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X”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07-18卢秋红徐靖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各行业迅速掀起了人工智能应用研讨的热潮。面对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普及发展势头,深圳市率先实现全面普及小学、初中人工智能课程。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施全民智慧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对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和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小学校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真正落地实施,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高新人才?本期策划,我们聚焦学校层面的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实践,为广大读者呈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前沿探索。
人大附中从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需求出发,主动拥抱时代发展和变革,通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X”课程体系。其中,“人工智能+物理”“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是该校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探索的两个案例,颇具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人大附中特级教师武迪和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人工智能+X”跨学科教学中的定位与发展路径,一方面是以数字素养发展引领AI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要明确学科主体定位,以AI交叉做跨学科内容融合创新。在实施人工智能课程的过程中,人大附中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开展跨学段的项目设计,通过设计具有连贯性和进阶性的任务群,使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相互联系、逐步深入,从而综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坚持创新,也要不断探索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希望本期呈现的人大附中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能够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带来借鉴与启发,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