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途径
2024-07-14陈奠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
武汉西藏中学是在全国西藏工作会议决定创办西藏班(校)的重大背景下创办的全国首批西藏班(校)之一。学校党总支牢记西藏班(校)办学初心,忠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构建“和美党建三三模式”(支部“三个一”、党员“三个好”、活动“三结合”)。学校针对寄宿制民族学校特点,打造出“师生结对”“天路寻访”等党建品牌,党员教师用真挚的情感、温暖的行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成就斐然,成为湖北省、武汉市援藏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教育的靓丽名片。
主要做法
(一)师生结对,真情育人。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容易亲情缺失、部分学生家庭困难或学习困难的特点,武汉西藏中学党总支组织策划了“师生结对”活动,全方位关爱学生成长。
“师生结对”的具体做法是:每一名党员至少结对两名学生,担任学生的“代理家长”和“成长导师”,负责结对学生的“成长导航”与“学业帮扶”,并与结对学生共同填写《学生成长手册》。“成长导师”制度成为武汉西藏中学掌握生情、学情,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
“师生结对”活动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升级:从最初的党员教师捐资助学,发展到今天的“代理家长”和“成长导师”制度,党员教师对学生思想上导航、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爱、经济上资助、情感上关怀,党员教师担当了“爸爸老师”“妈妈老师”的重任,对学生用心用情用力、亦师亦友亦亲。每年的除夕夜、大年初一等节假日,学校党员教师在学校里陪着无法回家的学生们或带孩子们到家中过年过节、陪孩子们逛街,游览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科技馆等文化场馆,西藏学生很好地融入武汉。
(二)“天路寻访”,架设心桥。
针对学生全部来自西藏(除少数援藏干部子女外)、学生每年只能暑假回家的特点,武汉西藏中学党总支策划发起、组织实施“天路寻访”党建活动。从2017年开始,学校每年暑假都分期、分批、分路线,组织20多名党员教师护送学生回家,与西藏学生家长和当地学校“亲情走动”,架设家校沟通、学校党建、教学交流的心灵之桥。
“天路寻访”主要做法是:
初心共建——与西藏当地学校支部结对,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武汉西藏中学与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拉萨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班子成员交流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学生每年定期互访。结对共建活动助力山南市乃东中学由当地的一所薄弱初中发展为优质学校,每年中考考上西藏班(校)的人数大幅提升,稳居山南市前列。
匠心共享——与西藏当地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天路寻访”期间,武汉西藏中学党员教师送课进藏,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青年教师陈吉司在新通车的拉林铁路的火车上现场为暑假返藏回家的学生宣讲“青藏铁路精神”,到西藏林芝市八一中学给当地学生上思政课,受到热烈欢迎。
爱心共育——召开高原家长会。每年暑假送学生回藏,学校都组织党员教师在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等地召开高原家长会。通过照片和视频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武汉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共话孩子成长,实现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同心共振——走进西藏学生家庭开展家访,补齐了寄宿制民族学校“家校联通”环节,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实写照。王婧老师曾因高原反应晕倒在去山南家访的路上,一路上大家搀扶着她,到达学生家里的那一刻,家长看到嘴唇乌黑、脸色苍白,还流着鼻血的她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齐心共创——走访优秀毕业生,激励毕业生干事创业,同时也用校友事迹激励在校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毕业生其美从中南大学毕业后成立林芝市建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助力家长脱贫攻坚,造福家乡,现在是林芝市政协委员。“天路寻访”期间,学校党员教师访问校友,为在校学生带回校友成才成功的经验,引导学生对标校友,筑梦、追梦和圆梦。“校友文化”成为武汉西藏中学精神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
跨越万水千山的“天路寻访”活动开展7年来,学校党员100余人次先后进藏,护送学生5000余人次,寻访数百名校友,访问近千户学生家庭,与兄弟学校开展50多次党建与教育交流,召开30多场家长会、宣讲会……每一次“天路寻访”,提高了党员教师教育援藏的使命感,增进了武汉西藏中学与西藏当地学生家长、西藏当地兄弟学校的感情,对党员教师觉悟、学生成长、家校和谐、民族团结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铸牢了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硕果累累,影响深远。
武汉西藏中学创办以来共培养了6000多名西藏学子,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大多在西藏自治区基层单位建功立业,不少毕业生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还有23名学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西藏中学毕业生和在校生,成为稳定边疆、建设西藏的重要力量。
武汉西藏中学教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考、高考成绩稳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十佳学校”“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学校”“武汉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基础教育成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荣誉。
经验启示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涉藏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思想的教育实践中,武汉西藏中学的党建工作,政治站位高、做法有创意、经验可复制。
贵在创新。武汉西藏中学根据援藏学校、寄宿制民族学校的特殊要求,做好党建“标准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打造出“师生结对”“天路寻访”等独有的党建品牌活动。
贵在坚持。“师生结对”“天路寻访”活动创办以来,分别坚持开展了10余年、7年从未间断,师生参与人数、受益人数逐年扩大。
贵在注重实效。学校党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民族团结的教育责任,强调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民族团结与教育教学的双向奔赴,同时实现学生学业进步、人格健康,教师专业成长、职业幸福,学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三个目标。
贵在全体党员参与。从部分党员带头,到学校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党员先锋岗”在“师生结对”活动中发挥了示范作用,涌现出一批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党员个人和党员群体。
贵在党员带动非党群众、感动社会。党员模范带动了全校教职工,踊跃投身到“师生结对”“天路寻访”活动之中。“师生结对”的影响力,从校内拓展到校外,社会各界(民主党派、企业和企业家、社会团体、道德模范等)600余人次来校与学生结亲结对,让西藏学子深切感受到“我在武汉有个家”。
(作者单位:武汉西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