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03张萍
摘要:要落实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使学生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关键。在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当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些挑战,本篇文章建议将PBL教学法融入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艺术概论课程的教育革新,以此来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PBL教学法;艺术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0-05文献标识码:A
艺术概论是一门基础性的艺术理论课程,它涵盖了艺术本质、艺术分类、艺术历史、艺术批评等多个方面。然而,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策略,它把学习进程嵌入到深奥且富有挑战性的环境里,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协作来解答疑问,以此提升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处理问题的技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PBL教学法概述
(一)PBL教学法的渊源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医学教育界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巴尔斯提出来的,并将其在医学临床上运用。美国教育工作者马克·索斯组织团队推广了PBL教学法,使其理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被运用。如荷兰蒂尔堡大学教育学教授斯特兰德把PBL教学法在现代学习技术上运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罗伯特·哈瓦兹在工程教育领域中运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在这些教育学家的推动下,在教育领域运用的更为广泛,不仅在理工科方面被运用,还运用于文科,如语文教学、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
(二)PBL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PBL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人们对于学习有以下三种解释:学习作为反应增强,学习作为知识获得,学习作为知识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个构建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并观察社会,以及与他人互动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学习过程除了自主学习,还要合作学习。[1]
“主体间性”理论是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创建的理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单一主体”理论、“双主体”理论以及“主体间性”理论这三种观点。“主体间性”理论克服了“单一主体”理论强化某一主体的问题,又避免了“双主体”理论弱化教师的作用的缺陷。“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双方应该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一种交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2]PBL教学法基于以上理论,构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索问题答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它的特点如下:其一,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其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其三,它是以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性教学。
二、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没有新意,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PBL教学的理念在解决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它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设计、教学路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上大相径庭。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引导去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这一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中,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一)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艺术学习的热情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而我们的艺术教育要利用其独特的吸引力来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认知需求,采用各种创新且多样化的教导方式去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将此种激情转变为持续的态度。对于PBL教学法来讲,最重要的“教导方式”就是“问题”。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教学中的运用,通过“问题”来架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知识获取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发挥“导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去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新近发展的区域概念(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来看,学生的进步可以被划为两个阶段:其中一个是他们目前已达成的进展程度,另一个则是他们在引导和教育下的潜在提升空间——这两者间的差距构成了所谓的“最优成长区间”。[4]艺术概论是大二学生的课程,大二是学生进一步发展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他们通常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开始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他们乐于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勇于挑战传统,追求创新。鉴于大二学生的这一特点,其“最优成长区间”更容易被开发。PBL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育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艺术概论教学中被运用,可以激活学生的“最优成长区间”,开启学生的艺术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三)PBL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
艺术概论是一门偏向理论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中所欠缺的。PBL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一,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授课主题,筛选出课程需解答的主要问题,设定教学场景,构建富有现实情境的问题环境,向学生提供更具真实性、价值感的学习经历,以此来提升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技巧,同时也在实际行动中培育协作意识。其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将绘画、手工艺、雕塑等实践活动放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布鲁纳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的传送者,而是启发者,具有“支架”的作用。“支架”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架起知识探索的空间,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接受学习任务的热情,并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PBL教学法里,“问题”其实就是最好的“支架”。“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探索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内化所学知识。就像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5]我们需要充分运用“提问式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首先,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流程要服务好教学目标。在整合好大的教学方向后,同时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弹性预设,以便于教学处于灵活状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每个环节虽然都已经预设了时间和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要预留进行调整的空间。其次,确定合适的问题是成功应用PBL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学生的能力达到更高质量的关键要素。”[6]设计问题的原则有两点:第一,要具有趣味性。有趣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调动学生进入到审美体验中。艺术概论课程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艺术批评。如这样提问:“如果毕加索和达利一起举办画展,他们会如何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相对于直接让学生来解析毕加索和达利的作品,这样的问题就更有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要具有开放性。这些问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促使他们寻求帮助,或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会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二)图像联想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艺术主要以视觉传达为主,图像是主要的载体。在艺术概论教育中,PBL教学法与图像联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启迪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者佩维奥(AllanPaivio)提出的“双码假说”指出了图像的意义,他认为我们在思考时会运用到文字和图形这两种编码模式,而图像对于信息的解读有着更为直接且清晰的作用。艺术概论教学最重要的是将艺术理论原理在作品分析中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运用图像联想法赏析作品、回顾原理以及阐释作品(如图1)。在进行作品分析时,赏析作品是第一步,也是引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并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关键。通过展示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图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原理的应用问题,为学生们阐释作品做铺垫。在阐释作品的时候,运用PBL教学法,创建一种以图形语言表达为主的问题情境,该情境形象而直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中的内容,从而发展他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运用艺术原理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能力。
总之,PBL教学法提供了一个问题驱动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框架,而图像联想法则为学生提供了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路径。图像联想法融入到PBL教学法中,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混合型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PBL教学法是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的一种颠覆。“其核心理念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探求问题的新模式转变。”[7]要使教学理念发生质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打破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是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的必要选择。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在课前,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确保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教学计划,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视频、教学文档、案例、练习题等。同时,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如电子书、在线课程、视频等。同时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从网络寻找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中,运用混合式教学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在线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线下讲解法、线上答疑、测评等。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借助多媒体资源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来进行。在讲解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设备,例如幻灯片和投影仪等,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和阐述艺术知识和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有任何问题,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和答疑。通过网络教学和即时互动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估。通过网络测验、作业批改以及课堂表现评估等途径,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适时地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
课后,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延伸课堂空间。利用在线平台的互动功能,如讨论区、论坛、实时聊天等,鼓励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在线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艺术展览、参与艺术创作等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观察和参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语
通过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为他们带来多样化且丰富的学习经历,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力、想像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曹长德.启发式教学论[M].合肥: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2]闫艳.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见性、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07(10):25-28.
[3]韩营颖,周静,霍楷.PBL教学法在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43.
[4]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小学生智慧发展[M].土井捷三,神谷容司,译.大津:三学出版有限会社,2003:18-19.
[5]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何芳.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7]赵丽丽.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理论课教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PBL教学法在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3Y2672)
作者简介:张萍(1975—),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博士,高级职称,研究方向: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