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保障路径
2024-07-30冯清林
摘要:在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与数字化结合逐渐深化。在农业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化引领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数字乡村建设在促成乡村产业多元融合、满足农村居民个性化生活需求、优化乡村综合化生态环境和重塑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四个维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切实提升乡村发展势能。要实现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进度和效度的提升,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多元要素供给,实现数字信息与“三农”发展深度融合和精准匹配。
关键词: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推进乡村善治的中国逻辑及其实践进路研究”(18BKS127);赣南师范大学招标课题(人文社科):习近平“人民江山”论的理论逻辑、实践进路及其原创性贡献(2021xJ2x01);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小农改造理论及其对我国小农改造实践启示研究(2022MKS0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数字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建设数字强国成为重大战略目标。在数字强国建设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数字农村建设和发展数字农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关键,上升为党和国家重要战略方向并得到实质性推动。党和国家的“千万工程”重要目标明确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智慧化和农业农村生产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和“三农”现代化工作重要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陆续出台并统筹实施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扎实有效开展了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了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公布,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39.1%。该报告还就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化治理等八大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表明了我国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提出了重要要求,《数字乡村建设2023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又部署了接下来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阶段性重点任务。随着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加快,我国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服务等数字化水平齐同得到很大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正为我国全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篇章赋能,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本文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服务、生态和治理四个维度的内在理路,并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现实困境,分析如何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有效实施,以此深化数字乡村的理解以及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数字信息技术是“千万工程”的技术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进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毫无疑问,数字乡村就是乡村发展的数字化,是将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区块链等广泛运用于乡村发展的全过程。伴随数字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现代化中深度应用,数字乡村建设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产业、服务、生态和治理的现代化赋能。
(一)以数字经济催生乡村产业多元融合新形态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能够以产业数字化催生乡村产业多元化形态,从而推动农村生产力充分解放和发展。借助于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将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数字化就是将数字技术充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全过程,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目标。传统的乡村产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一二三产业间,通过要素交换、延伸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等方式形成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与传统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比较而言,基于5G等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数字乡村,不仅能够保证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传统产业链和发展空间持续拓展,还能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多种功能,并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催生出乡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监测、智慧农业服务、“云计算”设施服务、智慧生活服务等新型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如图1所示)。
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嵌入能力,是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数字经济能够与传统城市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各种产业相结合,不断形成智能加工厂、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数字经济还能够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的乡村产业数字化新形态,催生出乡村产业新模式,进而塑造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乡村产业结构。数字乡村“万千”工程则能够创新培育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创意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譬如,“直播带货”网购、村BA等新业态,催生乡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并基于此使得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等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让乡村产业形态“多起来”“优起来”“活起来”,能够实现乡村产业更为多元化,推动乡村产业结构性调整,实现一二三产业持续性多元融合发展,甚至拓展延伸新型产业结构,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快数字和信息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培育与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创新、广度和深度融合,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住农业基本盘,延长乡村产业链条,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解放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二)以数字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生活个性化需求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能够以乡村服务数字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乡村社会的良好秩序。数字经济通过“互联网+”等模式能够全方位地与农民的生活深度融合,无差别地为城市和乡村提供线上消费、智慧医疗等新服务,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乡村服务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将数字技术嵌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之中,尤其是解决农民“急难愁盼”的公共服务,为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与乡村人口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服务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特点是碎片化、地域化,主要包含便民生活类服务、产业发展类服务、文化娱乐类服务、环境卫生类服务、帮扶救助类服务、教育医疗类服务、就业创业类服务、生育养老类服务、红白喜事类服务、农林资产类服务、思想党建类服务、综合管理类服务等。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重构乡村民生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服务精细化、均等化、智慧化,从而打造成一个多网互联、智能沟通、智慧监测的农村生活数字化模式。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运用下,在电视、手机、电脑、触摸一体机、云广播等多种信息化载体作用下,数字服务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服务,具体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数字素养提升、政务提升等领域。在乡村教育上,借助“互联网+教育”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乡村学校网络覆盖、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对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助推乡村学校信息化、乡村远程教育、乡村教师信息技能提升;在乡村医疗上,借助“互联网+医疗”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开发新的医疗健康应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从而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乡村的对接,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乡村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通达性;在养老上,借助“互联网+养老”将乡村养老与互联网信息深度结合,通过搭建养老云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养老资源,让老年人及家属(包括外出务工人员)能通过远程得到生活物资购买、远程监控、远程求助等多样化服务体系;在乡村数字素养上,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方式,提升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设备与软件操作、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安全等数字能力,使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在乡村政务服务上,通过加快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帮办、代办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下基层,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
(三)以数字生态优化乡村综合化绿色生态环境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将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绿色乡村建设的重要动能与关键引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数字乡村建设中以数字技术来推进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包括自然、人文及社会生态三个部分,其中数字生态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字生态治理指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融合,构建“互联网+”绿色生态,为建设绿色智慧美丽新乡村而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计划》部署了“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十四五”时期做好全面推进数字生态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技术为乡村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状态,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可能。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增加农村地区生态数据收集,并通过数字技术及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了解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实现对症下药。
乡村生态数字化治理,能够通过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实时河道环境监测、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安全感知、污染源防控等各类风险,构建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数字乡村综合化生态监管平台,形成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的生态综合管护新格局,从而有力保障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提高农村生态宜居环境质量,助推乡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乡村生态数字化治理平台还能利用大数据对乡村振兴建设效果进行追踪,并在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打通“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转化通道,从而达到用大数据驱动农村环境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引领乡村绿色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分析农民对于当地居住环境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农民居住环境优化的精准性,让互联网、大数据赋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四)以数字治理重塑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数字乡村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手段,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数字治理方式体系,以数字平台这一重要实现载体实现乡村精准治理“一张图”,从而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治理转型。加强乡村数字治理或者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是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纲要》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运作机理是将数字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嵌入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过程等诸多方面,形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化链条。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有效推动基层党建数字化、基层政府管理数字化和村民自治管理数字化。据统计,在乡村治理方面,“三务”网上公开覆盖近80%的行政村,全国县域农政服务网络办事率达70%。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能够实现我国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精细化,治理理念的人本化,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更加高效的创新路径。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能够充分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民众等治理主体力量,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治理方式场景化、智能化应用,促进多部门、多业务精准、高效、协同开展数字监督、综合治理信息化、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智慧养老等诸多公共事务治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可以对不同主体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规范乡村治理流程,为基层政府、村两委、村民、各类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便捷的参与和反馈途径,能够准对接和反馈不同主体“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等方面服务需求,让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及时掌握乡村发展动态和参与农村基层社会公共事务,从而建立健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有机团结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
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保障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推力。我国非常重视数字乡村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也已取得突出性成效,但城乡数字信息鸿沟、乡村数字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撑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阻碍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进度和效度。如何有效弥合城乡数字信息鸿沟、解决乡村数字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撑动力不足等问题,将“数字乡村建设”与“千万工程”有机融合,不断推行数字技术运用,拓展应用场景,有效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一)加快完善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力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必然要在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上有“数”上下功夫。各级部门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乡村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和时间表,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与落地,确保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地区。要加大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不断加大对乡村宽带网络、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乡村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乡村,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新基建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解决农村网络信号弱、带宽不足等问题,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包括县乡级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大幅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设施水平,加快补上乡村数字化基建短板。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夯实农村数字化发展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才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强化乡村数字多元要素供给
要加强对乡村数字人才培养的支持,培养更多有数字化背景的专业人才,同时吸引数字化人才进村。数字化人才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一方面,开展乡村居民的数字技术培训,提升他们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另一方面,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吸纳,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数字技术能力,发挥他们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农村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要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体系,加大对农业农村相关事务的财政支出,要以特惠性政策引导和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比例。要创新乡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鼓励头部数字企业积极投身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当中,加强对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的金融支持,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便捷、易得、安全。要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推动数字产业在乡村发展壮大,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要优化乡村数字化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与地方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财税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监督问责、激励宣传和数据安全保护等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推动数字乡村的良性发展。要推动数字农业、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推广乡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等应用,建立完整的数字服务链条,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服务,提升农村地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水平。只有确保上述数字化要素充分供给,消灭城乡“数字鸿沟”,才有可能使数字乡村建设真正落地并取得实效。
(三)实现数字信息与“三农”发展深度融合和精准匹配
要致力于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努力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推动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的互通互联,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和村民生活。要建立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农村和农民之间的数据信息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效益。要开发和整合乡村地区的各类数据资源,如农业气象、水土资源等,选择适合乡村环境和需求的数字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用于农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支持精准农业和乡村发展决策支持。要在一些典型的乡村地区建设数字化农业示范区,推广先进的数字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地区的数字农业的发展。要创新数字化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村产业升级,发展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数字化产业,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产业链、完善价值链、丰富利益链。要推广乡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互联网+服务”等应用,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信息技术的认知和使用性,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要深入了解乡村地区发展的具体需求,包括农业生产、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数字农业、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建立完整的数字服务链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优化升级,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服务。只有扎实推进数字信息与“三农”发展的深度融合与精准匹配,才能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静华,刘人境.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驱动逻辑及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02):16-24.
[2]刘灵辉,张迎新,毕洋铭.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J].世界农业,2022,(08):51-65.
[3]洪名勇,汤园园.数字乡村建设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效应[J/OL].世界农业,1-14[2024-04-29].
[4]罗明忠,刘子玉.互联网使用、阶层认同与农村居民幸福感[J].中国农村经济,2022,(08):114-131.
[5]金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途径[J].农业经济,2023,(02):55-57.
[6]顾相君.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3,(09): 46-5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04(01).
[8]文丰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价值阐释与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01):12-21.
[9]冯清林.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3,(11):25-29.
[10]李杰义,胡静澜,马子涵.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与政策启示[J].西南金融,2022,(11):84-95.
[11]陈旎,李志.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改革,2023,(01):109-117.
[12]毛丽娟,夏杰长.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39(05):41-49.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