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巡察做好“专”字文章
2024-07-14付国华
自湖北省先行区建设专项巡视巡察工作启动以来,宜城市坚持政治巡察定位,突出六个“专”,周密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深入推进先行区建设专项巡察走深走实。
选优配强巡察队伍,做到巡察力量“专”。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拟文,要求各单位推荐2—4名优秀干部作为专项巡察抽调人选,市委巡察办对推荐人选进行书面审核后,再组织专班面对面考察,确保拟抽调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双过硬。本轮根据巡察工作需要,共择优抽调专业干部4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干部22人占比55%,40岁以下干部24人占比60%。坚持组办一体化,为每个组配备2名专职巡察干部,有效保障巡察力量。
深学细研抓好培训,做到业务知识“专”。提早谋划部署,组织专职干部深学细研先行区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流域综合治理、强县工程、襄阳都市圈建设等文件精神,学深悟透先行区建设重要意义、实施路径、目标要求。先后组织专班到市政府办、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先行区建设重点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授课,积累专业知识。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做到监督重点“专”。根据省委、襄阳市委巡察工作方案总体要求,结合宜城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科学制定本级巡察工作方案。方案对监督重点和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细化,对“一把手”监督、立行立改、底稿制作、线索处置、巡察报告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门部署,确保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修订巡察组实施方案模板,指导各巡察组结合被巡察党组织职能职责做实做细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巡察任务、组内分工和时间安排,确保巡察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巡察协作联动,做到问题查找“专”。加强横向联动。巡前向纪委监委、组织、宣传、审计、财政、统计等9个部门发函收集资料,提前了解被巡察党组情况,做好问题分析研判;巡察中,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提请相关部门协助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积极探索“巡审联动”新模式,对项目资金密集、专业性强的市住建局同步财务审计,巡察组与审计组加强信息沟通,共享监督成果,增强监督的穿透力和震慑力。加强组组联动。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巡察组之间可联合开展监督检查,提高监督效率。加强上下联动。主动加强与襄阳市委巡察办、巡察组沟通,对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汇报,通过以上看下和以下看上,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加强巡察指导督导,做到问题研判“专”。成立巡察工作指导督导组,由市委巡察办主任任组长,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巡察办业务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会商指导巡察组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协调解决巡察中的疑难问题,检查巡察组在巡察期间执行各项纪律情况。市委巡察办主任每周至少到巡察组驻地听取1次巡察进展情况汇报,对可查性较强但突破有难度的问题,及时调配力量,推动问题线索突破,对进度较慢、方向走偏的及时督办纠偏。
加强巡察成果运用,做到推动解决问题“专”。注重立行立改。巡察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察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经组务会研究后即可移交被巡察党组织进行立行立改。巡察组进驻半个月以来,推进立行立改问题6个。如,巡察市住建局发现,部分下水道井盖下沉比较明显,影响行车和行人安全,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经组务会研究并听取住建局党组“一把手”意见后,及时移交给市住建局立行立改,该局在一周内完成了问题井盖的更换。对已巡过的本轮未开展巡察的先行区建设重点单位,开展巡察问题大起底,督促责任单位持续推进问题整改。通过大起底,共梳理先行区建设方面问题18件。建立了先行区建设问题台账,实行专项管理督办。
(作者单位:宜城市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