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4-07-30王培圣姚凤民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7期

摘要:提振县域消费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民生财政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使用2014—2020年广东省40个县级单位的数据评估了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县域居民消费,并且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推动了县域居民消费;通过更换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区域层面,该效应突出表现在东翼、西翼和山区,在收入类型层面,社会保障支出与卫生健康支出效应明显。本文从县域角度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生财政的积极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 民生财政 居民消费 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消费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多部门联合发力,为乡村注入动能。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等文件中指出,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必然选择,提供了促进县域消费这一路径。

为达到提振县域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势必要提高县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改善县域居民消费预期,而这正需要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民生财政的再分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财政显著缓解了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的突出表现以及落实财政政策的重要指引。因此,民生财政对促进县域消费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针MUKI/TIeiJ0/IVN1zpUUadTgWwqduZ+fPfTi2KlRsic=对性研究,可以提高民生财政效率,更好地提振县域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

学界普遍认为财政是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而民生财政由于其改善民生的偏向性,更易促进居民消费。第一,民生财政可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民生财政替代居民支付了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释放出的这一部分支出将转化为消费。第二,民生财政可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通过降低民生消费品的价格以及补贴的方式,拉动居民消费意愿。第三,民生财政可以改善居民预期。由于政策实施相对稳定,民生财政的转向决策表现坚决,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将得到优化,用于预防风险的储蓄动机减弱,释放的储蓄也将用于消费。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1: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二)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民生财政具有显著的再分配特点,其作用更加倾向于缩小收入差距,具体原理有:第一,民生财政的低收入有效性。民生财政通过补贴、保险等方式直接提高居民收入,或是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水平的提升改善居民人力资本与收入创造能力进而间接提升居民收入。而这种提升作用更偏基础性,对于收入偏低的乡村居民的效果要高于对收入偏高的城镇居民的效果,因此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民生财政的农村倾向性。在民生财政理念下,政府绩效由单一经济建设转向改善民生,而在经济建设背景下农村民生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民生财政投入到农村将比投入到城镇产生更大的边际效益,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根据“储蓄动机”理论,收入差距扩大会使低收入群体会产生更强的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动机,进而将收入转换为储蓄,用于投资人力资本等非消费途径,因此收入差距会抑制居民消费。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2:民生财政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县域居民消费。

三、实证设计与样本选取

(一)经验模型设定

式(1)中,lnconsumptionit表示本文选取的广东省第i个县第t年的居民消费情况,msczit表示第i个县第t年的民生财政水平,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α1为基准回归的回归系数,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设定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水平,由于在县级层面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的公布缺失较多,本文选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居民消费的代理变量,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采用广东省CPI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后取对数处理。

2.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民生财政水平,参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以及已有文献的做法,选用人均民生财政支出作为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三项加总除以常住人口数,为提高数据质量,采用广东省CPI指数进行平减后取对数处理。此外,本文选取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衡量民生财政进行稳健性检验。

3.中介变量

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目前,常选用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有三种,分别是城乡泰尔指数、城乡基尼系数以及城乡收入比。其中准确性占优势的指标是泰尔指数,但考虑到所需变量在县级数据中有所缺失,本文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加以衡量。

4.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财政自给率,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比(fsr);财政供给能力,即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减后取对数(lnpfe);人口总量,即地区常住人口数取对数(lnpopu);产业结构,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is)。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增添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数(lnpgdp)以及广东省物价指数(cpi)作为控制变量。

综上,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2014—2020年广东省40个县的面板数据,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网站,为避免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性变量按其分布的第1和第99分位数进行缩尾处理。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所列。可以看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度量在县域层面存在较大差异,最小值为-0.914,最大值为0.256,差距远大于民生财政水平的差距。因此,后者能否对前者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的实证检验过程均使用稳健性标准误。表2的模型(1)到模型(3)汇报了基准回归的估计结果。

表2回归(1)汇报的是基于计量模型(1)检验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民生财政系数为正,即对于总体而言,广东省县域层面民生财政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民生财政的强化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回归结果显示,民生财政水平,即人均民生财政支出每提高1%,将会带动居民消费增长0.405%,并且该结果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这意味着在广东县域层面,民生财政促进了居民消费,验证了假说1。这可能是由于广东省虽然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但也是面临严重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省,省内存在着相当规模的低收入群体,对于支持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民生财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广东省乃至我国居民的储蓄习惯积累起可观的储蓄量,民生财政改善预期以释放储蓄的作用可能得以扩大。

表2回归(2)汇报的是基于计量模型(2)检验民生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民生财政系数为负,即广东省县域层面民生财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民生财政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结果显示,人均民生财政支出每提高1%,将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0.00126,且该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广东省县域层面民生财政产生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储蓄动机”等理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将会促进居民消费,因此证明假说2成立。

(二)稳健性检验

前文的分析表明,民生财政能够促进县域居民消费。为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从更换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以及使用工具变量法三个角度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1.稳健性检验I:替换解释变量

使用民生财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替代人均民生财政支出来衡量各县域民生财政水平进行估计,表2的模型(3)列示了回归结果,结果与基准回归并无本质区别,呈现良好的显著性。

2.稳健性检验II:增加控制变量

为降低存在遗漏变量误差的风险,增加可能对被解释变量与中介变量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及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再次进行估计,表2的模型(4)列示了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以及显著性表明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3.稳健性检验III:处理内生性问题

为规避实证结果受到内生性干扰,选用核心解释变量人均民生财政支出的一期时间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表2的模型(5)列示了回归结果,结果表明选取的工具变量不存在识别不足、弱工具变量以及过度识别问题,且结果与基准回归并无本质区别,呈现良好的显著性。

五、异质性分析

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提高基于结论的建议有效性,这一部分将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将样本做区域划分,根据《广东统计年鉴》的做法,将本文选取的40个县级单位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以及山区四个子样本;其次,根据民生财政支出类型的不同,对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卫生健康支出分别进行检验。表3报告了异质性检验的结果。

(一)地区异质性

回归结果列示于表3模型(1)至模型(4),可见广东省各区域内县域层面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对珠三角地区而言,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对东翼而言,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西翼的情况和东翼相似,但影响系数较大、显著性略低;山区的情况与总体回归结果相一致。

产生这一异质性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各区域居民收入层次不同,而民生财政对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作用也不同。对于珠三角地区,高收入群体比重较大,对于这一群体,消费更多受供给能力的影响,对民生财政的敏感程度较低。对于东翼和西翼,高收入群体占比相对较少,居民受民生财政作用的边际效果良好。山区相对而言低收入居民比重较大,低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对民生消费品的需求较多,民生财政带来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民生消费品价格降低的效应更加明显,也就更能产生提高消费的作用。

(二)支出类型异质性

进一步分支出类型分析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表3的模型(5)和模型(6)显示了划分支出类型后得到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中的医疗支出的增长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支出的回归结果则都呈现良好的显著性,并且与基准回归符号一致;教育支出的回归结果呈现为不显著。

出现这种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卫生健康支出主要作用于改善居民福利,保障身体健康方面,能够替代一部分原本需要自费的医疗支出,社保支出则可以改善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二者都可以改善居民预期,因此有助于促进消费,而教育支出更容易引起需求层次提升效应,教育支出所替代的那部分居民支出又因为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而储存起来了。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县域民生财政对促进居民消费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民生财政对县域居民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民生财政能够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进而间接促进居民消费。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东翼、西翼和山区,且社保支出和医疗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本文针对广东省县域层面,以及与之有相似性的区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民生财政水平,提振县域消费。政府应认识到民生财政能够对县域居民消费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因此要坚持民生财政导向不动摇,提高民生财政水平。要从总量和结构出发,不仅扩大民生财政总体规模,还要提高民生财政在全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以应对财政支出压力。

二是民生财政有的放矢,提高调控精准度。从本文的异质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民生财政支出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作用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通过民生财政进行调控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出于不同目的的民生财政乃至整体财政支出效率。

三是挖掘落后地区消费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证分析表明,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东翼、西翼以及山区在民生财政促进居民消费方面呈现更好的效果以及更强的显著性,这意味着在这些乡村振兴的关键地区还存在着巨大潜力,民生财政可以产生更大的边际效果。因此,需要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以民生财政为抓手,挖掘落后地区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韩立岩,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贷水平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及城乡差异[J].经济研究,2012,47(S1):15-27

[2]洪源,吕鑫,李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约束下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存在门槛效应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No.357(05):12-29.

[3]洪源,杨司键,秦玉奇.民生财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07):3-20.

[4]纪园园,宁磊.相对收入假说下的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4):97-114.

[5]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 2022(05):100-120.

[6]蒋姣,赵昕东.收入差距、社会地位与家庭消费结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01):27-37.

[7]李江一,李涵.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结构:基于相对收入理论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8):97-112.

[8]冉光和,杨守鸿,冯佳文.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32(11):13-20.

[9]谭静.发挥县域消费在经济恢复中的拉动作用[J].财政科学,2023(07): 85-93.

[10]汤跃跃,张毓雄.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贡献有多大——基于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12,No.165(09):37-42.

[11]徐亚东,张应良.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抑制效应”还是“示范效应”[J].农村经济,2021(08):18-28.

[12]翟宛东,唐升.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5):106-109.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on Consumption of County Resi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Peisheng Yao Fengmin

Abstract: Promoting county-level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quires the active ro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40 county-level uni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20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finance on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level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and indirectly promotes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by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fter robustness tests such as replacing explanatory variables, adding control variables, and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he conclusion still hold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is effect is prominent in the east wing, west wing, and mountainous areas. At the income type level, the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health expenditure ar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ies.

Keyword: rural revitalization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consumption of county residents urban-rural income gap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