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洞小净距隧道群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研究

2024-07-15夏荔

科技资讯 2024年9期

摘要:针对小净距隧道距暗挖工程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建筑物等重要构造物,依托广东省深圳市皇岗口岸3洞小净距隧道群下穿既有地铁DK35+170-DK35+420项目,介绍上下台阶法施工、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和格栅钢架焊接形成对拉锚杆施工技术,通过改进施工方法降低对既有构造物扰动,对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结构变形和地层损失率规律分析,形成了3洞小净距隧道群下穿既有地铁技术施工体系,并为相似隧道下穿工程提供工程经验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三洞小净距隧道群下穿施工变形特征控制措施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of3-HoleTunnelGroupswithSmallIntervalstoCloselyTunnelThrougExistingSubways

XIALi

RailTransitEngineeringCo.,Ltd.,ChinaRailway19thBureauGroup,Beijing,100000China

Abstract:Inview oftheundergroundexcavationprojectoftunnelswithsmallintervalstocloselytunnelthroughexistingsubwaylines,buildingsandotherimportantstructures,thispaperreliesontheDK35+170-DK35+420projectof 946ce68a689ef94842d4e0d8dc80aeb15b57b5867818e6bbce26be817b80b195;the3-holetunnelgroupwithsmallintervalstotunnelthroughtheexistingrailwayattheHuanggangPortinShenzhen,GuangdongProvince,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ofthebenchingtunnelingmethod,theconstructionofthetwoside-wallpilottunnelmethodand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oftheweldingofthegridsteelframetoformthecrossanchor,reducesthedisturbancetoexistingstructuresbyimprovingconstructionmethods,analyzesthelawofthestructuraldeformationandtheformationlossrateoftheexistingtunnelandthenewly-builttunnel,andformsatechnicalconstructionsystemfor3-holetunnelgroupswithsmallintervalstotunnelthroughtheexistingsubway,whichprovidesengineeringexperienceandtechnicalguidanceforsimilartunnelingprojects.

KeyWords:Three-holetunnelgroupwithsmallretervals;Tunnelingconstruction;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Controlmeasure

随着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和建筑物情况增多。近距离下穿既有路线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变形导致周边压力变化,影响既有路线安全。国内学者对如何采用科学方法减少此类施工风险进行了研究。王体广[1]采用临时仰供措施和深孔注浆,实时监测并控制了桥梁沉降。黄德中等人[2]采用离心模型和现场监测,分析了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和新建隧道位移变形的影响。陈志勇[3]基于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位移和支护变形影响规律。张治国等人[4]通过Pasternak地基模型和能量变分法建立的既有隧道变形模型,分析考虑地基剪切变形及渗漏影响,得到更贴近实测数据的结论。李雪等人[5]采用数值模型计算PBA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对既有线路和车站的影响,发现管棚加注浆可有效减少影响。曾东洋等人[6]通过深孔注浆、地面跟踪注浆和三维模拟,分析侧穿桥梁对桥基6.8mm沉降影响符合要求,注浆可提高初期支护力和形成承载力,解决桥梁使用安全问题。

1工程概况

皇岗口岸站暗挖下穿地铁7号线,新建左、中、右3条路线。左、右为单洞单线,中线为单洞双线。暗挖隧道主要穿越VI级微风化花岗岩,局部V级中风化花岗岩,最小距离4.225m。

2工程难点与风险分析

2.1下穿7号地铁概况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7号线,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一,隧道衬砌厚度300mm。

2.2新建地铁隧道概况

2.3主要工程难点

(1)3洞隧道群施工难度大。为VI级微风化岩,三洞线间距11.026m,易发生支护体系应力突变引发群洞塌方。

(2)近距离下穿7号地铁运营线,施工风险高,技术难度大。易引发地表建筑物沉降开裂和既有路线大范围沉降,须加强预控和过程管控。

3关键技术措施

皇岗口岸站暗挖段主要为微风化花岗岩,不设超前支护。中间双线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初支分6室开挖,待初二衬完工且混凝土强度达80%后方施工单线隧道。两侧单线隧道采台阶法,初支分上下2室开挖。最小净距2.5m处设置中空锚杆加固间隙,开挖并切除伸出锚杆与格栅焊接形成对拉锚杆。

3.1左、右线开挖掘进

上下台阶施工

开挖隧道上台阶,对其拱部提供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下台阶隧道开挖,下台阶提供初期支护和隧道仰拱,然后进行二次支护,隧道回填,隧道拱墙二次衬砌。

3.2中线开挖掘进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每0.5m循环开挖1号导洞掌子面进行8cm混凝土封闭,初期支护包括初喷4cm混凝土、钢架、锚杆并注浆。

(2)1号洞掘进3~4m后开挖2号洞,进行同样工作步骤。

(3)2号洞掘进后,3~6号洞按同样工序开挖。

(4)6条导洞间距3~4m同步掘进,初期支护每0.5m推进一段。初期支护超5m进行后方5m回填注浆。然后拆钢架进行二次衬砌浇注。

(5)初期支护结构稳定后分段拆钢架,利用模板车进行二次衬砌,每个段单独施工,强度达标准后进行回填注浆。

4结果分析

4.1地层损失率

由图可知,无论是新建隧道还是既有隧道上方地层的损失率都符合Peck位移下降曲线。新建隧道地层损失率为2.647mm,既有隧道上方为2.304mm。由于既有隧道开挖已减少地层压力,因此其上方地层损失率小于新建隧道。

4.2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变形控制

通过监测发现,新建隧道内部位移为:拱底、拱脚和拱腰隆起;拱肩和拱顶沉降。左右线位移分布相似,开挖影响中线大于其他两线,最大隆起位移为10.422mm,最大沉降位移为6.371mm,符合国家标准。

对既有隧道监测发现:对既有隧道支护结构位移沉降左右呈对称分布,并且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拱底,最大沉降位移为4.353mm,满足国家对既有隧道扰动的位移控制。

5结语

本文以皇岗口岸地铁七号线下穿既有隧道为例,研究使用上下台阶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并结合拉锚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与隧道支护位移变化,解决了小净距隧道与既有地铁路线间相互扰动问题,为下穿构造物安全提供施工经验与技术指导,对优化施工管理、技术措施及扩展工程实践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王体广.地铁暗挖隧道近距离多次下穿墩梁固结桥梁桩基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21,50(1):108-112.
  • 黄德中,马险峰,王俊淞,等.软土地区盾构上穿越既有隧道的离心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3):520-527.
  • 陈志勇.深埋矿山法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影响研究[J].福建建筑,2020(2):53-57.
  • 张治国,程志翔,张孟喜,等.考虑衬砌渗透性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纵向结构错台变形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2,35(11):180-194.
  • 李雪,陈霖,赵卫星,等.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变形控制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23,53(S2):2709-2714.
  • 曾东洋,白东锋.地铁矿山法隧道长距离侧穿桥梁桩基措施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21(9):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