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使科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024-07-26张俊海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包括众多复杂的抽象理念,如月食现象、生命周期等内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处于起步阶段,学识和生活经验尚需增长,他们难以独立进行深层次的科学发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科技手段的助力。
得益于信息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绝佳工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借助图像、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课堂限定的40分钟里更高效地探索科学奥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图案明了、色泽鲜艳的事物格外感兴趣。多元化的媒介素材借助图像、文字、音频及视频的综合搭配,向学生展现了一个视觉和听觉效果俱佳的学习环境,带给他们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不仅创设了一个饱含热忱的教学场景,而且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使他们在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专注学习。
对于“浮沉”这个教学单元,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初始阶段,放映动画短片《灰狼和幼兔》。一只灰狼追赶幼兔,幼兔逃到溪流旁,抱起木块纵身一跳,漂浮在水面上。反观灰狼,它握紧重石一跃而下,沉到了水底。这时,短片结束,教师提问:“同学们,谈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说:“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关于漂浮与沉沦的奇妙现象吧。”这段动画短片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忱,同时唤醒了学生的思考力,轻松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物体“浮沉”的科学原理。
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小学阶段自然科学教学旨在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其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天性,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得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或理论难以完全通过口头说明和解释。然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些抽象的概念可以被生动直白地展现出来,进而使得原本复杂的概念易于理解,简化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弯弯的月亮”时,学生普遍难以领悟月食与日食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变化的过程。教师可运用计算机生成的动画效果,展现地球、月球及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变动,并辅以太阳的光线投射效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何为日食、月食以及月相如何变换等科学问题。这种将复杂概念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从而使得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得到轻松解决。
再如,在学习“生物繁殖新技术”一课时,环境因素、时间局限、年龄差异以及知识范围的限定,通常令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关于动物克隆的具体流程及其实际情形,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挑战。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影像资料,教学难度大大降低。首先通过屏幕显示普通绵羊诞生的步骤,继而呈现克隆绵羊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思索两者间的不同,之后进行交流探讨。这种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优化实验,弥补不足
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实验项目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历,但是某些实验因条件限制,学生没有办法亲自去进行实验,此时便可借助多媒体素材来进行教学辅助。例如,在讲授“声音传播”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是无法实现的。因学校实验室缺少开展该实验所需的设备,我便在网上寻找合适的教学视频并将其融进我的教学过程,这不但填补了实验的不足,还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一科学知识。
现代小学科学教学未能全部实现实验室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比如,数字模拟实验能够让教学内容更直观和明确。在教室内,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是人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的实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放映实验录像便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在播放关键环节时停下来,作出详尽的说明,这样不仅令学生印象深刻,也促进了他们对实验流程的记忆。通过这一教学手段,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时会感到得心应手。
培养能力,增强情感
在讲授“生物启示”一课时,我提及生物模拟材料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具演示出海洋中鱼儿矫健遨游的画面,激发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多重震撼中进行思考和想象。学生立刻蹦出想法:“如果咱们的泳将披上鱼鳞般的服饰参赛,肯定能够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多获金牌!”抓住学生的这一浓厚兴趣,我随即指导学生用绘图软件去构思一款生物模拟型运动装。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设计创意迅速被点燃。这类教学活动大大缩减了学生理解及掌握新知识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三个层面进行教学。在这三大教学维度中,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需依靠他们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音频和视频素材,可以强烈触动学生的感官,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进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授“我们的由来”时,我播放了一个分娩过程的视频。学生对所见画面感动至深,他们分享感受时表示:“我懂得了自己诞生的日子也是妈妈承受巨大痛苦的日子,妈妈带我们来到世上实在不易,我感恩妈妈,不再让她忧心。”“我将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母亲为了给我生命付出了太多。”我相信这是学生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不仅理解了自己出生的过程,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不易。
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通过嵌入多元媒介,实操类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便于在广阔的视角与细腻的观察、远距离与近距离、快动作与慢动作、虚构与实境之间轻松切换。这种方式的信息输送不仅内容丰富、操作便捷,还极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魅力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棘手和关键问题,让实验活动更高效。
在常规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诸如“细胞”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等较为复杂的实验步骤。此外,该实验还要求学生通过显微镜对细胞的形态与特征进行细致观察。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对实验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光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令学生把握实验精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自己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录制下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并将操作中的难点提取出来,与影像资料结合,予以逐一演示和说明。通过视频的播映和教师的点评,将真实操作与理论知识、操作难点与学生动手实践、影片示范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融合,学生不再是了解单一的过程,而是能够在他们的脑海中构筑起操作步骤和求解过程的生动景象,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进行实验是课程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科学知识体系构建的起点。通常,教师会在学生开展实践探索之际提前作出相应的指导,并列举出需要留心的事项。然而,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深刻细致,仍有部分学生在操作流程上犯错,或是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尝试借助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结果发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动画细节和概念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更好地把握关键要点,并更规范地完成实验步骤。例如,在讲授“水的蒸发与沸腾”这一单元时,需要让学生学会操作酒精灯,并进行试管水加热实验。之前我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教学手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记住众多操作要领,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疏漏。有些失误一旦形成习惯便难以更改,因此我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简明的动态演示来展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此辅助学生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望城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