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三支队伍”建设的舟山实践

2024-08-03袁浩程

浙江人大 2024年7期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重磅论人才,专题谋人才,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充分释放了尊才爱才护才的鲜明信号。

省委有号召,人大见行动。《关于人大贯彻落实省委“三支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工作方案》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三十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为人大立足职能作用,助力打造“三支队伍”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高规格部署推进全省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工作,将做好“人”的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相关部署要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激活人才发展“新机制”

“有了这个责任分工表,我们助力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了。”“能够更好地惠及更多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这不仅是人大工作者的共同心声,更是人大助力“三支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的直观体现。

舟山市人大以营造“三支队伍”建设良好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工作优势,认真履行立法、监督、决定等工作职责,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法治环境,为优化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市人大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舟山市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十个一”责任分工表》和《舟山市落实〈条例〉“十个更”重点任务清单》,明确60项贯彻落实举措和22项优化提升举措,确保了条例宣贯有效落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舟山市人大主动融入、主动跟进、主动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加速度”——

依法作出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上下联动开展科技进步“一法两条例”执行情况检查;积极推动科技人才相关条款规定落实落细,进一步激活人才发展新机制、塑造人才竞争新优势……

连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带队奔赴联系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了解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效破解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30余个。

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这个船坞能修几万吨位的船舶?”“对于条例中涉及的相关政策红利,企业是否了解?”近日,舟山市人大组织代表走访调研船舶修造业相关企业,同时开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活动,组织条例进园区、进企业,切实提升条例社会知晓面及影响力。

今年,舟山市人大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4年监督、决定工作的重点,聚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法官履职评议、政府引入第三方机构涉企服务情况监督。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高水平47pNEATLqtryTa8ENaQOhg==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创业投资,加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同时,聚焦“绿色发展看舟山”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监督,检察机关海洋生态等公益诉讼监督,通过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效行使,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明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各类监督手段。如,今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情况专题询问,督促政府部门抓好法规实施,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让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提供高质量安全保障“软环境”。

筑牢队伍建设“硬基础”

“现在游客多起来了,岛际交通还是不太方便,特别是旅游旺季的时候,船的班次比较少。”“海岛的快递物流还是相对不太方便,我们这边收货要比本岛晚3到5天。”3月的傍晚,海风徐徐,参加“代表夜谈”的人大代表们分成两组走进“TUP咖啡吧”“凉峙茶吧”,与村干部、民宿主、基层群众等十余人围桌而坐,围绕海岛交通出行、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等倾听民情民意。“代表夜谈”是“代表话履职”活动的内容之一,人大代表以座谈交流、案例解析、现场教学等方式共话履职经验,自去年创新开展以来已举办活动6期,参与代表120多人次。

人大代表来自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种行业,是社会的精英、部门的骨干、行业的先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全面加强人大代表队伍建设,推动代表在履职岗位和本职岗位上双岗建功、争先示范,是助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舟山市人大积极鼓励代表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开放提升、海岛共富先行等中心工作中建功添彩。通过在各级人大代表中深入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助企纾困助力攻坚”“寻访美丽城市蝶变”等主题活动,组织引导人大代表深入重大项目、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近年来,舟山市人大共开展代表主题活动9次,发动代表1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30余条,形成情况反映6期。实施代表“铸魂赋能”工程,制定代表培训五年规划,形成会议集中培训、代表小组分散培训、代表线上自主培训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