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好的孩子比语文好的更聪明吗

2024-07-29吴军

读者 2024年15期

先来看两个问题。

问题一: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数学成绩特别好,每次都能考95分以上,不过语文成绩总是上不去;另一个孩子语文成绩特别好,总能考95分以上,但数学怎么也学不好。你觉得哪个孩子更聪明?

从固有观念来看,很多人会说数学好的那个孩子更聪明,因为不聪明可学不好数学。

问题二:有两个成年人,一个人学历很高,解决问题一板一眼;另一个人学历不高,但反应特别快,思维灵活,记忆力也非常好。你觉得哪个人更聪明?

很多人会觉得是后者,因为前者虽然学历高,但可能只是因为他学习用功,而不是天生聪明。

以上看法都是有问题的。针对第一个问题,那些人把聪明和数学成绩直接挂钩;针对第二个问题,那些人觉得智力完全由先天因素决定。实际上,现代相关研究已经不支持这种观点了。很多研究都表明,人的智力构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分为多个维度的。

在有关人类智力的本质和特点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零点项目”。这个项目从1967年启动,至今已持续50多年。项目创始人是哈佛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纳尔逊·古德曼,第二任负责人是霍华德·加德纳。

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他的理论,智能包含多个维度,主要有7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想象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很多人理解的智力,通常只是数学逻辑智能,最多再加上语言智能。这其实是比较片面的。

更进一步讲,这7种维度的智能背后其实是3种更加基本的智能,那就是语言智能、抽象思维智能和形象思维智能。也就是说,这7种维度乃至更多维度的智能表现,归根结底都是这3种基本智能的组合。

如果一个人在这3种基本智能上存在重大缺陷,那就如同一个色盲因为对三原色中的一种颜色不敏感,从而导致无法辨认很多颜色的组合。而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概念,就是要告诉我们,智力高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只体现在脑子反应快,会做数学题,逻辑能力强上,智力其实是多元的、全方位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开头的第一个问题:语文成绩好和数学成绩好的孩子,究竟谁更聪明?其实很难做出简单判断,因为语言智能和抽象思维智能都是最基本的智能。

加德纳的研究成果回答了古德曼教授最初提出的很多问题,比如,科学和艺术有没有关系?答案是有,这就如同粉红色和橙黄色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三原色的组合,只是每一种颜色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小学课程的设置是非常合理的: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艺术(包括美术和音乐),而它们分别对应着语言智能、抽象思维智能和形象思维智能这3种基本智能。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是这么设置课程的。

理解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时,我们就要在时间维度上把握好节奏,在空间维度上使他们全面发展。

在时间维度上,不同时期要学不同的内容,不同时期教育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一个人年幼时,要着重对他进行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训练。这就像在婴儿眼睛的发育阶段,要确保他的视网膜上感知三原色的细胞都发育完全。

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参考加德纳说的7种主要维度的智能,调配适合孩子的智能组合。比如,有人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对符号系统的理解能力和敏感性,那么他未来就可以往数学、自然科学或金融方向发展;有人在青少年时期着重发展自己在写作、表达和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那么未来他就可以向文学、法律或管理等方向发展。

到了青年阶段,一个人才需要有比较特定的专业,不要在此之前过早限定发展方向。

人的智力是不断增长的,而非一成不变。换句话说,智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并且往往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系。

通常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学历越高,智力水平就发展得越高。这就回答了本文开篇的第二个问题:学历高但一板一眼的人和学历低但灵活多变的人,谁更聪明?

在空间维度上,要理解3种基本智能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多元智能,人生的发展方向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人。

一个人即使在某种基本智能上弱于他人,但只要几种智能组合得好,也能在某个特定领域显示出超乎常人的能力。

(晨 风摘自新星出版社《卓越》一书,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