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无效益井日渐增多 亟待采取措施实现效益升级
2024-07-29张玉婷
油气田无效益井的经济评价方法
油气田进入开发后期,综合含水量显著升高,每日单井油气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单位采用消耗费用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降低,部分开采时间较长的井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为解决此类问题,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无效益井的经济评价,明确盈利或亏损的标准,并制定针对性的效益升级对策,以提升油气田的整体经济效益。
具体进行油气田无效益井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公式S=q×t×α×p计算油气井的年收入。其中,S为油气井年收入;q为单井每日油气产量,单位为t/d;t为油井每年生产天数,单位为d;α为原油商品率,数值为小数;P为原油价格,单位为元/t。同时,需计算单井缴纳的税金,公式为G=S×β×q×t×k,其中G为单井每年需缴纳的税金,单位为元;β为综合税率,数值为小数。K为储量占用费、资源税,单位为元/t。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操作费用,计算公式为C=F+q×t×v/(1-fw),其中C为单井每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操作费用,单位为元;F为单井每年固定成本,单位为元;v为吨液可变成分,单位为元/t;fw为油井含水率,数值为小数。在上述费用中,固定成本包括井下作业费、维修费、工资及附加费、燃料及材料费、测试井费用,可变成本包括油气处理费、注水费、动力费等。经济学理论中盈亏应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认为单个油井每年净收入及费用相等,即为F+q×t×v/(1-fw)=q×t×α×p(1-β)-q×t×k,整理这一公式可得到q=F/[t×α×p(1-β)-t×k-t×v/(1-fw)],如单井日油气量低于q,则可认为油井处于低效益或无效益状态。
油气田无效益井的效益升级对策探讨
依据无效益井成因采取处理措施 不同无效益井的成因存在明显差异,为此需依据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效应升级对策。第一,针对泵况不佳、泵效偏低所致无效益井,建议实施泵检,如发现异常及时修复,以改善整体效益。第二,针对含水量较高的无效益井,如含水量、产液量均比较高,层内或层间存在相对突出的矛盾,可在层内或层段区域采取必要的堵水方案。如同时存在注水单层突进、剩余潜力,则可通过堵水、压裂的协同处理方案。如每层含水量均比较高,无堵水潜力,则可采用堵水、补孔相结合的处理措施。第三,针对无效益低产能井,如成因为射开油层性质不佳、厚度偏小,则可适当缩小井距层,并实施选择性补孔。如射开厚度比较大,采出程度偏低,可采用压裂的处理措施。如堵水后形成无效益井,则可通过拔堵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无效益井实施差异化的效益升级对策 油气田无效益井包含多种类型,需依据具体类型实施差异化的效益升级对策。
一是控制程度偏低的无效益井。部分油气田低渗油藏受井网损坏等因素的影响,水驱控制程度处于低下状态,进而形成无效益井。为有效处理此类无效益井,可采用上层或下层系无效益井,通过归位、上返等方式调整注采井网,也可采用转注的方式完善注采井网,进而改善水驱控制效果。
二是井距偏大、物性不佳的无效益井。部分油气田井距偏大、物性不佳、注水压力过大,导致水体波及范围较小,水驱动用程度过低。在治理的改错中,需要采用加密井网、改造储层、扩大水体波及范围等方式,提升水驱效果。
三是井网设计不当的无效益井。部分油气田井网设计不当,未充分考虑沉积微相,同时安排多个油井实施边滩及河道采油,进而导致边滩采油井缺水,河道采油井水量过多,进而形成无效益井。在处理此类无效益井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分注水井的模式,待边滩采油井注水达到预期效果后开展压裂操作。如主动力层与差层启动的压力差距过大,则需要封闭河道油井对应层,待边滩油井注水达到预期效果后开展压裂操作。
四是井网不完善、复杂块面积无效益井。针对井网不完善、复杂块面积无效益井,需要在处理过程中详细了解剩余油气情况及油气井的内部构造,并采用转换层系的生产模式。
五是层间不完善的无效益井。层间不完善的无效益井主要特点是对应层缺少补孔,连通程度偏低,水驱动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层间不够完善。在处理过程中,需加强对油藏及储层的研究,明确剩余油的情况,采用挖孔等措施提升水驱动力的效果,挖掘油气井潜力,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遵循“三优三佳”的原则治理无效益井 在无效益井效益升级的过程中,需深入研究对应区域的地质条件,并遵循“三优三佳”的基本原则,即优化层位、优化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措施,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生产参数、最佳注采位置。同时,油气田需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结合无效益井的实际特点,优化调整无效益井层间动用的基本情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针对井况存在一定问题的无效益井,建议采用大修、挤堵等措施促进其恢复油气开采。第二,针对含水量较高的无效益井,建议采用科学的堵水技术方案封堵转换层、高含水层区间的潜力层,以提高水驱效率,减少油井的含水量。如无效益井含水量偏大,排量较低的无效益井,可采用电泵结合的方案挖潜转抽,针对多油层油藏的无效益井,可采用释放差层能力、卡堵出水层的处理方案维持油气产量稳定。第三,针对低能油层,可采用油层改造、补孔等处理措施,不断提升油层的产能。另外,在无效益井效益升级的过程中,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及考核标准,将无效益井年增油量、降液量、电泵井治理状况等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并控制每年新增无效益井的总体数量,针对考核中表现出色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提高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油气田长期开采过程中可形成一定数量的无效益井,此类井可影响油气田的整体效益,为此需确定合理的无效益井经济评价方案,依据无效益井的类型制定适宜的效益提升策略,以改善无效益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