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人工智能共舞

2024-08-03钟义信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7期

首先请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房间里有3个角色A、B、C,他们被分隔开来。A是评判者,可以不拘天文、历史、文学、艺术以及生活等任何领域,提出任何一个问题,发送给B和C。B和C是被测试者,其中一个是真人,一个是机器,同样要以文本形式来回答A的问题。A可以不断提出问题,根据回答来判断B和C哪一个是人类,哪一个是机器。5分钟内,如果机器的回答有超过30%被误判为人类,则可以认定该机器具备了人工智能。

这就是图灵测试,1950年由英国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的。他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因此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但直到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科学会议上,人们才正式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一词,宣布了人工智能的诞生。1956年也因此被认定为“人工智能元年”。

此后几十年间,AI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作为前沿科技,研究从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经历了从形成到成长的发展浪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发基础上,AI得到重大突破,深度学习更是促成了其质的飞跃。

2014年6月7日,在图灵逝世60年后,俄罗斯研发团队的智能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模仿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在150场对话里骗过了33%的评委,成为首次通过图灵测试的AI。这被视为“AI发展的里程碑”。当然,通过了图灵测试不等于具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

如今,AI可以用多种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解答各类学科问题、生成精致细腻的视频,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医疗实现了智能操控,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导航更是司空见惯……无数科幻作品想象过的未来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其实,AI是开放、复杂的信息系统,是信息学科的高级篇章。我们应该认识到,AI虽然已经拥有让人震惊的能力,但仍然没有理解能力,不是真正的智能,只能算是AI初级阶段的产品。例如,它能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给出看似合理的答案,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意思——就像当鹦鹉或者八哥鸟说“你好”时,它们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

而AI对答如流的基础是,有万亿级参数的神经网络和万亿级的训练样本,把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搜集到样本库里,还有极为高速的计算系统来比对样本和生成答案。但是,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仿佛“巨无霸”,在消耗着巨量的资源。

AI研究的关键是要掌握通用的智能生成机制,并以不变的通用智能生成机制,成功应对千变万化的应用场景,我们才有望从根本上拥抱一个有理解能力、真实、通用的AI。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将带领大家走近AI,深度了解其发展及应用,展望一个将被AI重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