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欹器满覆

2024-08-02钟阳春

科学大观园 2024年15期

你知道吗?最早的座右铭并不是一段文字,而是一种器皿,这就是欹器。

欹器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容器,很多史书、典籍中都对其有相关的描述。关于“欹器”,最早的有关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一书《宥坐篇》。相传孔子来到鲁桓公的宗庙中,看到一个奇怪的器物,便问管理人员:“这是什么器物?”管理人员说:“这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它空的时候是倾斜的,水注到一半就会正立,而注满水却会倾覆。”于是他让弟子给这个宥坐之器注水,果然呈现出“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的现象。

欹器的来源,可以从1953年在西安东郊发现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说起。遗址中发掘出一种尖底、口小的陶器水罐。在水罐的腹部中央偏下有两系绳用的环耳。据考古分析这是用来打水的器皿。用绳子吊起空罐子的时候,罐子是倾斜的,放入水中水很容易进入罐中,但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水罐就会自动地立起来。如果水盛满了,将盛水的罐子提起来,水罐又会倾斜把一部分水倒出来;剩下半罐水时就又直立了。

欹器所表达的是“月盈则亏,水满则覆”这样一个道理,是中庸思想的阐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我们要察微知著。后来人们通过在金属上刻写文字的方法来警示自己。再后来就发展成为如今的座右铭了。

你想制作一个欹器吗?利用铁丝、矿泉水瓶和透明收纳箱就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欹器,接下来请跟着本文动手实验吧!

科学原理:在自制的欹器中,当瓶内无水的时候,其重心不在对称轴上,而是处于稍稍偏向于瓶身几何中心的一侧,且较低于转动轴的位置,致使静止时瓶身向一边倾斜,即“虚则欹”。当向瓶中倒水时,重心向对称轴移动,水倒满一半时,重心与对称轴重合,但仍在转动轴以下,瓶身直立,即“中则正”。当继续向瓶中倒水时,总重心升高直至转动轴以上高处,致使容器极不稳定,于是瓶身翻倒,将水倒空,即“满则覆”。之后瓶身又回到原先倾斜的状态。

材料准备:矿泉水瓶、铁丝、长尾夹、扩孔器、热熔胶、透明收纳箱、剪刀

实验操作:1. 取一空矿泉水瓶,用剪刀将瓶底剪去2cm。

2. 找到瓶身的重心,在重心上方1cm左右偏一侧对称的位置用水笔确定等高的两点。

3. 在瓶身记号处用扩孔器开孔,孔径与铁丝直径一样大。

4. 将铁丝从两孔中穿过,并用热熔胶固定防止漏水。

5. 将两个长尾夹分别夹在透明收纳箱左右对称位置,并将铁丝穿过长尾夹,此时瓶身由于重心的偏移而歪斜(若不歪斜,可在一侧位置增加配重,如用热熔胶粘螺母)。

6. 往瓶子内不断加水,瓶身慢慢由倾斜变为竖直最后发生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