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占峰“回家”记
2024-07-21王珏婧
6 月19日下午,一辆黑色小车在雨幕中驶入市人民大道200号。一名器宇不凡的男士缓步走下小车,抬头凝望着人民大厦许久。这位男士是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占峰,在离开人大40年之后,他受月刊编辑部的邀请,第一次“回娘家”来看一看。
委员的职责就是反映人民的呼声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在上海人大70年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根据1979年修改的宪法,中央决定在县和县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汲取文革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1979年12月29日,上海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选出了七届人大常委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从此有了专门的常设机关。七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65名,有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工人、农民、营业员、里弄工作者和人民解放军,平均年龄59.5岁。林占峰当选时的身份是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年仅25岁。
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当我们将查找出来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场景照交到林占峰手中时,他感慨万千、仔细辨认。
“这是在锦江饭店小礼堂吧。当时我们就是在这里开的常委会。不像现在有专门的会议厅。”锦江饭店小礼堂召开过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发布过《中美联合公报》,是曾经的“政治活动重地”。林占峰记得当年在这里,比他年长不少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地讨论的场景:“一讨论起上海的住房,可谓群情激奋。当时上海的住房条件不仅有着诸多‘三代同堂’,还有‘七十二家房客’,逼仄的住房条件令市民生活的痛苦指数倍增。当时我还年轻,家里住房条件也还算可以,还没有意识到改善市民住房条件的任务在当时竟如此严峻。在座的各位委员大部分住房条件也还可以,但一讨论起市民的住房环境就激动不已,虽然‘事不关己’却个个‘视如己出’,几乎都站起来讨论,甚至有些老常委已经讨论到声嘶力竭,最后还把汪道涵市长请来了。汪市长一到审议现场,就立即走到主席台边上的位置入了座,一一回答提问并表示市政府一定要想办法把上海市民的‘住’给解决了。后来,本市的住房条件从市九届人大开始逐渐有了起色,但其实早在市七届人大时期就有意识地开展了启动工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除了‘拨乱反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改善市民住房在当时并非最紧迫的任务,只能在准备充分后再开始布局。但每次委员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
我们在会议厅大屏上呈现了部分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的照片,尽管许多老照片模糊不清,但林占峰却感到十分亲切,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这些都是我的老前辈们,他们德高望重。罗竹风是著名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当时数他发言最多,言语最为热烈;李寿葆是基督教爱国人士,以前是市友协会长,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了许多工作;赵超构当时担任《新民晚报》总编,由他撰文的评论经常在社会上引起诸多反响。当时我年龄小,也敢于讲,所以《新民晚报》刊登了我的不少观点,我的发言慢慢有了影响力,会外开始流传起一句话,叫市人大‘上有罗竹丰,下有林占峰’,我意识到,我积极的发言被大家看到了、认同了。”
“您当时作了哪些发言?”
“当时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记得我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正确理解和了解刘少奇同志’。因为我还担任着市青年联合会的副主席,在工作中意识到,像我这般年龄的青年大多数根本不了解刘少奇同志的生平,除非研读过历史,否则对他的认识仅限于街上的标语。青年同志和百姓们的观念急需纠正,要将真实的历史讲述给他们听。一言既出,整个会场都安静了,委员们都静静地听我陈述完理由,赵超构更是回过头来盯着我的眼睛。第二天,《新民晚报》就刊发了正确理解和了解刘少奇同志的文章,还在广播电台中进行了播放。此事令我从此在人大里‘出名’了。”
提及年轻时的“莽撞”与“冲动”,林占峰的脸上依然洋溢着蓬勃的神采,仿佛并非“忆往昔”,而是谈论着昨天的故事。“别看我发言多,在那么多前辈面前发言还是有点胆怯的。每次发言,我的心脏总是怦怦跳,但我记住了一位副秘书长说的话,当人大常委会委员,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心声。我是最年轻的委员,代表着青年团体,而人大常委会对于拨乱反正时期的社会来说又属于新生事物,那么我就有这个责任、这份冲劲、这股胆量,破除条条框框,将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传递上去。也正因为年纪轻、经历少,所以我没有‘包袱’,更没有‘帽子’,只有‘胆子’,来自群众、来自青年阶层就是我最大的底气。”
今日中国的成就极不容易
林占峰18岁便入职了上海一个区的五金交电公司下属的无线电商店。入职一年不到,他就被破格提拔为商店最年轻的总经理,此后不久又在团区委和团市委做一些青年工作,后被推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84年,林占峰前往日本京都大学学习法律,1985年又前往美国加州学习工作了10多年,直至21世纪初回到上海。在出国期间,林占峰依然关心热爱着祖国与上海,经常收看国内新闻。访谈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及“定力”与“压力”,看过世界的他归来仿佛仍是当时的青年,言辞犀利大胆,却又凝炼着岁月的沉淀。
“我在国外的感受就是,中国的民主与西方的民主是有区别的,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民主有各种各样,但民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人民吃饱穿暖,这无需理论分析,主要还是得看结果——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安全指数、人民的健康水准是不是越来越好,事实证明是越来越好!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背后是党和政府的巨大努力和付出,是中国人民自己干出来的。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这样的‘奇迹’,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定力’,要对前途无比坚定,真正做到‘不忘初心’。”
谈及“不忘初心”,林占峰有着太多的感慨,不由得聊起了对人大工作的想法。“人大的功能就是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人民的安心之所。为了解决问题、解开矛盾,老百姓可以选择抱怨、投诉、写信,但最有效最靠谱也最能令人感受到‘靠得住’的一条渠道就是人大,这就是人大作为‘稳定器’的‘稳定性’。百姓需要的是最朴素、最直接的回应。当沟通的渠道畅通了,人民的想法得到有效传递了,政府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才能把得准力度、找得到立足点。就像曾经的民众迫切期待的改善住房环境、整治交通、治理苏州河……人大的前辈们将民主的声音一一传递、一一实现,将人大该走的路铺设好了,人大后续应当如何完善、扩建这条民主之路,相信人大青年工作者们抱着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在往这方面努力。人大既是反映问题的渠道,也应当成为帮政府出谋划策的最可靠的建议者,这是不容低估的人大的力量!”林占峰最后对我们说,希望人大的青年同志们要从各自的教育界、文化界、宗教界、金融界等专业领域出发,辐射至全上海乃至全中国来看问题反映问题,牢记人大的功能,不忘初心加油干!
离别时,雨停了,林占峰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人民大厦,开着小车驶离。或许只有拥有这样的赤子之心,才能依然在70岁时保持着这份“年轻”与“热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