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熟蒂落透心甜

2024-07-30揭方晓

金山 2024年7期

沙坪村是四里八乡著名的西瓜种植专业村,每到瓜熟蒂落的季节,村里的西瓜种植专业户,比如老陶他们,就带着身份证去县城摆摊设点卖西瓜。

等等,多新鲜啊,卖个西瓜还得随身带身份证?

不新鲜啊,在沙坪村,卖西瓜还就得带身份证。带了身份证的,这瓜指定卖得红火,人人都夸甜;不带身份证,大家都用狐疑的目光盯着,想买,又不太敢买,生怕买到山寨货。

原来,这沙坪村邻近县城,位于盱阳河、黎水河冲击而成的小平原处,那片沙地、半沙地成为当地种植西瓜的绝佳土壤,种植出的西瓜哟,瓤红汁甜,还透着浓郁的香气,成为当地最负盛名的土特产。因此,在县城卖西瓜,只要说是沙坪村的,不到半天保管会被抢购一空。这一来二往的,别的村甚至别的地方的瓜农,动起了小心思,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毫不脸红地称自家卖的西瓜为沙坪村出产。起初也蒙了好多市民,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猫腻,防备心渐起,要看了瓜农们出示的身份证才买。

这一招,让众多“李鬼”现了原形,但也让老陶他们的生意越发地红火,他们骄傲地将自己的身份证挂在胸前,上面“沙坪村”三字赫然醒目,那就是最好、最过硬的招牌咧。

也有人说了,既然沙坪村西瓜这般好,为什么不统一销售,而是拉县城摆摊设点呢?说起来这是沙坪村克服不了的痛。沙坪村,顾名思义,为有沙之坪,只是这坪小了点,星星点点般,不能形成规模化种植,瓜农们就只能这样零敲碎打了。

老陶,沙坪村资格最老、架势最足、手艺最好的老瓜农,种瓜三十多年,心得一箩筐。他种的西瓜,若说品质第二,沙坪村是绝没有人敢称第一的。不过,那是老黄历,这两年,村西头的小杨,由于读过大学,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种植的西瓜品质越来越好,渐渐便有与老陶一较高下之势。

老陶心有不甘:“这瓜啊,还是越老越结沙。”这是句俗语,言下之意,老一辈的传统与手艺,哪朝哪代都吃香,比如西瓜。

小杨心有不服:“这瓜啊,还是新鲜的甜。”这是句实话,言下之意,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往前发展,前辈总得被后辈取代。

沙坪村人爱看热闹,也爱随口附和几句,但并不选边站队,他们一致认为,这种事根本就无需什么裁判官,也不用什么大评委,一切让市场决断吧。也是,市场给出了公平的判决,两人种植的西瓜,品质半斤八两,市场喜爱度也一般无二。

可是不知怎么的,今年以来,都是精品西瓜,都挂着沙坪村的身份证,老陶的西瓜就是卖得比小杨的快,往往早上刚拉到县城,不到一两个钟头就卖得一干二净。而此时,小杨的西瓜才卖了不到一半。小杨觉得这不对劲啊,往年不是这样啊,难不成老陶使了什么诈?就派妻子偷偷盯老陶的梢。小杨妻子横着看过来,竖着看过去,蹲得脚都麻了,盯着眼都花了,愣是没看出那诈在哪。

小杨怪妻子无能,将西瓜摊扔给了妻子,自己亲自出马,盯老陶的梢。起初倒也没看出什么,多盯了几天,就渐渐看出了门道,脸倏地红了,狼狈地回了家。晚上,妻子问他看出了什么,他脸又红了,扭扭捏捏,半天才蹦出一句:“老陶懂规矩。”

原来,随着进城摆摊设点的瓜农越来越多,城市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县城管局在县城挑选了二十处居民相对较集中、地段相对较宽敞的地方,专门用于瓜农摆摊设点。其他地方就有序引导瓜农撤离。老陶人老实,既然城管有这规矩,就一板一眼按着规矩来。而小杨呢,觉得还是在街上随意摆摊卖瓜自在些,哪里人多就去哪,打游击般,不死守一地。这本不错,以前都这样,生意好着呢,今年却不灵了,大家将那二十处指定的卖瓜点摸得一清二楚,都往那些地方买瓜呢,谁还往流动摊点那凑啊。

第二天,小杨与老陶一样,规规矩矩在指定处摆摊设点,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了,早早地去,早早地回,甭提多美。他由衷地感叹:“今天这瓜,真是透心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