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

2024-08-03徐延峰

科技风 2024年21期

摘要:针对目前盛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学过程参与度不够的问题,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学情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实践,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下一步改革方向提供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借鉴。

关键词: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内驱力

1概述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

2021年10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1号(教育类437号)(《关于高质量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提案答复的函。在答复函中,教育部明确提到要深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重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增强教学互动,推进常态化应用。[2]

本文就结合作者主讲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实践,探讨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方向,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由“形变”转为“质变”。

2课改前的基本情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分两学期完成。主要课程目标是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能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初步计算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了解软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基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课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目前拥有包括课程教学视频、试题库等在内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借助于云班课、PTA等信息平台,课程已多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分别占比50%,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整体来看,课程教学组织都比较合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最近几年,可能高中时期受疫情影响线上学习时间过长,连续两届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降低,课堂参与度意愿明显减弱,学生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表达能力也比较弱,该课程的不及格率有了明显上升,这些从信息平台收集的教学过程数据和后续课老师的反馈意见上都得到了印证。

2022年,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已有的教学改革基础上,遵循OBE理念,结合大一新生的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已有的线上线下资源,遵循“线上线下互补、课内课外贯通、理论实践融合”的原则,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设计,尝试通过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使用更有效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以有效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方案优化设计

(1)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方案。细化完善了各单元的思政目标,使之更易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将平时成绩占比由50%提高至60%,进一步加强细化过程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2)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和补充完善,做到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理论实验各部分资源有效衔接、相互辅助,确保覆盖教学内容和教学各环节。[3]

(3)进行小班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将原来的合堂教学改为单班上课,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关注学生学习情绪。

(4)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配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理论课中一些较琐碎的、讲授费时的内容作为验证任务让学生在实验课完成,节省出时间讲解错题难题,提高课堂效率。

(5)优化上机实践环节。将上机实践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大约30分钟左右,完成小组任务,剩下的时间完成PTA平台上的个人上机任务。小组任务完成后,接受老师对组员的随机抽查,强化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限时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6)创设丰富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小组任务中引入小组相互出题及互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综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任务,真正做到一体化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4]

4.1安排课前线上预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老师通过云班课平台的预习检测情况,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上课时可以重点讲解,使讲解更有针对性,教学时间安排更加合理有效。[5]

4.2课堂教学讲练结合,讲透吃透,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后续多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学生实验中、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问题和新知识的重点难点,一般进行重点讲解,尤其要讲“透”,站到专业的角度,联系后面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相关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解释透,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宏观把握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要点和主要内容,提高专业素养,今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能一通百通、提高学习效率。

讲解后为了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会安排课堂练习,借助于云班课平台,可以快速统计反馈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课堂讲授过程中也会穿插提问抢答、找错纠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活动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4.3细化上机实验考核,加入限时小组编程训练

小组由老师随机分配2-3人一组,每4次实验重新划分一次;每次重新分组前,安排各小组进行总结并进行组内互评;小组任务根据教学进度,有时是对较琐碎知识的上机验证,有时是某些知识重点或难点的讨论应用,每次小组任务完成都要由老师随机抽查组员讲解,根据表现及完成情况给小组打分。这样,学生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对知识的感性理解,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建立人际互动,培养责任心、合作精神等适应社会所需的素养。

4.4课后通过完成作业进行编程实践提高

每次理论课后,都给学生在PTA平台布置一定量的线上编程作业(如图2所示),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消化提高。借助PTA在线测试平台能比较高效及时的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给本人。[6]

4.5设置小组出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编程基础知识后,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们在某些上机课的小组任务设置为小组出题,为了避免相互出题容易导致的矛盾或难度降低,我们采用按组号单向循环的方式,上一组做下一小组出的题目或者反向安排。所有题目都发布到讨论区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调整不合理的题目表述,学生也可以相互监督各组的出题质量。事实证明,学生对该教学环节参与热情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成效

(1)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前讲清楚课程考核规则,让学生了解各考核项目的构成及占比,取得学生的认可(尤其是设置期末考试达标线一定提前告知),让学生明白不是老师打分,是自己在赚分,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课堂互动、上机小组讨论、相互出题、评阅等教学活动设计也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

(2)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直观来看,学生的不及格率由21级的21.5%下降为6.6%,降幅明显。而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到(如表1所示),在7个课程目标中,有6个课程目标达成值都较前一轮次有较大提升。

(3)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获得感增强,编程的兴趣增加。通过对两个班学生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是在付出努力后获得了成就感,专业兴趣增强。

(4)改变了直线型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关系,构造形成了有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7]在课程学习结束,从学生反馈中(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益,学习积极性提高。

(5)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专家认可。在学校2022年举办的“督导推优-优质示范课堂”活动中,该课程被评为一等奖。

结语

从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看出,要想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必须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情、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优势,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效融合[7],围绕学生创设更多有良好体验的学习情境,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

[2]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1号(教育类437号)提案答复的函(教科信提案〔2021〕361号).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3]张幼军,赵文辉,杨赫然.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1,7(30).

[4]周红,罗福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20,7(7).

[5]冯永华.高质量教育导向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逻辑澄清与关系建构[J].数字教育,2022(5).

[6]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1).

[7]刘旭,赵敏.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及应对[J].临沂大学学报,2022(1).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教改课题: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YB25)

作者简介:徐延峰(197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