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议质量,如何弹好“三部曲”
2024-08-03费伟华
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县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结合近年来江北区人大常委会的一些实践做法,就如何弹好“三部曲”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谈一些认识与思考。
第一部曲:开展调研,掌握实情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很重要。常委会的每个监督议题,都由相关工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报主任会议研究通过。方案除了明确整体的工作时间安排,还应明确审议的重点和方式,列出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综合考核等内容,对于如法治政府、环境状况、半年度计划执行等法定议题,除了听取整体工作情况,还要明确“小切口议”的内容。
明确调研重点,改进调研方式。调研工作重点从法律法规的实施、群众的反映情况等方面入手,注意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源及产生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利于向“一府一委两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灵活运用听证、论证、暗访等方式,注重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和分析,调查问卷要科学设置调查的内容。
充分借助代表、专业人士和群众的力量。代表是选民的代言人,专业人士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群众更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常委会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力量,在专项工作报告调研、审议、督办等全流程中,把他们吸收其中,邀请他们列席会议和活动,努力提高常委会监督的针对性、专业性,使监督更加体现民意。
第二部曲:审议工作报告,议出实质
在主任会议上开展“预审议”。针对区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时间短、议题审议不够充分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主任会议“预审议”机制。在主任会议上对常委会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将常委会领导发言建议吸收到调研报告。也可以根据议题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向部分委员征求专项工作报告意见,这些意见汇总后以书面审议意见的形式在常委会会议上提交。
上会报告要格式化、可视化。上会的两份报告,在内容上反映的情况必须客观真实,在格式上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关键问题尽可能用量化的数据说明。对于部分议题,可以要求以PPT等形式展现,用图片、视频等更直观地说明事实情况。同时,工委的调研报告要附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以便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掌握情况。
“审议+询问”不搞排练。常委会会议上的审议,可以预先安排发言人,但不宜预先安排发言的内容,否则就成了“走过场”,体现不出人大监督的权威。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可就基层群众的关切等,向有关部门提出询问。审议发言和提出询问,内容要实事求是、一语中的,出之有据、议之有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三部曲:形成和处理审议意见,办出实效
审议意见要清单化,直截了当。有关工作机构在归纳整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时,也要同时结合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和代表普遍反映的事项,精准提炼形成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要实行清单制,摒弃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套话、虚话,直接提出问题的症结、整改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处理意见不能一个回复函了事。要建立审议意见处理全过程督办机制。审议意见交办后,承办部门有必要向人大常委会对口工委递交“落实措施回执单”,提出办理落实的具体措施、工作计划、责任科室。对口工委要每月定期督办处理情况,使审议意见由一次性监督转变为过程性监督。
“测评+公开”是个好办法。有必要建立常委会审议意见处理情况“满意度测评”机制,由专业工委在三个月督办期后,提供“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对照表”,组成人员参考对照情况与评估意见,逐项进行测评。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还要求承办部门再次办理。对测评情况的完全公开,对承办部门将是一种极大的鞭策,可以有效提高审议意见的办理成效。
(作者系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