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4-08-03何丽萍

科技风 2024年21期

摘 要: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阶段学习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将伴随小学生度过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生受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成为了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三方面的热切期盼,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以许昌小学生为例,主要从教师、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对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在三方的通力合作下,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奥斯卡·王尔德说:“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习惯的综合。”一个人的习惯里藏着他的命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1]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包括自然的反应以及稳定的行为方式。[2]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好的学习习惯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层面

(一)教师可以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现有教学设备,设计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课堂讨论。针对学生课堂不积极思考并举手问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师生互动,或学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同桌俩人互相探讨,通过课前预习和合作学习发现字的书写特点和易错部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鼓励以小组为单位起立发言,或给大家展现俩人的学习字的过程,教师组织活动并做出过程性评价,同时也能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动上课缺乏状态的学生。在学习的合理方案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本班人数,设计一个和全班同学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小组内探讨,身临其境解决师生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利用小组合作,推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小组内部成员和不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认真思考、认真听讲和参与课堂讨论等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首先针对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后主动复习、做作业习惯,教师在每天上课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把具体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监督学生把学习任务抄写下来,以免学生忘记,同时也要把学习任务发送到家长群里面,让家长明确孩子的学习任务,起到监督作用;针对课前准备习惯,教师每节课可以提前两分钟就进入班级,及时提醒学生该上课了,要把本节课所需要的学具准备好,并且在上课后第一时间夸赞准备好的学生,从而对不准备的学生产生替代强化的作用。其次针对小学生的课中学习习惯总的来说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中要首先明确课堂要求,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创设情境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形象入手,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游戏法,在观察学生开始注意力不足时,可以及时采取一个小的游戏,提高学生精神力。在课堂互动环节,对于积极互动的学生要及时夸赞,强化学生这一好的行为,对于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对于课中练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题的思考习惯以及认真写字的习惯。因此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语指导,不断地强调做题步骤,并及时观察学生写字的状态,提醒学生字迹工整。(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的激励模式

小学生的学生在心理特点上特别渴望他人认同,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对老师的积极评价具有很强的心理依赖性。教师要多在集体面前针对学生可见的真实案例进行夸赞,并说明被夸赞的原因。例如,某某同学坐姿端正,上课认真听讲,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听到此类夸赞,由于学生的渴望表扬的心理,他们也会端正坐姿、认真听讲。针对个体的评价很多学生本身具有大量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不可能期望学生短时期内迅速改掉所有的不良习惯,这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态。教师可以用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逐个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每一个阶段教师以正面强化的形式给予学生反馈。

针对个别不仅不能认识自己的不良习惯,而且很多次反馈均不改正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再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监督和提醒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这也是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练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耐心一点点的关注,并记录学生的成长状态,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要看在眼里,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三)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内驱力

根据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提出的成就动机学习理论,可以将人的学习动机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层次。[3]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求知欲而学习,很多都是为了获得家长、教师的奖励或者夸赞而学习,这不利于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外部干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向认知内驱力转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持久的专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要以学习兴趣为中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能吸引住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游戏”。只有学生爱上了学习,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主动为之做出改变。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有内在驱动力的推动,会更加端正自己的日常学习态度,注重个人学习习惯,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埋藏一粒要实现个人理想的种子,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了解自己心中榜样的成长过程,立志努力。当学生能够踏出用心学习的第一步,家长和老师都会进行鼓励,小学阶段学生的获得能力的勤奋感也能进一步激发出来,更愿意主动按照老师的日常要求,遵守学校规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辅相成,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又能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小学生自身意志力比较薄弱,在学生通过内驱力自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和适当鼓励。

(四)教师要坚持阶段训练和反复强化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的。[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重做好细节把握,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避免急于求成。习惯是通过长期的稳定的行为而不自觉形成的一些固定行为方式。当学生对某些学习习惯不够重视或者难以达到日常要求;当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难以坚持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规划习惯培养周期,并且养成此种习惯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持续强化。例如:在某一阶段,学生在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下会重视书写,然而过一段时间教师的强调重心发生转移时,学生容易对刚养成的习惯掉以轻心,难以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反反复复,学生始终没有得到持久反复的训练和强化,因此该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便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老师经常强调书写习惯,并成立书法爱好小组,组织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不能使某一阶段的书写习惯被集体忽视,使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偶尔的懈怠行为。

二、学校层面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靠老师是不可能的,还需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环境和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5]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不同评价标准。在制定制度时要广泛的听取教师或者家长建议,联系本校学生的实际,健全本校的学习习惯培养体系。同时要加强教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每周、每月定期抽查教师的家校沟通情况,可以把这一项计入教师绩效考核里面,增强教师家校沟通的积极性。并且应该注意在进行家校沟通时,要明确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为目标,避免教师、家长之间产生隔阂。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展板、楼梯和校园角等地方加入学习习惯的相关标语,加强对良好学习习惯益处的宣传。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教研活动来传递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各个教研组可以利用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开展有关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和研讨,使得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方法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家长层面

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也是家长所要尽到的责任。在这一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家长仍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学校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而一到家就变成了另一幅模样。在学校里,有教师的监督,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回到家后脱离了学校及教师的管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也不重视,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比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书写潦草,坐姿不够标准等等。小学生本身自制力就不足,如若父母不加以督促,那么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无常出现的结果,学生难以养成稳定而优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与教师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家长要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需要经常在课下根据教师的日常课堂要求来督促学生,不能认为自己只需要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而忽略对孩子课下学习习惯的强调。例如,在教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也要每天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预习新课、完成课下阅读任务及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和家庭共同辅助学校教育,是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在课下多配合老师,避免出现“5+2=0”的现象。尤其是周末期间,学生离开了老师的监督,最容易在习惯的坚持中出现懈怠,家长尽量要亲力亲为,承担起监督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二)家长要明确学习习惯的意义,与孩子共同制定奖惩措施

小的学生很多的学习习惯正处于养成阶段,还未固定下来,比较容易培养与矫正,家长应当抓住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小学阶段,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明确认识到学习习惯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具体益处,激发孩子积极主动的养成或保持良好学习习惯。在陪伴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经常与孩子交流,尝试着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制定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惩罚措施。当孩子在持续一段时间养成并保持好某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应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作为表现良好的奖励。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无声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言一行的影响都是终身的。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往往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来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且在往往容易半途而废,这些问题往往依赖在校时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当孩子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家长应主动以率先垂范的方式或者是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无形中模仿自己的良好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习惯,并和孩子一起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孩子要矫正不良学习习惯时,例如,针对孩子拖拉作业,“边写边玩”的情况,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说服劝诫教育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工作时三心二意或做家务时偷懒拖延。班杜拉的社会发展理论也能够证明:儿童身上的很多习惯都是无意中从父母身上习得的。简而言之,家长在希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通过矫正自身不良习惯,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对孩子的习惯教育也会更加有效。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性,不要一味的迁就孩子。如规定好孩子在做作业时要端正坐姿、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等等。当他们没有按照要求做时,一定要有合理的惩罚,要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她不按照要求做就会受到惩罚。但是当他们认真做到这些要求时,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奖励,如奖励半小时的亲子游戏、看20分钟动画片等这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好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家长要尽量陪伴在一旁,可以看看书,尽量不要玩手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离不开长久的坚持,这也意味着家长、教师要监督学生把这个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而学生自身也要把已经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去。虽然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已经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引起了关注,也有很多专家、学校、教师在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再加上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是教师、学校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史成秀,徐淮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6):187-189.

[2]魏春发.家校融合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5):13-15.

[3]袁家程.小学低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79-81.

[4]谭志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学教育,2020(2):78-79.

[5]呼颖慧.小学中年级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2.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科研项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3YB03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河南省小学课后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2023-ZDJH-276)

作者简介:何丽萍(1984)—),女,汉族,湖北麻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