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上“漫”温情
2024-07-22侯继尧聂爽
夏季的黑龙江,绿波翻涌。行进的6286次“慢火车”车厢外,满目苍翠。
6286/7、6288/5次是牡丹江市区往返海林市长汀镇间的旅客列车,行驶全程74公里,单程运行2小时06分,途经3个客运车站、8个乘降所。列车穿梭在张广才岭的广袤林海之间,这里冬季积雪期长,且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因此沿线群众都亲热地称呼它为“林海雪乡号”。
列车开行至今已六十余年,这趟“慢火车”不仅是当地人的“铁公交”,更是助力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车”。如今,列车途经之地已发展成为冰雪旅游、土特产种植、木制品加工等产业蓬勃发展的富足之地。
2022年,坚守在乡镇间的“慢火车”从燃煤列车“升级”到空调列车,让乡亲们告别了冬天烧煤取暖、夏天风扇纳凉的“老绿皮”时代。列车上设立了“助农惠工”“红色印记”和“心灵之旅”3个主题车厢,向旅客展示沿途红色文化特色和乡村特产。
“林海雪乡号”不变的绿色是沿线群众最熟悉的颜色。这趟列车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坐着它,去赶集、求医、上学、探亲、外出务工……长久相伴中,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为满足沿线群众的出行需求,列车上组建了便民微信群,配置了简易折叠担架、农产品展示托盘、塑料袋、弹簧秤、针线包等便民物品,开设了列车购物“大集”、网上直播、农副产品代购等服务。“黑土地黏豆包,火龙沟村的明星产品,滋补养生,香甜软糯,想吃的抓紧下单!”列车上,旅客贾铭轩在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对着手机做着直播,售卖“火龙沟牌”黏豆包。
列车专门在“助农惠工”主题车厢留出座席,用来给和贾铭轩一样有售卖农副产品需求的旅客进行直播“带货”,车厢内贴满了各类农产品的宣传图片,浓郁的黑土地气息扑面而来。“以前坐等经销商上门来收购产品,现在能通过‘慢火车’直播平台销售一部分,销售额又翻了一番。”贾铭轩高兴地说。
“在信息群里发一条销售视频信息,能够引发这么强的爱心接力,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家住山嘴子站附近的村民李晓军在“林海雪乡号”服务信息群发布了一条出售自家溜达鸡的视频信息。由于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在群内成员的转发下,仅1小时就预售出一百多只,净收入六千余元。
为帮助沿线群众解难题,牡丹江客运段牡大车队青年列车长董欣洋组建了“林海雪乡号”服务信息群。“赶上农忙时节,村民忙于农活出不了门,谁想从城里捎个药,捎点急需品就在群里发个信息,我们值乘班组看到后,就帮忙购买,然后捎给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群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为旅客提供了便利,而且为沿线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入冬后,多场大雪严重影响了列车沿线群众的出行,同时长汀镇周边村民的农副产品也出现了销售迟缓的现象。”董欣洋说。为了缓解沿线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董欣洋提议扩大信息群功能。“哪位群友在群里发布农副产品销售消息,我们车队职工和家属就利用微信朋友圈集体转发,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
除了助农惠工,单位组建的“爱漫火车 一路同行”青年志愿队还经常登上列车开展铁路安全知识宣传,联合医学院学生志愿者为旅客提供义诊服务。每到旅游旺季,乘坐“慢火车”来赏冰乐雪的外地旅客多了起来,青年志愿队员还纷纷当起了“红色故事讲解员”“青年旅游推介员”,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慢悠悠、站站停的“慢火车”,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为了更好地服务沿线群众,列车上设置了哺乳室,方便“宝妈”出行;打造“移动书屋”,设置书柜、摆放各年龄段读物,满足了旅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让旅途充满阵阵书香。列车工作人员如沐春风的笑容,干练利索的身影,拉近了与旅客间的距离,他们用热心、热情的服务温暖着乘车的沿线群众。
“慢火车”一路走来,见证着人民铁路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初心,承载着以人为本的温情,它将继续前行,把一路欢歌洒满龙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