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自我革命的形式主义阻碍

2024-07-25林毅涵李宇轩欧小乔

科学导报 2024年4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式主义

一、形式主义的社会表现与原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充分分析形式主义的社会表现和原因对进一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生活哲学角度出发,我们会把事物或活动区分为内容与形式,其中内容决定其形式,依据活动的内容,人们采取一定的形式实现内容,将之呈现为生活的现象。在政治活动中,内容是构成权力主体的政治期望的社会现实资源,如实现全面小康的物质资源、扶贫对象的社会关系与相应的观念;形式则是权力主体实现相应社会期望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如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制定的话语、指标体系。形式主义则是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实际内容,依照个人对实际情况的片面理解,把形式等同于内容,对内容的加工变成了对形式的加工,以至于这种过分的形式无法转化为实际社会效益。

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在于官僚主义文化生态。形式主义的泛滥,是官僚主义的延伸。官僚主义是对上负责的官僚制的必然产物,不管是专制色彩浓厚的古代官僚还是尽量规避受权威影响的个人独断的常任文官制,都难免出现官僚主义的现象,他们都立足于官僚本身的稳定性与可上升性,只不过现代的官僚制的稳定性体现在部门的稳定而非单纯的个人职位的稳定。现代官僚制由于要与社会产生合作,因此在更为发达的技术条件下,更注重其形式的表达,形式所面向的对象是一个相对古代的政治等级更高者而言更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权力,只不过考虑更多主体的社会权力需要通过更高等级的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表现。解决官僚制的固有矛盾,走出官僚制的以自身稳定性为理性的计算范围,唯有通过党的自我建设与自我革命。

二、形式主义作风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显要消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2]”虽然形式主义很难克服,很有可能产生反对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那么能说党对于形式主义理论上的隔离是没有效果的吗?显然是不能的。当我们在党的重大会议上、在对干部的培训上批判形式主义作风的时候,就已经具有相应的超越意识了。党的自我革命是要调动全体党员乃至于全社会不断意识到形式主义及其不同的形态。

一方面,是对形式主义过度反应的形式主义。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对形式主义具有了充分的警觉与隔离,但是对形式主义展开的批判活动总是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最后只是转变了形式,但是没有真正消灭形式主义的内核。过度反应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也是为什么反对形式主义的声音向来很大,但基层的束缚与压力却没有消解。

另一方面,忽视现实环境,把党建工作等同于党建主题的文娱活动,也就是用严肃话语严格限制的娱乐,既忽视了党建的严肃性在于组织生活的原则与纪律,又压缩了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最后党建活动没有效果,组织的思想作风环境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三、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全方位、全过程的革命

因此,在方法上,首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不断强化他们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剥离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尤其是对于少数领导干部,这种学习应当更为深入、频繁,而在基层,则要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理论学习,不能对一些“形式主义”的作风反应过激。在批评基层的形式主义作风时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个别基层干部身上,要讲求对基层干部教育的方法,在揭露基层干部的错误认识的时候也要反思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

其次,要尊重与相信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创造力,这不是说要把压力给到基层干部与群众,而是提升在具体活动中他们在设计层面的地位。例如党建活动,应当考虑党建活动的参与者的意见,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在于高尚的道德与价值输出,而是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参与的活动,首先是考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状况的活动,否则他们的参与都要靠强有力的组织去强制,这样的党建活动,其有效性势必要大打折扣。

综上所论,党的自我革命,先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构建一个严肃的党内生活氛围和明确个人与集体相统一的伟大目标。进而克服党的自我革命中所面临的形式主义阻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人民日报,2024-01-09(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0.

(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