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经学子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2024-07-26熊梦婷殷程程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财经高校重任在肩。为进一步探究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剔除非有效问卷后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以此为导向提出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策略。
关键词: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结构方程模型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7.38
AnEmpiricalStudyonIntegratingtheGuidingPrinciples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intotheStructureOptimizationof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theUniversityStudentsofFinanceandEconomics
XIONGMengtingYINChengcheng*
(Shando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Yantai,ShandongProvince,264005China)
Abstract:Inordertothoroughlyimplementtheguidingprinciple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andintegrat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tothewholeprocessoftalenttraining,the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hasaheavyburdenofresponsibility.Inordertofurtherexplorethecurrentsit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collegestudentsoffinanceandeconomics,basedontheconstruction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aftereliminatinginvalidquestionnairesthroughquestionnairesurveys,thisstudyadoptsSPSSandAmossoftwaretoconducttheinvestigationandempiricalanalysisof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thecollegestudentsoffinanceandeconomics,,andputsforwardtheoptimizationstrategyoftheir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offinanceandeconomic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Capabilitystructure
人才是大众创业的基石,财经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孕育者,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精英的使命。2021年10月12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分析仍停留在初步的探索阶段,尽管有许多文献进行了研究,但它们主要集中在资本、行为认知和自我核心评价等角度,而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动机角度分析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少有,研究方法也多以定性推理为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对于财经高校这类特殊群体研究较少。因此,本项目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现状、影响因素、特点、模式进行研究考察,进而探寻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优化方案。本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财经院校人才,推动创新融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
1文献综述
1.1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多元路径
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从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王赣伟[3]提出,创业能力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机会的识别和利用、资源的搜索和整合、危机的识别和管理等,其具备原创的特点,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备。丁莉[4]认为,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由创业人格、基本创业能力、核心创业能力、社会应对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多维度、综合性的能力体系,涵盖了市场分析、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既要求创业者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还需要拥有卓越的领导力和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只有综合运用这些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创业成功。
1.2产教融合打造新需求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创新创业能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国外学者的研究是以其具有本土特色的体系构建为出发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美国覆盖全阶段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WANGH[5]明确指出,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课程设计以及社会的创业实践。针对日本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形式而言,MichaelA.Cusumano[6]利用数据比较后指出,虽然日本在创新能力方面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但是在创业活动方面质量却不高。在党的二十大政策的激励下,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殷伟和李海艳[7]认为,产教融合在发展过程中最初设定的起点目标是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相结合,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方面而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聚焦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这一主题,针对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角度探讨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上,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探索完善。因此,本文将基于SEM结构模型对于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对创新创业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2研究设计
2.1研究思路与目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选取滚雪球抽样、典型调查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对财经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调研问卷,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探究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和措施,整体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我国创新活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2.2问卷设计
首先对文献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编制创新创业教育调研问卷,涵盖性别、年级、专业、参赛经历等基础信息,重点调研动机意愿、创新精神、激励政策、资源配置、能力水平五大维度共23个层面。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另附加开放性问题,征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优化的建议。问卷采用完全匿名方式,仅供科学研究,减少个人因素影响,确保数据准确性。
2.3问卷收集
问卷的正式施测涉及北京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多所财经高校,调查的对象为财经高校大学生,调查涵盖了多个学科类别,包括文史类、财经类、理工类、政法类、农医类、艺术类和教育类,调查涉及的层次和实施范围具有广泛的覆盖性,能充分反映各方的观点和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线上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回收问卷500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前后逻辑混乱、相同IP多次作答以及有乱答倾向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79份,占全部问卷的95.8%。
3SEM构建与分析
3.1信效度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并检验理论假设的统计技术,通常由3个矩阵方程组成。它不仅能够处理多个因变量,考虑到误差的影响,还能结合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特点,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3.1.1信度分析
在整合并导出问卷数据后,运用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信度系数越高,表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高。当Cronbach’sα的值大于0.7时,说明所编制的问卷信度指标较为理想,各条目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具有较强的信度。
3.1.2效度分析
效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与待测内容之间的一致程度,得到的样本充分性(Kaiser-Meyer-Olkin,KMO)值越接近1,就说明问卷的样本充分性越大。而在整个问卷处理过程中,问卷整体量表的KMO系数值为0.759>0.7,与此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的卡方值为6551.221,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0.05,说明问卷样本充分性较高,变量间共有因素较多,更适合进行因子分析[8]。
在进行效度分析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时,当c2/df的绝对值越小,CFI、TLI指标均大于0.9,RMSEA指标小于0.08,RMR指标小于0.5时,拟合度指标最优。通过7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为理想。其拟合指数分别为:c2/df=2.709,RMSEA=0.060,CFI=0.893,TLI=0.878,RMR=0.083.
3.2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各变量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如表3所示),可以直接比较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的指标,来反映每个变量对因变量单位标准差变化的影响大小,从而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变量的重要性。由结果可知,良好的资源配置能够在创新创业设施、培训、赛事、讲座、课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辅之以学校学分鼓励、学校和政府经费支持等激励政策,能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动机意愿,培养思维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由于目前实现创新创业的途径有限、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了解较少等原因阻碍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拓展。部分财经类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有限,各方面综合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现状。
4.2建议
4.2.1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产教融合,需要不断优化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高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基础,不应将其简单地视为技能与技巧的培训。相反,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中,使其成为一种吸引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推动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2.2财经高校搭建平台,激发创新热情
财经高校可以搭建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激励财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计划等活动为基础,帮助学生将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并提供商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创业的宝贵机会,同时辅以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设备、技术指导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其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4.2.3财经高校实习实践助力
财经高校提供创新创业支持,鼓励财经高校大学生实习和实践。高校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家、投资人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指导和支持。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见解、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启校企合作项目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2.4整合资源促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加强财经高校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财经高校应该有效开发、整合和集聚社会各类资源,把握政策机遇,寻求更多创新创业有效途径与机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跨界合作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学生不应将理论与实际割裂,而应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发扬党的二十大斗争精神,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业中,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更好地面对机遇和挑战,并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猷.专创融合视角下行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2):90-96.
[2] 刘淼,冯莉,张砚.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职称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23,26(1):26-32.
[3] 王赣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20.
[4] 丁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郑州:郑州大学,2021.
[5] WANGHao.EcologicalSystemAnalysisofU.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nditsinspirationforchineseuniversities[J].EducationJournal,2022,11(5):244-248.
[6] MICHAELA.Cusumano.ThepuzzleofJapanes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6,59(10):18-20.
[7] 殷伟,李海艳.产教融合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24):249-252.
[8] 尹杨,韩冬阳,王文辉,等.基于SEM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分析:以W大学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1,43(4):37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