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24-07-17曹超陈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8期

[摘 要] 深入探讨了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基础、现状、实践案例、融合策略以及效果评价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的跨学科教育案例,揭示了跨学科融合对于提升药学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虽然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软技能的发展,但仍面临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挑战。旨在为药学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未来,跨学科融合教育有望培养出更多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关 键 词] 跨学科融合;药学职业教育;药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8-0157-04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背景下,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健康需求的增加,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复合型需求。因此,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一、跨学科教育理论基础

跨学科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药学职业教育领域,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更是日益凸显。

(一)跨学科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它通过跨越传统学科边界,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育的显著特点包括:多维度的知识整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以及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跨学科教育的理论模型

跨学科教育的理论模型众多,其中“整合模型”因其高度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而受到重视。该模型认为有效的跨学科教育应当基于核心问题或主题,围绕这些问题或主题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此外,该模型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共同探索问题、交流思想、寻找解决方案。

(三)跨学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药学职业教育中,跨学科教育的应用正逐步展开,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当前,药学职业教育中跨学科教育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通过引入跨学科课程,结合药学专业知识与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跨学科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传统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难以满足跨学科教育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其次,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有效评价机制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是跨学科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深化对跨学科教育理论基础的理解,明确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可以为药学职业教育中跨学科融合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教育理论的研究,优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推动药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1]

二、药学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药学职业教育在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药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跨学科融合的需求成了教育研究和实践改革的焦点。

(一)药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药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其适应医药行业变革的能力。早期,药学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药理学和药剂学的知识传授上,目的是培养具备基本药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药学职业教育开始向生物医药、药物设计与开发等领域扩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全球化趋势要求药学教育不仅要关注本国的医药政策和市场需求,还要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全球医药发展趋势。

(二)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药学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面前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教育内容更新滞后问题突出。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药学教育能够实时更新课程内容,包括最新的药物研发技术、临床试验方法等,然而现实中教育内容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其次,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虽然药学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缺乏与行业的紧密合作,实践教学往往无法完全符合行业的实际需求。最后,跨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跨学科融合要求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还要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足。

(三)跨学科融合的需求分析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中,跨学科融合已成为药学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切需求。这一需求源自医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它要求未来的药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深厚的药学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使药学人才在面对复杂的医药问题时采用更加全面和创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生物技术的进步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这要求药学教育中融入生物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要求药学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药物研究和数据分析。最后,随着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药学专业人才还需要了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知识,以适应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药学职业教育作为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发展不仅需要紧跟医药科技的步伐,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深化跨学科融合,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教育管理者、教师和行业共同努力,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建设跨学科教师队伍等措施,推动药学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创新。[2]

三、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成功的跨学科教育案例分析

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下是两个国内外成功的跨学科教育案例,它们展示了跨学科融合如何促进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

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是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典范,它汇集了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艺术设计、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媒体实验室的教育理念是“学习通过制作”(Learning by Making),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习和创新。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如可穿戴技术、数字学习工具、城市规划等,这些项目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媒体实验室的成功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跨越学科界限,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推出了多个跨学科项目,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工程和新能源技术领域。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生物医学工程项目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学生在这个项目中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参与到了实际的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中,如智能假肢的设计、生物医药材料的研发等。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研究和开发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案例展示了跨学科教育如何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创建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环境。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成功经验表明,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与方法在成功的教育案例中展现出其独特的有效性和创新性。通过综合分析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的跨学科融合策略(如图1所示)。

因此,跨学科融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还是药学职业教育适应未来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关键。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跨学科教育案例,药学职业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医药行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3]

四、跨学科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融合策略

跨学科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它要求从教育政策与制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创新实施。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育政策与制度层面的支持

在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政策与制度层面的支持是实现目标的基础。政策制定者需明确认识到跨学科教育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开发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包括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和政策便利。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鼓励学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教育政策还应促进制度创新,为跨学科教育提供灵活的学分认定和学位授予机制。这包括调整现有的学科分类和评价体系,允许学生跨学科选课,以及认可跨学科项目的学术价值。同时,政策应鼓励教师跨学科合作,通过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研究资助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跨学科融合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教育机构应设计包含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课程,确保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这要求课程不仅覆盖药学的核心知识,还应融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互动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深化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机构应致力于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既包括具有深厚药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又包括来自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这种多元化的师资结构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视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维发展。同时,教育机构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这包括建立跨学科教学资源库,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如专业书籍、在线课程、实验室设备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科教学和研究的需求。此外,通过建立校内外的合作网络,如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企业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总的来说,跨学科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融合需要从教育政策与制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创新实施。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和创新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4]

五、跨学科融合的效果评价与挑战

(一)融合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评价跨学科融合效果的方法与指标需综合考虑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教育成果。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教育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成效,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依据(见表1)。

(二)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际效果

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他们不仅掌握了药学的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决药学领域的复杂问题。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跨学科融合教育还促进了学生软技能的发展,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技能的提升,不仅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有益,更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最后,跨学科融合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雇主越来越倾向于招聘那些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广泛技能的药学专业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医药行业需求。总之,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践证明了其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软技能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效果。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尽管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是一个挑战。对此,建议教育机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其次,师资队伍的跨学科背景建设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对此,建议加强教师的跨学科培训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和项目。最后,跨学科融合的效果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建议开发专门的跨学科融合教育评价体系,定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

总体而言,跨学科融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政策的支持、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面对挑战并采取有效对策,跨学科融合教育有望在药学领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5]

六、结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跨学科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揭示了其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促进软技能发展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的显著效果。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和实践策略,本文为药学职业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了跨学科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中的关键因素,为药学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专业领域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如何有效整合新兴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评价体系,以不断优化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未来医药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华子荀,肖化.我国跨学科教育的新特征与实践模式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6):1-13.

[2]阮耀祥.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办学水平提升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8):30-31.

[3]蔡志奇,陈燕忠.推进药医工融合培养跨学科应用型医药人才[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7-20,80.

[4]何蓉,颜晓维,周金彩.“健康中国”战略下高职药学类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J].大学,2021(30):83-85.

[5]宗杨,李文娟,牛文斐.以“药”为中心跨学科实现药学综合实训一体化:以济南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116-117.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曹超(1989—),男,汉族,湖南郴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药学。

*通讯作者:陈静(1977—),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