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藝術博物館二十五年的文化之旅

2024-07-16袁紹姍

澳门月刊 2024年7期

自1999年成立以來,澳門藝術博物館已經走過了二十五個春秋。在這二十五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成為了一個知名文化品牌,如今隨著博物館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是一個展示藝術品的場所,更是一個文化交流、教育普及和社區互動的平臺。本地和外地的觀眾群體持續增長,也證明了博物館在文化領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作為澳門的文化地標之一,澳門藝術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彩的特展和豐富的藏品吸引了眾多遊客。在這裏,人們可以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時,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瞭解藝術、感受藝術的平臺。

文化傳承,開啟文藝新體驗

澳門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與藝術精華的寶庫,其館藏多樣且豐富。這些珍貴的藏品,主要源自前市政廳賈梅士博物院的悉心收藏,而後又通過不懈的徵集、收購與捐贈等多元途徑,如今已增至16000件,涵蓋中國書畫、歷史繪畫、陶瓷、攝影、現當代藝術、行為藝術及檔案文獻等多個類別,這些都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藝術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工作也非常突出,通過與國內外眾多知名文博機構和藝術家的深度合作,博物館成功策劃並舉辦了各類展覽、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這些合作既包括與內地的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頂級文化機構的連袂之作,也涵蓋了與國際知名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羅浮宮博物館及龐比度藝術中心等的跨國攜手,上演一系列重量級展覽,當中有“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塵光——方力鈞個展”“筆墨展懷——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石魯藝術精品展”“斯國斯民——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精品展”“大英博物館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翎靜芳馨——南京博物院藏陳之佛作品展”等,以及即將舉辦的“龐比度藝術奇幻世界”,這些展覽不僅展示了中華藝術的魅力,也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推廣活動上,澳門藝術博物館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例如通過跨界合作推出獨具匠心的展覽。例如,“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該展覽不僅展出了來自故宮和扎什倫布寺的珍貴文物,運用了民族音樂、頌缽、藏香、奔巴壺等西藏特色融入多元化的延伸活動之中,讓觀眾通過不同感觀元素體會豐富的藏區文化內涵,同時結合多媒體互動技術舉辦多項有獎遊戲與眾同樂。例如由專業的頌缽導師於展覽現場演奏西藏頌缽及主持工作坊,觀眾透過感受頌缽振動與聲音,親身體會其奇妙的空靈與療癒之效。又結合本地的手工神香製作人合作,專門製作是次展覽的藏香禮盒,並舉辦“吉祥殊勝——手工線香工作坊”,讓參與者親手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深入瞭解文化背景。

在策展方向上,澳門藝術博物館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和創新的態度,適時更入多元新穎的數碼展示方式和網上展廳,打造智慧文博。除了傳統的藝術展覽,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各種音樂會和藝術對談會,豐富觀眾的文化生活。著名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在澳門首展“塵光——方力鈞個展”,有作者親自參與的藝術對談,亦有組織本地視藝和音樂創作人為此展演出跨界演出項目《暗處光》。與澳門樂團的定期合作,將音樂與藝術完美結合,如在“宏空之境——康迪達·赫弗”展覽中邀請澳門樂團演出,以及近期澳門中樂團在“吉祥殊勝”“焦點”展中的演奏,都讓市民和遊客享受到了視聽盛宴。

近年以來澳門藝術博物館創新舉措不斷,通過跨界合作、文化活動的多元化,不僅展現了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重要場所的角色,也積極配合文化發展的大方向,致力於文化創新與引領審美。

在當今社會,教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學校教室,而是延伸到了各個領域,尤其是藝術教育。教育普及是我們特別注重的部分,尤其是兒童藝術教育方面的普及工作。為此,我們推出了多個特色項目,如“周日親子藝遊”和“發現小小藝術家”,又長期舉辦供學校團體預約的藝術工作坊。這些活動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遊戲。通過這樣的方式,藝術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課堂學習,而是一場充滿樂趣和探索的旅程。

為了讓藝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我們每年舉辦兩期“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今期內容就有透過藝博館的藝術展覽及館藏資源,引領孩子窺探十九世紀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在澳門的生活和創作,從中獲取靈感進行創意實踐。這些活動都是在“讓藝術教育更加貼近生活、更具實踐性”的理念下開展的。同時,針對青少年群體,我們還推出了如“青少年藝力計劃”“港澳青年故宮實習計劃”,旨在激發他們的藝術文化潛能。

除了舉辦各類活動外,我們還積極與各級學校合作,從幼稚園到大專院校,不斷擴大藝術教育的覆蓋範圍。我們致力於通過與教青局的交流與合作,邀請學生們走進博物館,參觀展覽、參加工作坊,讓他們認識到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展示藝術品的地方,更是一個可以輕鬆親近、學習的“第二課堂”。

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場所,同時也承擔著教育公眾的責任,除了針對學生的藝術教育之外,對普羅大眾以及有需要人士的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投入大量資源舉辦多樣化的活動,如主題講座和專題工作坊,旨在普及藝術知識,提升公眾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我們瞭解到,教師作為教育的傳遞者,他們的專業成長對於教育品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特別重視教師的培訓,並舉辦了視覺藝術導師知識講堂和視覺藝術導師工作坊等活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近期的“版畫教學培訓班”“視覺藝術導師知識講堂及工作坊——通草畫與菩提葉”,專為在本澳從事視覺藝術教育或相關工作的人士設計,目的是通過授人以漁,幫助他們在博物館等場所自由地學習和探索。參與者可以在這裏獲得寶貴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將所學帶回自己的學校和社區,將這份知識和熱情傳遞給更多的學生和群體,實現知識的普及和傳承。

此外,我們亦積極舉辦各種展覽,並提供中英葡的解說,語音導賞服務,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市民,都能隨時獲得更多知識。每個大型展覽都會設置教育推廣區,通過寓教於樂的遊戲或互動活動,讓大家汲取知識。

我們也會出版畫冊,整理口述歷史,發表論文研究,線上講座等,以持續推進文化教育的普及。我們特別重視弱勢社群的教育水準和知識共用,例如本次外銷展覽,為了延續藝術節關愛社群的精神,我們設立了“弱勢社群專場”,讓不同社群的觀眾共用藝術帶來的喜悅。同時,還為視障人士提供了可觸摸的展品和點字導賞,以及口述影像錄音,也為聽障人士提供參觀時的手語翻譯服務,實現無障礙參觀。

目前,博物館的研學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熱潮。澳門,作為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中心,正積極融入這一趨勢,致力於打造成為研學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澳門藝術博物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的教育實踐,不再僅僅是靜態展示的場所,而是化身為生動鮮活的文化課堂,賦予參觀者寓教於樂的沉浸式體驗。去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的合作案例“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與學術研討會,便是一個成功的典範。這個展覽吸引了許多外國和海外的遊客專程來澳門參觀。這不僅說明了特色展覽已成為吸引旅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反映了澳門作為研學旅遊目的地的魅力正在逐步增強。實際上,從我們博物館入場觀眾的數據來看,遊客佔比相對較大。說明這些特別展覽已成為吸引旅客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是專門為參與活動而來的遊客,還是對特定展覽有興趣的觀眾,都能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正如許多人初次訪問紐約便會前往百老匯,而在巴黎則必遊羅浮宮一樣,這些具有高文化價值的旅遊目的地象徵著一種追求。對於澳門而言,國家賦予的定位--一個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正是澳門藝術博物館努力的方向。作為澳門最大的文物藝術類博物館,我們致力於呈現中外文明的精萃,關注從古代至現代的藝術佳作,無論是外國展覽還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我們都旨在引進策劃精品項目並展示給廣大觀眾。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特別希望能夠增加更多具有原創性的展覽,並提高我們的策展、展陳、教育推廣及研究能力。當前全球博物館之間有許多交流與合作,我們希望策劃更多符合澳門特色和發展需求的展覽。通過這些原創性展覽,積極參與並引領博物館研學熱潮,致力於打造研學旅遊的新高地,同時,以其豐富的藏品、精彩的展覽與生動的教育活動,構築起連通古今、溝通中外的文化傳承橋樑,為每一位到訪者提供一場集知識、審美與體驗於一體的博物館之旅。

在當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傳承和藝術推廣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澳門,我們致力於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傳遞給更多的人,同時也傾力於扶持和推廣本地藝術家,確保他們的作品得以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

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便是推動本地藝術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關注文化的傳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本地藝術也是我們的核心關注點。通過明確的定位,我們努力為本地藝術家創造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的作品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欣賞。

例如,在過去兩年,我們組織了一批澳門藝術家參加在里斯本和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舉辦展覽。這些國際展覽不僅讓澳門藝術家的作品走向世界,也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理解。同時,我們將澳門的藝術作品帶到了北京故宮展出,這一“走出去”的戰略極大地推廣了澳門藝術,加深了外界對澳門文化藝術的瞭解和認識。

除此之外,我們也致力於吸引國際觀眾來澳參觀本地展覽。過去的“藝文薈澳”活動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該活動的主展場設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我們精心挑選參展藝術家,確保澳門本地藝術家有充分的參與。這不僅為觀眾展示了國際優秀作品,同時為本地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也讓更多人關注並重視到澳門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為了給本地藝術家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們有時會委託藝術家進行特定的創作。這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也讓我們的活動和系列更加吸引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支持和鼓勵本地藝術家,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收藏。

關注本土之餘,我們亦鼓勵更多的跨界跨域合作,如鼓勵本地藝術家與國際優秀策展人合作,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舞臺。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夠提升本地藝術家的國際知名度,也能夠為我們的展覽帶來更多的創新元素和新鮮血液,能夠更好地推動本地藝術的發展,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欣賞到本地藝術家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