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瓦隆公馆,菲茨杰拉德爱情的最后一站
2024-07-17圈子
随着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世界各国掀起了法国旅游热,而博瓦隆则是除巴黎之外最热门的去处。博瓦隆在法国南部,西邻印度洋,有着世界排名第三的沙滩,还有着大名鼎鼎的博瓦隆公馆。一百多年来,博瓦隆公馆招待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作家和政治家。
1924年,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带着妻女搬到了博瓦隆公馆,在这里写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1934年,菲茨杰拉德又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夜色温柔》,以此祭奠他和妻子泽尔达的传奇爱情。
穷小子的爱情屡次被拒
1920年,菲茨杰拉德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的处女作《人间天堂》在出版社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的极力推荐下出版了,首印3000册,4天售完。这本书不但销量惊人,还获得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菲茨杰拉德难以抑制心中的狂喜,随即给泽尔达·塞瑞连续写了两封信,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她,并称要以最快的速度征得她父亲的同意,将她迎娶回家。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他母亲的家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他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这为他后来的写作积累了很多素材。
菲茨杰拉德的父亲却是个失败的家具商。为了生活,他们一家长期寄居在菲茨杰拉德的外祖父家中。颠沛流离、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菲茨杰拉德的性格变得异常敏感忧郁。
1913年,靠着舅舅的资助,菲茨杰拉德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为了掩饰贫穷、不入流的家境,他练习口语摆脱乡音、为校园刊物撰稿、参加橄榄球队训练、导演歌剧。可即便如此,贵族同学仍对他指指点点,他像一只永远融不进羊群的黑羊,孤独且自卑。
1915年,19岁的菲茨杰拉德在一次新年舞会上,认识了16岁的富家千金杰内瓦·金。菲茨杰拉德英俊潇洒,杰内瓦漂亮优雅,两人一见钟情。
杰内瓦家境优渥,她的的父亲是证券商,她的外祖父则是一位建筑大亨。然而,他们的恋情遭到了杰内瓦父亲的强烈反对,他对菲茨杰拉德极尽嘲讽:“一个穷小子也想谈恋爱?真是自不量力。”
菲茨杰拉德原本指望声称同样爱他的杰内瓦为自己说句话,然而,杰内瓦并不是恋爱脑,在听完父亲的分析后,她很理智地向菲茨杰拉德提出了分手。
两年后,杰内瓦要结婚了,丈夫是芝加哥百货公司的继承人,和她处在同一个阶层。杰内瓦将自己婚宴的请柬寄给了菲茨杰拉德,但他没有出席,而是把请柬和婚礼的报道贴在了自己的剪贴簿上。
这件事情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自此之后,他拼命给报纸、杂志投稿,迫切地期待成功,希望可以一鸣惊人。
1917年,21岁的菲茨杰拉德再次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对方是18岁的少女泽尔达·塞瑞。泽尔达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曾是参议员,创立了蒙哥马利第一家报纸。其祖母则出身于显赫的亚拉巴马州摩根家族,父亲是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法官,母亲也同样出身于豪门贵族之家。
泽尔达被家人宠溺得性格叛逆,她早早学会了抽烟喝酒,个性放荡不羁,跳舞的时候身姿曼妙,风情万种,坐下来的时候高高架起双腿,裙子滑到腿根也毫不在意。
菲茨杰拉德却被这个既精通芭蕾、法语、诗歌,又当众抽烟喝酒的洒脱女孩迷住了。他宣称:“我喜欢她的勇敢、诚实与火一般的豪迈。”而泽尔达也同样被既帅气又才华横溢的菲茨杰拉德迷住了。
和杰内瓦相比,泽尔达要热烈得多。她的父亲同样也不同意他们的恋情,但是,她却在父亲和菲茨杰拉德之间周旋,努力说服家人同意他们的婚事。甚至还私自答应了菲茨杰拉德的求婚,搬出去与他同居了。
泽尔达的行为激怒了她的父亲,他断了女儿的一切资金来源,不许家里人接济她。由此,泽尔达的生活开支不得不全部依赖菲茨杰拉德。然而,他只是一名月薪只有60美元的普通职员,除了能解决两人的温饱,根本无法满足泽尔达的其他需求。
生于富贵长于富贵的泽尔达终于认清了现实,她坦诚地对菲茨杰拉德说:“我已经习惯了奢侈的消费,如果我们结婚,起码你得保障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你没有高收入之前,我们只能分手。”
菲茨杰拉德理解泽尔达的担忧,自己本就是一个穷小子,根本就给不了深爱的女人想要的生活。心灰意冷的他最终答应了泽尔达的要求。两个人分手后,菲茨杰拉德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开始酗酒买醉。
可是不久后,生活却重新给了菲茨杰拉德希望: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的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力排众议买下菲茨杰拉德小说的版权,并鼓励菲茨杰拉德继续创作,还详细地给出了改进意见。在他的敦促下,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人间天堂》出版了。
这本书让菲茨杰拉德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他连续给泽尔达写了两封信。最终,泽尔达的父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两个兴冲冲的年轻人在纽约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举行了婚礼。
才子由穷乍富挥金如土
一个是挥金如土的富家女初嫁,一个是自卑又自负的穷小子乍富,他们恨不得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成功,所以在一起后,他们便开始了挥金如土的生活。
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经常出现在高级商店和酒吧,买最时尚的品牌,穿搭最奢侈的珠宝。他们纵情狂欢,甚至在酒醉后用纸币点烟。在此期间,泽尔达生下了女儿斯科蒂。
如果是一个底蕴丰厚的家族,他们尚可用各种投资来支持自己的生活,而菲茨杰拉德只有才华。所以,为了继续维持这种生活,菲茨杰拉德只能不停地写,疯狂地写。此时的他名声鼎盛,一篇短篇小说就能卖到上千美元。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还写了很多艳俗的故事。
1924年,菲茨杰拉德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一篇自己喜欢的长篇小说。为了找一个环境安静、适合创作的地方,他带着妻女移居到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并住进了博瓦隆公馆。
博瓦隆公馆偎依在一个面朝大海的缓坡上,是法国美好时代风格七大宫殿之一。这座赭石色和白色相间的建筑自1914年第一次开门迎客起,就一直屹立于此——它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参与其中。
博瓦隆公馆环境优美安静,没有过多灯红酒绿和喧嚣无比的夜生活,菲茨杰拉德可以在这里心无旁骛地专心写作。
可如同野玫瑰一样的泽尔达很不适应,她需要的是一个能陪着她疯起来的丈夫,她不喜欢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可菲茨杰拉德没有时间陪她疯狂,他需要不停地写小说,才能维持二人的庞大开销。这让泽尔达十分不满,百无聊赖中,她与当地驻军的一个飞行员打得火热。
当沉迷创作的菲茨杰拉德从旁人口中得知妻子的行为后,勃然大怒,他质问泽尔达是否真的如此。泽尔达没有任何解释,反倒也发起火来,她斥责丈夫对她冷淡,并且提出了离婚。
愤怒的菲茨杰拉德找到飞行员提出决斗。当然,这场决斗最后在亲朋好友的劝解下并没有发生。泽尔达后来也承认,她只是想刺激丈夫,让他多关心自己,并不是真的爱上了他人。
两人和好后,菲茨杰拉德看似原谅了妻子,实则他心里已经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伤害。加之他新完成《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现在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名著,可在当时,销量远远低于预期。这让菲茨杰拉德颇为沮丧,开始借酒消愁。
随后,菲茨杰拉德带着妻女搬到了巴黎,在这里,他认识了好朋友海明威。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男人一碰面就撞出了激烈的火花,他们惺惺相惜,无所不谈,更是将对方引为知己,畅谈理想。
可是,海明威一点也不喜欢泽尔达。同样,泽尔达也讨厌海明威。海明威劝菲茨杰拉德离开泽尔达,他说:“如果你继续和她在一起,我敢保证,你的写作天赋迟早有一天会被她毁掉,她就是一个疯女人。”
而泽尔达则向丈夫抱怨:“你怎么会和这样一个长了胸毛的娘娘腔的假男人认识?他虚伪得像橡皮支票一样,真让人厌恶,你应该早一天与他断交,我实在不想看到他。”
一个是深爱的妻子,一个是最喜欢的朋友,两人却每一次见面都会唇枪舌剑。他们更像磁铁的两端,不停地向自己那边撕扯着立于他们中间的菲茨杰拉德,希望他离开对方,站在自己这边。
菲茨杰拉德却两个都想要。他离不开泽尔达,虽然妻子挥霍无度,但也是他的缪斯和灵感来源。他愿意为她花钱,愿意宠着她,愿意为了她疯狂地写作。他们两人相辅相成,如同一朵并蒂莲花。
同样,菲茨杰拉德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所以也不想失去海明威。他只好劝泽尔达说话不要太犀利,要学会有容忍之心。
丈夫在情感上偏向朋友,泽尔达既愤怒又痛苦。她用自己的语言天赋把内心的想法和对丈夫的不满,全部以日记、随笔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但她做这一切,并没有瞒着菲茨杰拉德。
1926年,泽尔达因为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还因此做了一次手术,导致再也无法受孕,同样也支撑不起过去那种疯狂糜烂的夜生活。泽尔达不得不放弃过去的生活习惯,回归家庭。
相爱相杀的夫妻盛年而亡
作为思想和行为都很前卫的泽尔达,一直渴望成为独立的个体,希望像丈夫一样,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得到外界的认可。她曾尝试写作,但菲茨杰拉德并不同意,他说:“你现在需要做的是照顾好这个家,然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迎接我们新的生活,因为你是一个妻子和母亲。写作太辛苦了,不适合你。”
然而,菲茨杰拉德的《美丽与毁灭》发表后,泽尔达竟然在里边看到了自己的日记和随笔。她这才知道,丈夫不让她写作,却直接抄袭了自己的作品。
泽尔达非常气愤,为《纽约论坛报》写下了评论:“菲茨杰拉德先生——我相信他的名字是这么拼写的——似乎抄袭是从家里开始的。”
因为这件事情,菲茨杰拉德与妻子大吵一架,他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让其收回说剽窃她作品的话:“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奢侈的生活全部是我的稿费在支撑。我才是大作家,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名气,谁又愿意发表你的作品,还给我们这么高的稿酬?”
更让泽尔达气愤的是,菲茨杰拉德在后续创作的小说中,以她为灵感塑造了很多女性,调侃她是“最轻佻的女郎”。泽尔达永远无法摆脱丈夫给她施加的无形压力,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被称呼为“菲茨杰拉德夫人”。而她最爱的人,也只是把她当成妻子,丝毫不关心她的真正需求。
菲茨杰拉德的压制、欺骗、阻扰,让泽尔达的自我认知受到了重创,她越来越感觉不到爱的存在。有一天,泽尔达与菲茨杰拉德一起参加一场舞会。菲茨杰拉德却在舞会上将泽尔达丢在一旁,对一位漂亮的女士大献殷勤。
泽尔达走过去与丈夫大声争吵起来。菲茨杰拉德怪她太敏感,不识大体。她再也无法忍受心中的怒火,当众脱掉内裤并扔到了他身上。泽尔达的这一举动,令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接着就是人们的窃窃私语和嘲讽的目光。
菲茨杰拉德或许想挽回妻子和自己的面子,于是就对外人说,泽尔达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很容易产生幻觉,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没想到,他一语成谶。
1930年,泽尔达因常年压抑的情绪,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强打精神,拼命写稿赚钱养家,以给妻子最好的治疗。
1931年9月,当泽尔达的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却传来一个消息:泽尔达的父亲去世,这让她再一次陷入了精神崩溃。
泽尔达住进了蒙哥马利市当地一家医院进行治疗,让人安慰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泽尔达的情绪还算稳定,在这里她完成了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给我留下华尔兹》。小说以她和菲茨杰拉德的婚姻生活为背景,从她的视角描写了爱情和婚姻。
小说虽然获得了出版的机会,但是销量并不好,这让泽尔达很是失望。同样,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销量也远不如前,泽尔达长期的医疗费,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1934年,自杀未遂的泽尔达精神又一次崩溃。这一次,她陷入了长期的躁郁中,被转到一家名叫谢泼德普拉特的医院。这家医院的医疗费高昂,巨大的精神和财务压力几乎将菲茨杰拉德压垮了。
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小说,开始给好莱坞写剧本,靠预支稿酬维持生计。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欠了许多外债。为了缓解精神压力,菲茨杰拉德开始变本加厉地酗酒。
就在菲茨杰拉德意识到妻子再无可能痊愈的时候,又遭受到来自好朋友海明威的重击。那段时间,他住在最寒酸的旅馆的单间内,吃着便宜的罐头食品,把自己的遭遇写进了一篇名为《崩溃》的散文中。在这篇文章中,他向所有人袒露了自己的脆弱和失败。
海明威却认为菲茨杰拉德的这种行为很无耻,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男人遇到事情就应该忍耐、坚强,而不是散布给大众,博取那些廉价的同情。海明威甚至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一文中,直接嘲讽了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的做法伤透了菲茨杰拉德,两人结束了十余年的友谊,彻底将对方从自己的朋友圈中删除。
1934年,菲茨杰拉德顶着心中的痛苦和压力,再次来到优美安静的博瓦隆公馆,写出了最后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一边疯狂地创作,一边夜以继日地担心妻子的病情。他就像是一支两头烧的蜡烛,很快将自己的精神耗尽。在最为窘迫的日子里,他还依然给妻子写信:“你是我见过最精致最可爱最温柔最美丽的人,即使这样也言犹不及,我爱你。”而泽尔达则回信:“即便到了现在,我仍不会改变当初的选择。”
海明威说菲茨杰拉德就是一个悲剧,而他悲剧的来源就是泽尔达。还有很多人咒骂泽尔达是阻碍菲茨杰拉德进步的魔鬼,是红颜祸水。可事实是,陷入爱情的两人就像两团火焰,他们发疯般靠近对方,不将自己和对方燃尽绝不罢休。
在泽尔达挥霍无度的时候,菲茨杰拉德怨愤妻子不够体贴;但当菲茨杰拉德不问自取拿走她的文字的时候,泽尔达也一样恨透了对方。
即使如此,在有专业芭蕾舞团邀请泽尔达巡演的时候,她却不忍心与丈夫、女儿分离;在泽尔达患上精神病后,菲茨杰拉德不离不弃,仍然坚持写作,以支付泽尔达的医疗费和女儿的学费。
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发的心脏病,终年44岁。为了多留点钱给妻女,菲茨杰拉德生前立下遗嘱:要办最便宜的葬礼。
菲茨杰拉德去世7年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顶楼活活烧死。最终,这一对曾经相爱的金童玉女,盛年而亡。
女儿斯科蒂将他们合葬,墓碑上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那句话:我们奋力向前,宛如逆水行舟,与激流抗争勇进,直至淹没入岁月长河。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