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平:奔赴一场星光的接力

2024-07-22谢奇睿

新青年 2024年7期

午饭时间后,走廊里传来一片嬉笑的声音,这是音乐班的孩子们来排练了。孩子们拥在门口,纷纷从口袋里掏出了鞋套,非常认真地套在鞋子上。这几日村里下雨,鞋上的泥和沙被孩子们裹在了鞋套中,他们舍不得把心爱的音乐教室弄脏。

行程一百三十多公里,我们来到了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采访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平。这位扎根乡村,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用音乐为“村里的孩儿”插上逐梦翅膀的乡村教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和孩子们共同上一堂音乐课。

音乐课气氛热烈,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在没唱歌的时候,靠坐在椅子上,脸上变换着各种顽皮的表情。当李平说:“预备!”他立马坐直,胖乎乎的小手连忙放在大腿两侧的位置,眼睛瞪得溜圆,像要接受检阅一样庄重。唱歌的时候,嘴张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句歌词似的。显然,唱歌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扬帆的少年奔向那未来/所有的梦都如期盛开/希望你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不要让乌云遮住你的光芒……” 孩子们清澈纯净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瞬间,我们仿佛就置身在星光之下,畅游在歌声的海洋之中。“简直太棒了!”整个采访团队立刻化身粉丝,对孩子们的演唱赞不绝口。“我们这些孩子特别厉害,完全没听过的新歌听两遍就能跟着唱下来。”李平骄傲地说。

1993年出生的李平从小有个教师梦,2015年毕业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16年经过考试如愿成为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任民镇是一座百年老镇,镇上只有一所小学,附近村庄的一千多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当年的李平是这里唯一的音乐教师。这所小学的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内向、腼腆、羞于表达。音乐是最美的语言,李平想用音乐打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但这里的孩子很少接触音乐,有的孩子甚至从未开口唱过歌。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成为李平不断思索的问题。

“你们就勇敢唱,先别管在不在调上。”谈起当初教孩子们唱歌的点点滴滴,李平的眼中尽是幸福的回忆。他坚信音乐的力量一定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2018年,李平迎来一位新同事,他是学校的第二位音乐老师张雨。张雨的到来让李平更有信心做好音乐教育。为让更多热爱唱歌的孩子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019年3月,李平正式成立“村里的孩儿”音乐班。

音乐班的第一次排练只来了6个孩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李平。他和张雨匆匆吃过午饭,直奔教室,固定好麦克风,调试好电子琴,摆上二手音响,他们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室里传出欢快的歌声,吸引不少孩子趴在窗台上观望。李平就问他们:“想不想参加?”得到的却是怯生生回答:“不想。”李平知道,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好意思。于是,他便和张雨一起鼓励窗外的孩子们,并把他们领进了教室。没几天,音乐班一下子增加了三十多人。

“办音乐班并没有想象那么容易,很多孩子唱歌跑调,你唱你的,我跑我的,根本没办法一起合唱。不过这些问题,我都不怕。最关键的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行,他们缺乏信心。”李平说。在教学环境不好、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理解李平为什么坚持创办音乐班,不理解他为什么牺牲午休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李平,他开始尝试一步一步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慢慢地,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围在李平的身旁,勇敢地放声歌唱,他们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弹吉他的时候,一个孩子问李平:“老师,这个是琵琶吗?”感受到孩子们对乐器的喜爱,李平便从每月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和张雨利用周末时间跑二手市场和琴行,收购了一大批二手吉他。他们组建了“村里的孩儿”儿童乐队,不仅可以唱,还能边唱边弹,孩子们逐渐自信起来。

歌声还在继续,孩子们演唱的是学生版《半生雪》,这首歌是孩子们的代表作,李平和张雨改编了歌词,更适合小学生传唱。

说起这首歌,其间还有一段关于1元钱的故事。某音乐经纪公司将这首重新填词后的《半生雪》发表后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音乐经纪公司联系了李平和张雨,要付相应的版权费,却被二位老师拒绝了。“我们不是为了挣钱,是为孩子写歌,是唤醒他们的美好憧憬,用音乐唱响美好的明天!”李平说。但公司说签订的合同要以现金方式结算,这是必要的流程。最后李平说,那就给我们1元钱吧。李平说:“我们不想沾染太多的商业气息,让孩子们放声歌唱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看着孩子们投入的表演,我不禁对李平说道:“看,孩子们的眼里有光。”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表达。说到孩子们逐渐建立自信,有一件事可以算作“里程碑”。在“村里的孩儿”抖音账号越来越火之后,他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2021年末,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栏目也向他们发出了邀请,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就在那年冬天,李平和张雨带着10个没出过远门儿的孩子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火车要开一整夜,两位老师就轮流守着这些孩子。“基本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到北京彩排的时候。整个人是晕乎乎的,音准也不在线。当时紧张坏了,觉得大老远来了。可不能给家乡丢人!”好在经过迅速地调整,他们又找回了状态。老师和孩子们的优异表现,让评委热泪盈眶。最终,他们以绝对的优势拿到了周冠军。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这条大道,也已铺进孩子们的心里,而老师就是这大道上的星光,一直守护着孩子们成长。

自2019年“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成立以来,已经走过5年,这期间孩子们陆续毕业。有一次,李平遇见一位曾经在音乐班表现特别突出的女孩儿,她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李平问她现在还唱歌儿吗?“不了。”女孩儿眼中有些失落。李平说:“等有机会出去演出,你再回来吧,再来接着唱。”就是这一句话,女孩儿暗淡的眼神瞬间明亮,激动地问:“老师,我真的可以回来跟着唱歌吗?我真的能回来再唱歌吗?”李平说:“当然了,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就回来唱。”女孩儿幸福地笑了。李平说:“唱歌对每一个参加过音乐班的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项爱好,还是希望的源泉。”

一堂音乐课短暂而美好,孩子们有礼貌地和老师再见并向我们挥手道别。我们则继续和李平进行着音乐的话题。

在聊到这些年当老师的感受,李平说有一件事印象深刻,他曾经去看望教过自己的小学老师,发现老师已经不记得自己了,当时伤心极了。直到后来自己当了老师才明白,老师就像太阳,学生们就像一株株小苗。老师无私地将关怀洒向每一株小苗。太阳也许记不清小苗的名字,但每一株小苗心里都留下了太阳的温度。他说:“我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村里的孩儿”火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李平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今年5月,李平、张雨发起“村里的孩儿·蒲公英计划”。在安达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本镇中心小学也成立了“村里的孩儿”音乐班,二十余名乡村孩子成为新成员。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唱歌找到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村里的孩儿·蒲公英计划”也在其他省份落户,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郑营小学也加入了进来。歌声的种子从小村庄出发,飘出黑土地,飞向全国。用音乐滋养乡村孩子们的童年,这将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李平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创立音乐班的时候,只有6名同学,而现在“村里的孩儿·蒲公英计划”已经发展到祖国各地。

回忆这些年的经历,李平感慨很多。被问到这些年什么变了?他说,条件比原来好了,大家的关注也多了,得到的帮助也多了,办好音乐班的底气更足了。我又问他,什么没变?他说,我还是那个音乐老师,还想一直看着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笑脸,还想用音乐鼓励他们,让孩子们像音乐班的标志一样,从村里飞出去。他们才十几岁,就应该像种子、像小鸟、像星星,要往前走,要往远走。只要他们建立起自信,就一定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走出任民镇中心小学,李平特意向我们介绍,任民镇是有着红色历史的老镇,它得名于王任民烈士。当年考上特岗教师的时候,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因为这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奉献,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李平和他的“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正演绎着一场星光的接力,让我们看见希望,让我们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