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证乱象调查
2024-07-29孟佳
残疾人证的“含金量”
《中国慈善家》调查发现,这种针对残疾人的虚假就业已存在多年,已然形成了一个由企业、中介、残疾人共同构成的产业链。
根据2015年出台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达不到规定比例者,按未达标人数和单位年平均工资之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
以北京为例,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不少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上述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金。
人才职业网杜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100人的企业,人均月薪1万元,每年需缴纳残保金约20万元;但如果雇一名残疾人,只需付出4万~5万元就可减免这笔残保金。
“京籍和非京籍的都可以,但成本不同。”杜先生分析,雇一名京籍残疾人,企业给残疾人发放月薪为2904元,即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这样还可以享受政府对企业每月约2000元的补贴。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需为所雇残疾人缴纳五险,每月约2356元。综合而言,企业每月付出的成本约5300元,除去政府每月2000元的补贴,每年企业需支付近4万元。
而雇一名非京籍残疾人,没有政府补贴,可以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2420元)支付给残疾人月薪,加上企业缴纳的五险,每年的费用约为5.6万元。
“不管是京籍还是非京籍残疾人,企业发的工资全部打到其本人银行账户,我们没有抽成。但企业需另外付给我们中介费。介绍一名京籍残疾人每年的中介费为6800元,非京籍的每年3000元。”杜先生说,“说白了就是花4万~5万元成本,省了20万元的开支,对企业和残疾人而言是双赢。过程中如出现一些风险,则由中介承担。”
杜先生口中的“风险”,是指企业需要裁掉残疾人时,万一对方向有关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中介会帮忙“摆平”。
有中介人员坦言,为了规避风险,用人单位很少和残疾人直接接触,大部分劳动合同都由中介代签。就业岗位多是客服、行政专员等,甚至会注明是居家办公或线上工作,工资与社保多为当地最低标准。
调查发现,在很多地方,企业付出的人力成本实际上被中介克扣。“残疾人本人需要办一张工资卡,卡和密码都由中间人掌控,每月按事先约定以现金或转账方式给残疾人报酬。”一名中介人员说。
在残疾人证产业链里,每个环节都能产生利益,企业本该缴纳的残保金得以减免,中介拿走企业的佣金或抽走残疾人的大部分酬劳。
一位地级市残联负责人告诉《中国慈善家》:“残疾人证挂靠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且比较普遍,按规定肯定是不允许的。但对于找到挂靠的残疾人而言,他们得到了利益,不可能去揭发,如果残疾人和企业‘唱双簧’,也很难被监管部门发现。”
但对于大多数残疾人而言,这并不是场公平的交易。按照国家规定,残保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而那些没有找到挂靠单位的残疾人,显然被分走了本应有的权益。
租用残疾人证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
实际上,在这条产业链上,残疾人证的作用不仅仅是缴纳社保。在二手电商闲鱼平台上,《中国慈善家》看到一则称可以给残疾人提供“居家无任务”工作的信息,卖家信息显示为浙江省湖州市。这位卖家发布信息说,有客户需要用残疾人证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拿证后可一次性支付3万元,“零风险、零成本”。
因为商品的特殊属性,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条件较为严格,不光要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固定的经营场所等,还需要符合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的要求。
为了照顾具有自主经营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低保户、无业且生活困难的烈属等特定群体,使其能够自力更生,地方上对这些特定群体在政策上做了相应的倾斜,包括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审批方面。
比如湖州市就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内部以及距离中小学校所有学生通勤出入口100米范围内不得设点,市、县中心城区主要商业街道,其他集镇主要街道零售点间隔距离不少于40米,非主要商业街道零售点间隔距离不少于80米。大型综合性商场内,最多不得超过5个,且同层不得超过1个。但对持有持有《残疾人证》(除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外)的本地人,可在间隔距离内照顾一户,且必须本人驻店经营。
除了放宽间距,部分地方还为残疾人经营烟草专卖店开绿灯,如优先审批、税费减免、银行贷款、专业培训等。
正因为有这些好处,一些人打起了租借残疾人证的主意。《中国慈善家》注意到,在闲鱼平台上,有不少残疾人证被公开租用的信息。“需要残疾人一起去烟草专卖局办理,下证后一次性给3万元,营业执照上需要用残疾人的名字。”其中一条这样写道。
“烟草专卖许可证每年年检一次,需要残疾人配合年检,下证后,酬劳按月付,每月500,如果不是大连本地人,辽宁省内的残疾人每年年检时来回的吃住行都可以报销。”辽宁大连一位卖家说。
去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5个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冒用残疾人证申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浙江省杭州市检察机关发现,该市烟草专卖零售户密度已呈饱和态势,在残疾人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借用或冒用残疾人身份骗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情形普遍存在。
随后,杭州市烟草局采纳检察建议,撤销了涉案许可证,并开展专项行动,清退异常烟草专卖许可证331本。
健康的“残疾人”
《中国慈善家》调查发现,虚假就业、假借残疾人证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等只是残疾人证乱象的一部分,有些地方还存在为健康人办残疾人证的乱象。
2023年,身心健康的大壮成为一名“残疾人”——家人通过亲戚介绍,在东北老家为其办理了残疾人证(三级)。
“当时就要了我的身份证,我也没有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去老家医院体检,然后去残联照相,一年后下证。”大壮告诉《中国慈善家》,做假主要是在体检环节。
对于自己这个假的“残疾人”身份,大壮一直觉得很别扭。但家人对他说,政府对残疾人家庭有补助,因此父母可以每月领到一些钱。
残疾人证办理和核发有着严格的流程。《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明确,残疾人证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地方残联负责发放和管理。由残疾人本人或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办证申请,县级残联受理确认并指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结果应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社区)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后,无异议再发放证件并存档。
即使在如此严格的办理流程和认定标准之下,大壮依然顺利通过残疾评定并拿到证件。他告诉记者,前三四年,在当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现在查得越来越严了,那些‘黄牛’的渠道也断了,再办就很难了。”
4月17日,《中国慈善家》记者致电大壮籍贯地残联,工作人员表示:“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已经下放到下面区县很多年,从理论上来说不可能给健康人办证,因为办理残疾人证件需要到指定医院鉴定,市残联进行监管,每年会对办理的残疾人证进行核查。”
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对于残疾人证没有总量限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只要符合残疾标准,都可以按程序申领残疾人证。
对8000万残障人士的关爱
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功武指出,制造、买卖和冒用残疾人证均涉嫌违法犯罪,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残疾人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要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但实际上,以挂靠的方式,骗取或逃避助残项目及助残金的案例并不鲜见,有涉案人员因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健康人持有残疾人证的行为,《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在残疾人证核发与管理中,残疾评定弄虚作假、违规办理残疾人证或刁难残疾人、故意拖延办理等行为,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这意味着在中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位残疾人,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有效支持。
刘功武表示,在查处、杜绝残疾证造假不法行为以外,关键还是要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环境,社会要为8000多万残疾人创造正常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就业环境。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婷、大壮为化名,来源:中国慈善家,图源:IC、CNS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