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音乐艺术美的体现策略
2024-07-16邓航
摘 要:钢琴的音色特点可让演奏者表现广泛的情感和意境,钢琴演奏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其艺术表现力也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及的。对钢琴演奏者而言,如何处理好演奏技术与音乐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是其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钢琴演奏中体现音乐艺术美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能为演奏者科学有效地在钢琴演奏中体现艺术美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艺术美;体现;演奏者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3-00-03
钢琴演奏是音乐实践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表现艺术美学思想的重要形式,通过演奏的方式,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艺术美学角度而言,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集声音与情感于一体的精致艺术,是艺术的二次创作,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诠释并表达艺术的美感。艺术美学是钢琴演奏者的基本素质,他们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演奏技巧与听众进行沟通,为其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对于钢琴演奏家而言,如何平衡好演奏技术与音乐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以呈现完美的音乐效果,是其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深入探究如何在钢琴演奏中体现音乐艺术美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深度挖掘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核
情感是钢琴艺术的第一要素[1]。为充分体现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艺术美,演奏者首先应重视深度挖掘钢琴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核,在正式演奏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情感核心,包括其思想、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经历等基本因素。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近距离接触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全身心地投入演奏过程中,利用音乐符号充分再现作品的情感与内涵[2]。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完整地传达给听众,并有效地提升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马赛曲》这一作品的演奏为例,演奏者在正式演奏之前,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以充分地将作品中的情感传递出来。
首先,演奏者应充分了解曲作者的时代背景。《马赛曲》的作者是鲁热·德·利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演奏者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搜集有关作者所处年代背景的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在当时社会中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真正地掌握和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核,更从容地表达出曲子的思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演奏者可得知这是一首诞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世界之歌”,它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最初的创作目的在于鼓舞士气。两百多年来,《马赛曲》已被视为象征着自由解放、一切革命歌曲的代名词。通过了解《马赛曲》诞生的背景,演奏者可以切身体会到曲中激昂的旋律及其充分体现的爱国精神,在深刻把握曲子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更能引发听众共鸣的表演。
其次,钢琴演奏者应在了解曲子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将音乐置于文学、哲学、艺术,乃至音乐作品背后整个时代的语境中去理解和感悟,得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并将自身的见解融入演奏中,用自己独到的思维来演奏乐曲,以想象和联想,给予音乐以令人震撼的生命,在展示音乐作品本质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情感内核和精神内涵感染、打动听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听众能在聆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如在演奏《马赛曲》时,可将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身处革命年代有着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英雄的敬仰之情融入演奏过程中,将自身的独到见解与作品的深层次内涵相结合,并通过演奏将这种情感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听众,以触动人心,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听众在音乐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首先,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应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全面深入的思考研究,要将对音乐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对演奏能力的不断精进作为基本要求,并严格贯彻到日常训练中,注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保持对钢琴乐曲和钢琴演奏的热情和毅力,将演奏技巧的提升作为重要训练目标和衡量自身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反复练习和提升中深入掌握音域广泛、技法多样复杂的钢琴弹奏技术,实现手指及整个肢体动作的灵活控制和支配,在实训演奏中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的演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钢琴演奏技巧的个人创新。
其次,演奏者在提升演奏技巧时,除应重视练习手指技巧外,还应深刻意识到音乐是声音领域的艺术,是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的。因此,演奏者还应重视深入剖析声音的本质,加强针对歌唱性的训练,以增强自身的乐感,从而避免弹奏出生硬的声音。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多声部乐器,需在同一时间段内达到多个声部的音响效果。演奏者在演奏时可让自己处于边弹边唱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演奏技巧,通过对听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自身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将各种音符进行有序组织和排序,并依据其长度、力度等来创作优质的作品,也能让演奏者更清晰地区分不同声部间的主次关系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增加曲子的结构深度。
最后,演奏者要能将演奏力度与速度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演奏技巧成为音乐艺术美展现的工具与手段。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重视培养自身高超的演奏技巧,实现手指技巧精湛,弹奏力度多样化,以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同时,演奏者要做到能根据钢琴曲不同的曲风特色来灵活变化弹奏的力度与速度,当在弹奏节奏较为舒缓的钢琴曲目时,演奏者应保持专注与冷静,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通过轻触键的弹奏力度来确保乐曲情感色彩的充分表达;而当在演奏节奏激昂的钢琴曲目时,演奏者应做到真正地投入激动的情绪中,通过快速、用力的弹奏,将力量运用到演奏过程中,借助手臂的力量与手指结合,演奏出节奏感更强且更具感染力的作品[3]。
三、提升演奏者的音乐文化素养
一方面,针对文化素养的培养,演奏者应积极参与关于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方式来认识不同文化语境下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做到将钢琴乐曲置于相应的文化语境中去加以理解,像创作者那样深入理解世界、深度感受生活。在此过程中,演奏者应克服对钢琴演奏固有的刻板印象,从全局性、多元性的视角来理解不同的钢琴乐曲,同时也要理解其他乐器艺术文化,以全球化的视角去看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创作者所创作的钢琴乐曲作品,将钢琴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来理解,丰富自身的认知,以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深刻理解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钢琴艺术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多元性的钢琴文化世界。
另一方面,针对音乐素养的培养,演奏者首先要提升自我的认识,深刻意识到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明确培养音乐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音乐人的关键。在实践中,应积极学习钢琴音乐知识并掌握钢琴音乐技能,发展自身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多注重培养用耳朵去聆听乐曲的旋律、调性、和声以及情感的能力,实现在能准确听辨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的同时也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深入感知钢琴曲的人文底蕴和情感内涵[4]。其次,钢琴演奏者应将对钢琴演奏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演奏技巧的运用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运用实践技能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做练习,多动手,避免硬记理论概念,要将这些概念同钢琴演奏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多阅读有关钢琴家的人物传记以及音乐史,了解钢琴乐曲作品的时代特征,以深入体会创作者的人生际遇与情感跌宕,并将自身的体会融入演奏过程中,以更好地表现出钢琴乐曲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最后,钢琴演奏者应重视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与钢琴表演过程中,能善于发现美、表达美,并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演奏者要认识到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多以与听众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演绎,良好的演奏心理能帮助演奏者增强抗压能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演奏者在任何条件下完成演奏,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钢琴乐的音乐表现力,充分体现出钢琴音乐的艺术美。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者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及音乐修养,促进个人音乐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演奏者的创新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通常体现在对既有音乐素材的重新解读与重塑,以及对钢琴创作元素的独特运用与组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民众对钢琴音乐美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要求获得更丰富、更深切的听觉体会,因此,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钢琴演奏者应重视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在结合时代新元素的过程中提升演奏的感染力,更好地满足听者的需求。
一方面,演奏者在选择演奏曲目时,应平衡好经典钢琴曲目与创新型钢琴曲目之间的关系,结合传统与现代,满足听者丰富、多元的欣赏需求。同时,演奏者要重视结合自身对钢琴曲目的理解,持续地在钢琴曲中融入新的元素,将个人情感和体验融入演奏过程中,通过长期积累经验,对钢琴曲目进行深度探索,挖掘出其内在的更多含义,再重新进行演奏,还可运用新技术来引导听者感知钢琴曲目的内涵表达,带给听众焕然一新的感觉,有效表达钢琴演奏的音乐艺术美。
另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由于钢琴即兴伴奏具有广泛的应用面,钢琴演奏者可深入研究与培养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并将创新思维应用于钢琴即兴伴奏中。演奏者可根据自身情感状态、场景需求或观众反应等,选择适合的演奏主题进行即兴演奏,可在对音乐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和独特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改变主题旋律的节奏、和声或音色,以新的和弦进行或音乐动机等新的音乐素材,与主题旋律进行对话或碰撞,使钢琴音乐表达呈现出独特的创新性,在即兴演奏的旋律中将演奏者的情感和曲目的深意展现出来,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促进听者音乐审美的提升。
五、促进演奏者形成个性化风格
钢琴演奏应具有个性,演奏者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与运用,能培养出融演奏者生活感受、艺术态度及表现技巧为一体的精神气质,既能补充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也能创造性地增强原作的艺术力量,体现出更丰富的音乐艺术美[5]。
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树立对个性化风格的正确认知,明确何为个性化风格、怎样追求、达到何种程度和效果等基本问题,以确保整个培养过程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一方面,演奏者应避免完全尊重原作,强调演奏时一五一十的还原,导致演奏a4d585847fd4f20d96eb59aea95e01731b07839ad7372590e1a8879fb0b22019缺乏音乐艺术美,给听者以枯燥无味之感,另一方面,演奏者也应避免过度创新,要在遵循钢琴艺术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融入新元素,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等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个性表达,使演奏呈现的效果来源于作品又高于作品。以霍洛维茨演奏的舒曼的《梦幻曲》为例,霍洛维茨在演奏时,以平静的姿态演奏全曲,将自身独特的人生和艺术经历、对作品的特殊体验都融入演奏过程中,将每一个音符都传到了观众心中。
其次,钢琴演奏家应重视培养自身的独特气质。正式的钢琴表演场合对演奏者的气质要求较高,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钢琴演奏家能为钢琴演奏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层面的双重体会。如在演奏某些庄严肃穆的曲目时,严谨型的演奏者能增添舞台画面的庄重感,营造出更严肃的演奏氛围,引导观众投入音乐和画面中,实现与演奏者及钢琴乐曲之间的共鸣。同时,也应注意到,气质既是稳定的,也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因此,钢琴演奏者在日常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应重视提升自我的知识修养,在广泛阅读中积淀深厚文化,掌握丰富的音乐艺术知识,并将文化知识运用到对钢琴曲目的理解中,获得自身独特的情感体会。
最后,要重视提升钢琴演奏者的思想与审美。钢琴演奏表演中内在的思想特性对演奏效果的呈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思想特性又与演奏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有密切联系,越是个人化的特征就越能够体现出演奏者的独特风格。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通过将自身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观融入演奏过程中,实现与听众之间、与曲目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拉近距离,提升演奏表演的感染力。
六、结束语
钢琴演奏作为音乐创作和演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表达情感、增强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拥有独特的美学力量,音乐艺术美在整场钢琴演奏效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应加强对钢琴演奏中音乐艺术美的重视,通过深度挖掘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核,不断发展自身的演奏技巧,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增强创新创造意识,形成自身个性化的风格等方式来向听众传递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展现钢琴演奏的音乐艺术美,赋予钢琴演奏更多的艺术表现力,让更多的听者感受到钢琴音乐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与本质特征,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美学因子和审美价值,让听者在此过程中实现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并有力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群.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戏剧之家,2024(01):77-79.
[2]陈烁.如何体现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艺术表现力[J].新丝路,2021(17):222.
[3]王歌.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博览,2020(08):115-116.
[4]刘子溥.钢琴艺术指导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J].黄河之声,2020(04):55.
[5]刘舒吟.钢琴演奏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性考量[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12):164-167.
作者简介:邓航(2002-),女,安徽芜湖人,本科,从事音乐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