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过硬党校教师队伍
2024-07-14袁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锻造过硬师资队伍,是高质量开展党员培训的重要保障,是践行党校初心的重要举措。
聚焦党校职责,增强教师“三感”
要时刻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使命感。党校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和锤炼党性的“熔炉”,而党校老师则是“精神殿堂”的引路人和坚守“熔炉”的熔炉工。因此党校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者需首先受教育。党校老师要做到思想武装有力、理论阐释透彻、精神宣讲到位,让学员信服、佩服,就要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眼睛明亮、能力出众。
要时刻保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危机感。就目前部分党校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经历、阅历等方面还不如学员,因此更应该勤学、勤练、勤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提高,时刻保持危机感。
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党校教师来讲传授知识任务相对较轻,武装思想任务则更为艰巨。这种特殊性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党校教师要有“不进则退”的紧迫感,锤炼党性,学透原理,增强授课能力。
聚焦学思践悟,促使教师“三做”
做到学有所思。“学而不思则罔”。在读原著、学原文中,要学懂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政策和文件时,要读懂政策和文件背后的逻辑。与此同时,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学有所思,在深入思考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做到学有所悟。党校教师不仅要做到学有所思,而且要学有所悟,思是基础,悟是升华。一方面,要悟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尤其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另一方面,要悟出、讲出政治背后“所以然”的方法,悟出、讲出文件背后“道理”的技巧,悟出用学术讲政治的真谛。
做到学有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为学递进的五个阶段,这个有机整体的最后环节是笃行。党校教师不仅要思到精髓、悟到真谛,但关键还要行之有力。一方面,将悟到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坚定行动。要始终站在讲政治的“第一方阵”,始终做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标杆”。另一方面,要将教学实践中学到的授课“真经”,悟出讲课“真理”,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讲出真理的力量,讲出思想的光芒,讲出理论的魅力。
聚焦质量立校,做实品牌“三让”
让争做名师蔚然成风。党校教师要坚定信念、学透理论、苦练内功,做各专业、各领域的专家名师。党校系统要努力营造“人人争做名师”的学校环境,要精心塑造“人人能成名师”的成长环境。
让打造名课成为潮流。名课是名师的有力支撑。党校要注重挖掘并打造名课。各级党校每年要组织开展好课程评选活动,让打造名课成为党校系统的潮流。
让建设名校形成共识。有了名师和名课的强大支撑和影响力,还要着手建设名校,让名师的成长和名课的塑造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补齐硬件设施的短板,让学员学得舒心,老师教得安心。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教职工潜心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和支持。
(作者单位:恩施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