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4-07-29王蕾

中国商界 2024年7期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调度不灵活 首先,部分集团企业的资金调度机制相对僵化。由于管理体制或流程限制,资金往往被划分为固定的预算和用途,使其难以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静态的资金配置模式使得企业难以迅速响应市场机会或调整资金流向,导致资金的闲置和低效利用。

其次,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资金调度的不灵活性。在一些集团企业中,关于不同业务、项目的资金需求和回报信息流通存在滞后性和流通不畅的情况,这使得企业难以准确判断各项业务的资金状况及收益情况,从而无法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同时,由于缺乏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企业在决策时容易陷入盲目、保守的状态,进而限制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

此外,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也是导致资金调度不灵活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庞大的集团企业中,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可能存在信息孤岛和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使得资金调度需要经过烦琐的层层审批和协调流程,影响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导致资金调度的速度变慢。

风险管理不足 首先,一些集团企业在风险识别方面存在滞后性。由于市场的变化快速,新兴风险层出不穷,部分企业在风险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上存在欠缺,缺乏全面、及时的风险识别机制,使得企业在面对新兴风险时难以做到及时察觉,进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风险。

其次,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建设相对不足。在某些集团企业中,虽然可能存在一些风险管理的体系,但其评估和控制机制并不完善,这可能包括对不同风险的评估标准不明确,缺乏科学的风险量化手段,以及在风险应对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

此外,企业在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时,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和转移手段。对于汇率波动、通货膨胀、政策变化等因素,企业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避险机制,使得企业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

资金利用率低 第一,部分企业对应收款项管理不重视,没有设立应收款管理制度、坏账准备金制度、专人管理专人催收制度等,造成大额应收款项挂账的现象,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同时,应收款长期挂账不回收,还容易产生坏账风险,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第二,不善于利用闲置资金。部分企业并未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仅存放在银行活期账户中,导致资金利用率低下,且无法获得合理的收益。

第三,存货管理不善导致了资金的大量占用。部分企业的采购或生产部门在经营过程中,未从企业整体协同发展的角度考虑,大量采购原材料或大量生产产品,导致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仓储成本、损坏成本急剧增加。

强化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建立灵活的资金调度机制 首先,集团企业应当建立基于市场需求和项目效益的动态资金分配模型。通过不断监测市场变化,迅速了解各业务领域的动态需求和项目效益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资金的分配比例。这样的模型应具备即时性和前瞻性,以确保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将资金投入到最“有利可图”的领域,提高整体的资金利用率。

其次,应引入灵活的预算和审批机制。传统的预算和审批机制往往过于僵硬,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通过简化预算审批流程、减少审批层级、采用更为灵活的审批机制等方式,企业可以更迅速地应对资金调度的需要。这有助于加快决策的速度,提高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

再次,应推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在资金调度中的应用。企业需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项目的风险和回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数字化手段还能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全面的资金使用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资金调度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建立跨部门、跨组织的协同机制。在集团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可能存在信息孤岛和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使得资金调度需要经过烦琐的层层审批和协调流程。通过建立更为紧密的协同机制,促进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可以提高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使资金调度更具灵活性。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南。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确保其在日常经营中能够遵循相应的风险管理原则,这需要包括明确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建立不同风险水平下的行为准则,为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其次,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企业应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各类风险的潜在来源和影响程度,这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通过系统性的风险评估,企业可以识别潜在的威胁,为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应引入先进的风险定量分析工具。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和风险模拟等方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量化和衡量不同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这有助于企业更科学地对待不同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另外,应建立紧密的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通过建立实时的风险监控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以便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同时,建立规范的风险报告流程,确保风险信息准确传递到企业的决策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加速资产周转率 首先,应重视应收款项管理,做好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事前管理包括评定信用等级、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及制定信用政策等;事中管理包括加强合同管理,实行应收账款挂账审批制度和台账制度、做好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等;事后管理包括建立应收账款回收业绩考核制度和催收制度、提高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等措施。针对长期挂账或大金额挂账现象,企业应成立专门班组,采取有针对性的回收策略,同时制定回收奖励政策,激励员工的收款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回收资金,减少坏账损失。

其次,应加大对闲置资金的利用。闲置资金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资金充足,而是由于时限性和空间性造成的。闲置资金的数量及出现时间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集团企业如何利用好闲置资金十分关键。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原则:一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办法,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二要重视其安全性,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三要保证流动性,投资短期、变现快的产品或项目。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还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控、调拨,实现集团内部企业间的拆借,在集团范围内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再次,应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协同,细化年度部门任务。企业的产、供、销要联动,极力避免造成存货堆积、资金占用、资源浪费等情况。对于已存在的库存,要定期进行盘点和清查,针对不容易周转或市场价值已下降的积压商品,则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速处理变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国新联程物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