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K的小秘密

2024-08-03张洁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7期
维生素大家族示意图

维生素K从哪里来?

维生素K的发现是一个意外。

1928年,丹麦生物化学家亨里克·达姆(Henrik Dam)在研究鸡的胆固醇代谢时,意外观察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用低脂饲料喂养的小鸡会出现皮下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等症状。

起初,达姆认为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发的坏血病。然而,他通过实验排除了一种又一种已知的维生素,最终成功用醚(mí)提取了苜(mù)蓿(xu)中的有效成分治疗了这一症状。达姆将这种成分命名为“Koagulationsvitamin”,意为“凝血维生素”。之后,由于这种维生素对凝血至关重要,它被更名为“维生素K”。

第一种维生素K是在苜蓿中发现的,因此就被命名为K1,同时,由于它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又称叶绿醌(kūn);之后,在腐烂的鱼中发现的维生素K,被命名为K2,仅存于动物性食品和发酵植物食品中;此外,一种常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医药制剂的人工合成制剂,被命名为维生素K3。

为什么维生素K对人体很重要?

除了众所周知的凝血功能外,维生素K还能维持钙平衡,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同时,它还可以预防软组织病理性钙化、心血管硬化等相关疾病。

然而,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K,需要我们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如果没有规律的饮食补给,身体储存的维生素K会迅速消耗殆尽。

我们需要了解,维生素K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而且不同年龄的人群获取维生素K的途径和量也各不相同。

对于婴儿,注射补充是确保其获得足够维生素K的最佳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通过日常饮食摄取是最有效的补充方式。

维生素K的化学结构是怎样的?

维生素K的化学结构类似一群尾巴长短不一的小蝌蚪,由一个含2-甲基-1、4-萘(nài)醌双环的“头”和一条侧链“尾巴”组成。不同亚型的维生素K的差异主要在尾部(侧链)结构上。

维生素K的环状萘醌结构是与维生素K羧(suō)化酶结合的部位,而尾部侧链的长度及饱和度则与维生素K的溶解度相关。侧链越长、脂溶性越强,而侧链越短,水溶性越好。

在人体中,有些蛋白质需要特定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化修饰后才能发挥作用。这种化学反应由γ-谷氨酰羧化酶催化,而维生素K则是该酶的辅酶。例如,凝血因子需要经过γ-羧基化修饰才能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发挥凝血作用。这一修饰对于凝血因子的活性至关重要,倘若缺乏维生素K,凝血因子无法有效活化,凝血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出血风险将大幅提升。这类蛋白质被称为维生素K依赖蛋白(VKDP),它们参与人体多种关键的生理过程,包括凝血、骨骼代谢、血管健康、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

维生素K的化学结构(供图/张洁)

维生素K有话说:小小的我看似不起眼,却在人体健康中起着大大的作用,缺少了我,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请大家重视并适当补充我呀!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