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星,该追!
2024-07-2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1期
81岁的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上完课后,被学生们排队索要签名。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这样的星应该被追,这样的课必须火爆”“这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陈润生院士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个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人,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人,而他的老师贝时璋先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物理学研究的人。扎实深厚的科研能力、耐得住寂寞的科研精神,让这颗科研之星熠熠生辉,也为学生树立了投身科研的榜样。
实际上,这颗星的光辉不只在科研之上。陈润生院士给学生们授课时,课前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调试设备,课后耐心给现场学生签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星”,而是行走的“旗帜”,以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这个时代,我们该追什么样的星?那些呕心沥血、献身科研的人,那些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把科学事业当作毕生追求的人,都是真正的明星,是最大最耀眼的明星。
适用主题:榜样的力量;淡泊名利,不忘本真;潜心科研,专心育人……
素材运用:鲁迅先生曾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在通向发光发热的道路上,我们应当追求不失本真的星。潜心科研、专心育人,淡泊名利、不忘本真,这几乎就是陈润生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这个群体的共同特质——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以“一站到底”的风范,为本科新生开讲第一课;云南农大名誉校长朱有勇多年扎根田间,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样的星可学可做,这样的星可追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