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irkpatrick模型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评价分析

2024-08-03左亚旻

科技风 2024年21期

摘要: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已成为许多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课程。本文使用Kirkpatrick模型对本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了改进建议。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该培养模式在学习成果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进将来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

关键词:专本贯通;Kirkpatrick模型;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素质也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和创新领域。为了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开始推行“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在高职院校完成3年学业并达到一定要求后,转去对应的本科院校继续完成相应的本科阶段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该模式旨在将专科和本科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培养。然而,如何有效评估“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成效仍是一个挑战。

Kirkpatrick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评价模型,是评价培训和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工具。本文将通过Kirkpatrick模型对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进行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专本贯通”是指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也是提高高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机会和通道。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各地区也在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深度合作,以构建一条顺畅、有质量的人才培养通道。此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竞争日益激烈,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就业压力,在此情况下,“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也成为了毕业生增强竞争优势的一种选择。“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别与普通三年制大专,对于专科阶段而言,有如下三个特点:

(1)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针对性。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因此在衔接部分,应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和培养。

(2)培养适合本科专业的基础和素质。“专本贯通”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是毕业生是否符合本科教育要求,也就是说,高职生在基础和素质方面必须符合本科教育要求,并能够快速适应本科生活以及学术环境。

(3)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所必须的素质之一,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也应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中注重实践操作和交流激发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步阶段。从教学角度看,在专科教育中,专业课程与通用课程要素的合理组合仍有待探索。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本科学生应该全面掌握理论和实践,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专科教育依然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这给“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基于Kirkpatrick模型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Kirkpatrick模型是一种有效评估培训和教育成果的方法,模型由四个评估层次构成,分别为反映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通过对其四个评估层次的划分,能够全面了解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从而为改进培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使用Kirkpatrick模型来评估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计划,进而针对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研究采用了混合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数据分析。表1是基于Kirkpatrick模型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从四个层次对人才培养进行评估。首先,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和教师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反应和满意度数据。问卷调查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以保障被调查者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同时,我们还针对问卷调查中的每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归纳,以了解被调查者对人才培养计划的真实看法和满意度。其次,本研究还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了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该计划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最后,本研究还收集了有关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包括了学生在完成该计划后的学业成绩、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该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并为其进一步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反应层次

反应层次是评价人才培养成果的最基本层次,在反应层次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的反馈意见是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受和满意度。表2是本项目的评估量表,每位学习者在学期结束之后填写评估表,其中1分代表很不满意,5分代表很满意,通过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评估学生反馈。

从项目结果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反映出现行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通过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可以发现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反映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习惯。通过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可以发现现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依据。在师资力量方面,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反映出教师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通过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受和满意度,进而促进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优化。

(二)学习层次

学习层次是评价人才培养成果的第二层次,在学习层次评价中,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过程考核、期末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习层次的评价也可以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理论知识是支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评价学习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依据。

(三)行为层次

行为层次是评价人才培养成果的第三层次,主要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专本贯通教育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行为层次的评价也是教育成果评价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行为层次的评价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跟踪调查来实现。通过与企业和毕业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价高职教育的成果和水平。职业技能比赛是检验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展示高职教育的成果和特色。

(四)结果层次

在高职教育成果评价中,结果层次是最高层次,主要评价课程项目对组织和社会带来的贡献和效益。

结果层次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和社会贡献的观察。一方面,通过开展针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和评价情况,这些反馈信息对于评价高职教育的成果和质量非常有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成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高职教育的水平和效益。

三、“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确立标准化的培养方案:针对“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等核心要素。特别是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2)完善专科阶段的培养环节:专科阶段是“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专科阶段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规范教育管理和日常管理,提高专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专科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和社会联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学术水平高、具有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生态。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高职生的学科训练和人才培养:在“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对高职生的学科训练和实践操作。通过构建科学的学科训练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多方面的学科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注重招聘具有行业背景和深入实践经验的学者和行业人才,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解决“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通过确立标准化的培养方案、完善专科阶段的培养环节、加强高职生的学科训练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是以高职毕业生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Kirkpatrick模型分析了“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路径,认为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开展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并且注重高职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Kirkpatrick模型在“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评价中具有有效性,可以帮助完善评价体系;同时,“专本贯通”人才培养项目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肖福流,宋贝.“双高”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14):50-55.

[2]傅敏燕,周桂瑾,胡俊平.“智造”特色的本科层次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4):60-64.

[3]杨冬.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2(01):19-27.

[4]YongliangT,HuL,JiaoY,etal.Evaluationofsimulation-basedtrainingforaircraftcarriermarshallingwithlearningcubicandKirkpatrick'smodels[J].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15,28(01):152-163.

[5]聂伟进,汪卫平.基于柯氏模型的高职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02):31-37.

[6]王春絮,张春明,邵长兰.类型观视域下“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3):19-25.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现代职教体系专本贯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2ZBGT03;本论文得到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左亚旻(1990—),女,汉族,江苏镇江人,理学硕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