,余总早已在一古色古香的客栈前等候,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亲自动脚舂糍粑,用“劳动力”品尝到了粮食的原汁原味,久违的味道,远去的杵臼声,让我又想起儿时的记忆,那时的山村,结束一天的劳作,晚饭过后,夜幕降临,“咚咚咚”的舂米声总会不时响起,那是父母们在制作全家人的下锅米。

余红丽的家乡在文山的大山深处,生活苦、生活穷,余红丽就默默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走出大山,去找到更好的生活世界。通过发奋读书,她如愿以偿端上了铁饭碗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后来,她渐渐觉察到,走出大山的早已不只是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都到外头打工去了,只有一些老人还在守护着萧瑟的村庄,儿时故乡的热闹人气已不复存在。余红丽陷入了沉思,是应该为更多的人们能到外头挣钱而感到高兴呢?还是舍不得这充满烟火味的乡愁?曾经自己发誓要逃离的地方,此时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涌上心头,城市的人们在回归自然,这里的人们却在放弃最质朴的家园。她思来想去终究割舍不下对故乡的眷恋和一份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开始了“农村道路”的探索。2015年,在国企工作的她,带着满腔热情和激情,在自己家乡流转了450亩土地,带领留守在老家的大爹大妈,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通过种植中药材辣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孰料第二年夏天,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雨洪灾就将她三分之二的基地淹没,辛辛苦苦管护的辣木所剩无几,加上国企的繁重工作压力,她第一次在家乡的创业行动以失败和放弃而告终。

虽然首次创业就遭受打击,但对家乡的那份初心始终萦绕在余红丽的心头。之后,她又做过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供应链、土鸡养殖家庭农场、鱼鸭稻共生试验基地、休闲农庄等。一次次探索和实践,一次次的挫折和历练,给了她越来越大的启发,2018年,她开始走出去学习和考察各地的“乡村模式”,四川、河南、湖南、浙江、安徽、北京、上海等多地都留下她的身影。走遍大江南北,考察、参与实操多个优秀乡村休闲农业项目后,她决定再次返乡创业,走一条契合云南文山当地市场需求的乡村“体验”式农旅发展模式。

2020年,余红丽在文山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盘龙河漂流项目,整合乡村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了农耕研学、团建拓展、乡村休闲游、庭院经济、民宿餐饮、精致露营等乡村旅游业态,用乡村农文旅为农业产业赋能,提升农业附加值,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转化,为农业增收、乡村提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项目以团建拓展、农耕研学最受欢迎,同学们来了,企事业的上班族来了,亲子乐的家庭来了,一队队、一拨拨,欢声笑语不断,人们在大自然中更加懂得保护母亲河的意义、感受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也找到学习的乐趣、开阔了视野、走近了生活、提高了技能,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三年多来,余红丽的努力没有白费,带动项目范围农民就业8500余人次,带动周边种植户农产品销售80余万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创业10余户,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20万元以上,预计2024年,余红丽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将实现综合收入800万元以上。现在的余红丽,满脑子都是乡村,满脑子都是村民与游客的对接,她怀揣着振兴乡村的梦想,在这条“农村道路”上持续探索着,用她对家乡一山一水的热爱,满足更多城市居民对回归绿色生活的向往。

有了山,有了河,有了城,有了绿美生活。余红丽是无数返乡创业新农人中的一个代表,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正如当年的徐霞客对大好河山的热爱,要用一生去跋涉、去追寻、去书写,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因为他们的辛勤耕耘,这方山河城池才得以绿美与富美的交相辉映。

文山,一处不能错过的地方,我愿把这篇拙文放入《滇游日记》里,让其增加一抹文山的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