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探讨

2024-08-05李俊潇

旅游纵览 2024年3期

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关系着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与旅游产业升级等。本研究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契机与原则进行整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积累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不仅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助力,而且从多方面满足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涉及很多方面,影响因素比较多。面对这种情况,充分地利用文旅融合带来的优势,可以抓住机遇,有针对性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路径的探索力度,从多维度对传承与发展进行综合的考量,借此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契机

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升级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模式,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契机。随着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为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地落实地方政府提出的推动政策。作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样获得了更多政策性的支持力量[1]。通过文旅融合模式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条件得到优化,构筑更牢固的资产与人才支持保障体系,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规划与高效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文旅产业融合与发展等所提供的优势,整合并融入旅游资源、文化教育等模块,并发挥多样性优势,助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由于文旅融合模式的实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活力不断增强,打破了传统产业模式的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保护与传承“双管齐下”。特别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平台的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得到完善,其现代旅游价值不断提升,并衍生出大量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成果的凝练与智慧结晶的体现,虽然在社会长期发展中被不断传承,但是并未形成固定与成熟的传承体系[2]。在文旅融合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必须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原则,不能脱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地区,需要完整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内容,并注入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在有效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呈现形态。

(二)地域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其在文旅融合产品中的应用,都不能脱离地域属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对其地域特点具有详细的了解,如南昌市的“滕王阁传说”“梅庄花棍”“豫章刻瓷”等,充分地体现了南昌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紧密围绕地域性原则展开[3]。

(三)创新性原则

文旅融合中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性价值的同时,利用文化创新与旅游产品开发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传承[4]。将时代要素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数字虚拟化与云平台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熟悉度。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呈现断层趋势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虽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但是在实际传承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加上部分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对技艺、经验等要求严格,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呈现断层趋势。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依然存在“传内不传外”等要求,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传承人,或者传承人年纪过大、新传承人无法及时衔接的情况。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已经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不浓,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必须认识到传承人的重要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单一

作为文化传播与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增强持续性和多样性。但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特殊,在实际传承中必须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文化价值。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有待深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出现模式单一、无法结合现代生活的情况[5]。同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到位,并且未发挥出其文化带动作用,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借助政府主导作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力度

在文旅融合创新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探索,要正确地认识政府的主导地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性传承与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引导文旅融合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并整合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行性措施。借助政府主导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展开深层次的考量,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历史文化等进行传承价值分析,提炼其中的地方文化元素,延伸出历史变迁过程,融入当地旅游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模式。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并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出政府的引导与协调等作用,提出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措施,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

参考南昌市,基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由当地政府主导,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同合作,贯彻落实“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指导方针,在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积极地创新思维,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真抓实干,不断研究创新文艺创作产品。为积极地学习并传承“红色文化”,政府主导打造“天下英雄城”的文旅品牌,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中心构建活动场所,由政府出资对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八一起义”旧址等进行维修复原,并新增南昌军事装备展示中心等。此外,对南昌红色场馆进行扩建与升级,为优质的红色文化展览“走出去”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实施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伟大的开端——南昌起义史实展”等一系列红色精神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打造“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特色系列,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二)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想要实现文旅融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正确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且在文旅融合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文旅融合深化探索期间,尊重文化差异性是发展的基本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差异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可利用资源,在文旅融合策略实施与发展方案调整期间,必须强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而增强文旅融合下旅游产品对大众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长期发展下的产物,蕴含珍贵的历史价值,一旦出现消亡或者被遗忘等情况,不仅无法再生,还会对文化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文旅融合是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因此承担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

基于此,文旅融合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必须端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态度,在了解并学习其中内涵的基础上,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探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长久发挥的有效措施。参考南昌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在文旅融合中的利用,对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艺术、传统民俗等进行学习与保护。随着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变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失传,所以借助文旅融合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摸排调查,并利用文字、录音、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等方式,积极地与旅游资源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利用旅游宣传手段与文旅融合产品设计,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拾年味·享非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活动现场组织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轮番展演南昌采茶戏、城南彩带龙、塘南贺郎歌等非遗节目,呈现独具特色的非遗视觉盛宴,鼓励游客参与茶叶香包、投壶、制作龙灯、剪纸等活动,创造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升南昌市旅游宣传影响力,并有效地传承与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加大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力度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衍生物,特别是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与旅游产业升级的持续深化,旅游行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创新,“非遗+”逐渐占据旅游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行业升级同步进行;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基于文旅融合背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行业发展中“外化于行”,让“非遗+文旅”实现知行合一。在文旅融合中需要不断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形式,如非遗会演或者是文化产品等,既可以很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运用“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大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提供机会。参考旅游行业升级中积极打造的“非遗+文创”融合模式,迎合年轻一代群体对文创产品的喜爱,并通过文创产品了解非遗文化,宣传与非遗文化关联的旅游文化,从而拓宽文旅融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路径。此外,还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品设计联名,大众在接触商品的同时就可以接触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南昌市针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等,积极地编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手绘地图,融入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点,并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系列的地铁票卡等,借此增强当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与传承意识,为游客普及南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与观赏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研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旅游行业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息息相关,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旅游行业的发展空间。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必须充分地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并正确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多方面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力度,在此基础上,达到推动旅游行业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文旅融合背景下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J].新西部,2023(10).

[2] 吴昊,关星宇,陈家骥.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实践研究——以吉林省国家级非遗“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J].商展经济,2023(17).

[3] 颉洁,李斌.文旅融合背景下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8).

[4] 雷梦园.文旅融合背景下企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3,28(3).

[5] 徐友志.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以江西赣州为例[J].科技传播,2023,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