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尖“生花”
2024-07-29宋玉远
作者简介:宋玉远(1974-),男,山东济南人,研究生,副教授,从事艺术设计实践与研究。
摘 要:彩塑起源于中国古代图腾,从考古资料看,先民用软泥土塑造各种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始创造出彩陶器,千百年来,软彩塑这一艺术形式将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想象一一投诸现实,为中华艺术之苑不断增添色彩与活力,新时代,让非遗作品在指尖“生花”,憨态可掬、绚丽多彩、典雅古朴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同时,软陶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雕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型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让软陶彩塑焕发时代气息,通过创新创意让软陶彩塑传统文化大放异彩,使造型技艺得以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软陶彩塑;工匠精神;工艺美术;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4-00-03
一、软陶彩塑的创新创意
软陶彩塑也叫彩陶、软陶土、烧烤黏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软陶泥塑生动地记录着感动的每一个瞬间。通过借助软陶泥材料进行手工创作,特别是创作一些传统历史文化的复古题材效果明显,表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五代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这些名家名作都可以用软陶彩塑制作成微缩景观进行展示,视觉唯美,烤制定型后可以长期保存(如图1)。
新时代的今天,艺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非遗创新发展,释放文化传承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软陶泥塑的创意作品将持续焕发新时代活力,利用软陶彩塑制作古代仕女图非常符合该材料的需要,各地民俗博物馆场景有不少都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如图2),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通过展览,促进非遗文创的产品化,助力中国非遗和乡村文化长期、稳定、繁荣健康发展[1]。
二、软陶彩塑的研究作用
本文研究的价值或意义在于践行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实现高质量与创新性发展,持续焕发新时代活力,体现手工艺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创新,展览旨在展示当代工艺美术的新创意、新工艺、新技法,彰显手工“匠心匠理”,通过软陶泥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与文化感知,探索非遗文化优秀创作的成果,在学术内涵价值等方面突出“工匠精神”“美学价值”“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2]。在这四个空间维度进行相互融合与交织,同时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进行创新创作,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通过展览注重人才的培养,作为非遗传承人,要做到守艺不守旧,结合3Ds Max进行三维造型制作,既要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也要实现革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如图3)。
(一)软陶彩塑的美学革新
本文研究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与新时代工艺美术创新创造的有机融合,是推动新时代工艺美术发展创新路径研究的示范推广,是向公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设计驱动成果[3]。本次研究也体现了设计师和工艺师之间的协作,不仅展示了创新的力量,也体现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守正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非遗软陶人物文化在指尖“生花”,体现美学价值,软陶彩塑为我们在“文化创新”视野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让人民群众认识中国的优良传统,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软陶彩塑工艺的创新模式
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工业集群,将其与传统技术有机地融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又可以将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继承。近年来,由于文化和艺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的观念和客观条件的要求,使我们的传统技艺得以空前发展[4]。在此背景下,以传统的工艺技术为依托,力求吸取当代的优良文化,以丰富的当代艺术形式,提高产品的设计美学水平,通过展览汇总呈现“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新时代工艺美术发展振兴的创新方法模式系统,完成可视化模式及创新路径图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血脉,更需要活态传承。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它精益求精。在展览空间中打造一个传统微雕工艺造型展示,克服了传统材料的部分缺陷,具有色彩绚丽、塑形性强、易上手等特点,烤制之后可以水洗不变形、不褪色,正在被手工艺艺术家和爱好者所接受,具有永久保存和审美的价值[5]。通过一张张生动而极富灵感的设计草图与一幅幅严谨而认真的工艺制图的比对展示,利用软陶彩塑制作现代民俗场景,艺术从生活中来再反馈到生活中去,能够直观地展现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理念,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工艺师的严谨工艺标准,让观众可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作乐趣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如图4)。
三、软陶彩塑的艺术价值
(一)软陶彩塑传承的文化价值
构建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创新活动的全过程观展体验,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比如,服装不再局限于西方传统的设计理念,而是融合了各种民族元素,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将传统工艺制作场景与现代创新模式相结合,展览在新时代工艺美术资源的创新设计转化中,挖掘了工艺美术领域巨大的文化潜力和经济潜力,发现、创造和实现工艺美术领域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此为基础,找到了复活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路径,立足于文化自信,加强对外传播交流,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样本示范价值。
(二)软陶彩塑传承的精神价值
通过展览将集中体现匠心、创新的精神价值。工艺美术强调精益求精、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设计师和工艺师都要经过追求完美和卓越的实践锤炼,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匠心精神价值。同时,具有现代美学品质的“民俗人物”创新成果,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了现代设计的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展览传播、服务用户、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呈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协同融合的创新精神价值[6]。
民族服饰元素是指各民族特有的服饰风格、图案、色彩和纹样等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展览从价值分析的视觉造型角度探讨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软陶雕塑民族服饰人物制作不断发掘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进步。创新的本质是将现有的状态向更好的方向引导,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可能,通过现代“民俗人物”设计研究活动,用现代设计理念来驱动和触发民俗人物造型创意设计[7]。在推动工艺特色发展的同时,带动创意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将现代设计思维运用到“民俗人物”创作中去,使传统微雕艺术产业再上一个台阶,为新时代工艺美术匠心驱动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软陶材料可随心所欲地玩、揉、捏……切割或排列成各种精致人物造型,作品经过烘烤后坚硬不变形,色泽艳丽且防水、防霉、不易碎、不怕虫咬,是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并兼具生活实用性的新兴工艺品。将民族服饰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其独特魅力和价值[8]。
(三)软陶彩塑艺术的特色
展览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教育战线上的手艺人和工艺美术师通过精雕细琢,创造出了许多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现代“民俗人物”。设计师和工艺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合作与共创的精神,这些元素将在展览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现出本次展览独特的艺术特色[9]。传统软陶设计基于深厚的美学文化底蕴,融合传统工艺,在“民俗人物”制作工艺等方面,体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兼容并蓄的艺术神韵,设计创新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民俗风情在软陶艺术中展现得活灵活现,呈现兼具实用性和巧夺天工审美价值的“中国民俗”美学特点(如图5)。
设计师来自美术、设计教育等不同领域,专业背景和艺术角度存在差异,工艺师各自工艺特点也不同,或擅长雕刻仿生,或擅长传统器型,协同创新成果将呈现指数性变化的多元艺术特点[10]。
四、结束语
从文化和创造性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传统软陶彩塑现代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和理念,注重“民俗人物”的造型、色彩、纹理等,承载中国传统造型、绘画、泥塑等艺术形式,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软陶彩塑成为一件生动的艺术品,具有明显的文化叙事特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艺术创作。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个与人类创意相互交融的领域,丰富了传统软陶艺术的业态创作形式,呈现出新时代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发展脉络的视觉文化输出价值体系,这种生成性艺术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也拓展了创作的边界,不断提升传统工艺艺术品的开发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的力量——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价值[C].“东亚之光—中日韩工艺美术特质研究”国际论坛暨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2012.
[2]刘静.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陕西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0,11(08):4.
[3]胡继艳,杜裕民.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化研究——以安徽界首彩陶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6):12-16.
[4]狄平.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工艺美术开发新思路探析[J].明日风尚,2022(05):69-72.
[5]徐元宝.转型与发展——当代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趋势[J].雕塑,2014(04):2.
[6]王蓉蓉.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工艺美术开发新思路[J].艺术品鉴,2021(32):39-40.
[7]朱晓礼,方宏智.传承创新——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科技,2018(09):2.
[8]牛利艳,向靓,王冠.透过穆夏探讨当今插画设计的发展[J].湖南包装,2024,39(01):95-98.
[9]李亦奕.数智时代艺术叙事的无尽“可能”[N].中国文化报,2024-05-12(001).
[10]郑静宜,张丹,张丹倪.冰裂纹研究分析及其在服装面料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0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