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背景下建筑给排水技术研究

2024-07-15史玉桂

科技资讯 2024年9期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全球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建筑给排水技术作为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对于生态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时,必须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经过检验合格的设备和材料,通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和环保法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以防止水质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生态保护建筑行业给排水技术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TU991,TU992

Researchon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TechnologyUndertheBackgroundofEcologicalProtection

SHIYugui

LanzhouNanhedaoEcologicalandCulturalTourismDevelopmentCo.,Ltd.,Lanzhou,GansuProvince,730000China

Abstract:Asoneofthemainsourcesofglobalenergyconsumptionandenvironmentalimpac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isofgreatsignificance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technology,asakeylinkin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playsacrucialroleinecologicalprotection.Whendesigning,itisnecessarytoselectequipmentandmaterialsthatmeethygienestandT0UMtCMXvEYUC9YZl7xarXrcPn1E3bSjgoAemzdz8gg=ardsandhavepassedtheinspectionandestablishstrictenergyefficiencystandardsandenvironmentalregulationstoensurethenormal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thesystem,inordertopreventwaterqualitypollutionandpublichealthevents.

KeyWords:Ecologicalprotection;Constructionindustry;Watersupplyanddrainagetechnology;Waterqualitypollution

在传统的给排水系统中,水资源的使用往往效率低下,而且废水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给排水技术致力于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此外,还需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和环保法规,推动建筑行业采用更环保的给排水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的水源和排水服务。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建设用地面积12645m2,总建筑面积81649.34m2,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56894.00m2,不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4755.34m2,容积率4.5,绿地率35%。该项工程地下室共3层,主要用途是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建筑深13.80m。该项目建筑信息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给水系统设计

该项工程的供水采用分区、分质供水,而商业、办公用水采用的是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水压约0.15MPa。基于生态环保条件下,为节约水源及成本,工程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处理,应用在地下车库冲洗、绿化及道路洒水方面,既能满足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还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中,各单位还对工程不同项目的用水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与分析,也能为工程的给水系统设计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1生活给水分区

考虑该项工程的整体情况,在生活给水区划分时,将建筑物划分为低区、中区、高区3个区域。低区通常负责为建筑物的底层供水,包括住宅、商业设施等[1]。中区则负责为建筑物的中层供水。高区则负责为建筑物的上层供水。

2.2雨水回用系统供水

雨水回用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储存雨水,将其用于非饮用水用途,从而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2.1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器、管道和储存设施。雨水收集器通常安装在屋顶或地面,将雨水引入管道,然后输送到储存设施。储存设施可以是储水池、地下水池或水塔,用于储存收集到的雨水。

2.2.2雨水处理

雨水收集后需要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污染物和异味。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2]。根据用途的不同,雨水处理的方法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用于冲厕的雨水需要进行简单的过滤和消毒,而用于绿化和洗车的雨水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处理。

2.2.3雨水储存

处理后的雨水被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储存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雨水的储存容量、水质保持以及安全性等因素。同时,为确保雨水的质量,储存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2.2.4雨水回用

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多种非饮用水用途,如冲厕、绿化、洗车等。在回用过程中,根据用途的不同,合理选用不同处理程度的雨水,既能满足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又会强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多个方面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3]。

该项工程对雨水的回用,结合工程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展开分析,雨水存储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弃流流量后,采用51.8mm的设计日降水量,这意味着在一天内,每平方米的集水面积可以收集到51.8mm的雨水。

2.3给水方式

在生态建筑的给水设计中,优先采用节水型给水方式十分必要。非接触式给水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浪费。

非接触式给水系统,如喷泉、水幕等,利用水力学的原理,通过空气流动、水雾蒸发等方式,实现水的有效利用,从而降低水的消耗量。相比传统的接触式给水系统,如水池、水景等,非接触式给水系统能更好地控制水的使用量,避免水源浪费[4]。

2.4储水池及泵房

储水池和泵房作为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运行应注重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还要符合环保要求。

2.4.1 储水池设计

储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用水,以满足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在生态建筑的背景下,储水池的设计应尽量减小容积,减少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5]。同时,储水池的位置和布局也应合理规划,确保供水安全和节约水资源。对于一些大型建筑或建筑群,可以采用集中储水池的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4.2泵房设计

泵房是给水系统中负责加压和输送水的重要设施。在生态建筑的背景下,泵房的设计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首先,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水泵,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其次,采用变频器等控制设备,根据实际用水需求调节水泵的转速和流量,降低能耗。

2.4.3节能环保措施

除了储水池和泵房的设计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节能环保措施。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水泵提供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时,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给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约能源。

3排水系统设计

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在以往阶段因排水管道建设得较早,排水系统功能单一,设计和安装存在一些问题,管道容易堵塞,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排水系统的主要材料是塑料管和铸铁管,其中塑料管的应用最为普遍,具有改善水力条件、降低噪音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再考虑此外地漏技术的广泛应用,但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前期工程质量有着较高的需求,须在前期施工时期对产品的规格、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和管理存在问题。

针对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展开分析,既要满足建筑建设及性能要求,又需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安全。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式。

3.1采用变频泵节能

变频泵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来调节水泵转速和流量的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排水系统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变频器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水泵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变频泵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由于水泵的转速和流量可以实时调整,避免传统定速泵在用水量变化时的能量浪费[6]。

该项工程在排水系统设计时就重点记录各项数据,并采用变频泵节能,结合工程给水及消防系统运行需求全面分析,在不同区域设置适宜的设备,能在设备运行阶段最大化地保证建筑各区域用水的根本需求,还能加大控制力度,减少水源的浪费。

3.2用户水压的控制

首先,对建筑内的用水设备评估,了解它们对水压的需求,包括卫生洁具、洗衣机、洗碗机等各类用水设备,确定设备的额定水压范围,利于制定详细的水压调节方案。其次,为了将水压调节至合适的范围,可安装减压阀或减压孔板,能根据需要降低水压,保持稳定的输出压力[7]。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安装水压监测仪表实时监测用户的水压,能及时发现水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始终强调用户水压的稳定性,通过及时维护,确保水压控制的有效性。

3.3节水型卫生洁具的选用

选择符合节水标准的卫生洁具,能有效减少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例如:节水马桶的选用,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在保证冲洗效果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用水量的卫生洁具。

另外,在选择节水型卫生洁具时,还需注意选择符合国家和地方节水标准的卫生洁具,能更好地满足节水要求;选择质量可靠的卫生洁具,能更好地保证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选择品牌信誉好的卫生洁具,更好地保证其品质和服务,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售后保障,强调节水型卫生洁具将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4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从而满足用户热水需求的系统。此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太阳能热水系统有多种类型,包括集中式、分户式和联集式等。集中式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或住宅小区,分户式系统适用于独立住宅或小型建筑,联集式系统则适用于高楼大厦或大型工业设施。通过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合理选择,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使用效果[8]。另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角度和高度对于吸收太阳能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在安装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理位置和太阳高度角等因素,选择最佳的安装角度和高度,并结合储水罐和辅助热源确保热水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在阴雨天或阳光不足的情况下,辅助热源可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加热水,保证热水供应不断。

4结语

为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还需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阶段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给排水技术,能实现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等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建筑给排水技术将在生态保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各领域在此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蒋毅,吴文雯,于新光.“双碳”目标下建筑给排水设计思考[J].给水排水,2022,58(S2):333-339.

[2]谢如杰.房地产开发中绿色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2(6):170-172.

[3]朱培元,吴冲庭.绿色建筑理念下装配式建筑给排水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130-132.

[4]黄凯灿.探索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策略[J].低碳世界,2021,11(12):80-81.

[5]陈志樱.绿色节能角度下的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2):213-214.

[6]张裕健.新型材料在给排水领域的应用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11):65-67.

[7]王一暾.基于“BIM+VR”技术的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3.

[8]张笑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内外复合高效保温模壳建筑能耗测定与评价[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