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难题为“财富”
2024-07-14刘志勇汪亚纯
每到上课的日子,殷学洁都会早早地给孙子做好饭。顾不上和老伴打招呼,她迅速出门、下楼,径直往社区老年学校赶——去晚了,好位置都被人占了。
在以前可不是这样。那时,殷学洁每天除了带孙子、做饭,就是和老伴拌嘴,日子过得平淡又乏味。“现在在老年学校学习,精神状态变好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殷学洁说。
在襄阳市樊城区中原街道铁路社区,像殷学洁这样为老年学校“着迷”的大有人在。
远离牌桌 走进课堂
2021年6月,随着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持续推进,铁路部门四千多名退休职工、八百多名退休党员被整体移交至铁路社区。包括铁路退休职工在内,铁路社区辖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占比超过一半。
如何服务好全体老年居民,成了摆在社区党委面前的“头号难题”。
“关系移交到社区后,铁路职工心理上普遍比较失落甚至抗拒,不认可、不配合社区工作。”铁路社区党委书记龚新涛介绍,“最难的还是情感融入!那段时间,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铁路怎么样’‘你们社区怎么样’……二者泾渭分明!”
“能不能在社区办一所老年学校,在家门口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经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征求老人意见建议后,樊城区委组织部、中原街道党工委、铁路社区党委交出“答卷”。
办学校,场地是基础。几番摸排下来,铁路社区相中了一栋荒废十余年的两层楼房,这里原是铁路系统退休职工服务中心。经争取,他们顺利从武汉铁路局拿到了使用权。
然而,这栋楼房自2003年以来一直荒废,年久失修,基本无法使用。经测算,修缮资金需要二百多万元。
钱从哪里来?“只能四处‘化缘’。”龚新涛笑着说,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寻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赞助”,帮助修缮楼房、装修学校。
有了学习场地,还缺一个可以展示才艺的舞台。社区多方筹资,投入30万余元,建起百姓大舞台。舞台旁边,是多功能运动场。“建设运动场时,我们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除投资投料外,其他部分都是发动居民投工投劳完成的。”龚新涛透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场地改造好后,办校师资问题又成了“拦路虎”。铁路社区主动对接襄阳市“银发智库”,将襄阳老年大学优秀讲师、“银发智库”研究员聘请到老年学校任教。
2021年9月10日,是老年学校开学的日子。当天,学校涌入了二千三百多名老人。“最开始准备只招1800人。”龚新涛说,“后来还不断有老年人要求入学的。”
截至目前,老年学校开设了模特、朗诵、国标、书法等22个专业共42个班,最多的时候,有二千七百多名学员。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在铁路社区老年学校,上课后第一个走上讲台的,往往不是老师。作为“惯例”,每堂课的前十分钟,党员会上台讲党课。
“党课内容不限,可以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讲党史故事,也可以讲身边的先进模范、典型事迹。”老年学校党委书记张艳秋说,“大家讲得最多的,还是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故事。”
从建校之初,铁路社区党委就成立了学校功能型党委,每个班级也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并精心挑选有精力、有威望的老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
短短的课前十分钟,通过党员登台讲党课,在春风化雨中温暖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
“正能量‘爆棚’啊!”现在,看到魏奶奶的人无不感叹。就在前几年,因家庭变故,魏奶奶精神状态一度极差。老年学校开学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担任声乐班党支部书记的同时,还在朗诵班担任班长,“现在她不但亲和力十足,还积极组织、参加志愿活动,积极发挥余热。”
三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通过铁路社区老年学校了解到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加入到志愿团队之中。“社区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平台,我们也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帮助社区、服务居民。”他们说。
“现在的老年学校,已经成为社区志愿者团队的一个孵化基地。”铁路社区“铁哥们”志愿服务队队长郑明星说,“仅在我们志愿服务队,就有40%的成员是老年学校学员。”
通过老年学校的集聚效应,铁路社区充分发挥老年群体优势,组织成立了理论宣讲、乐器、京剧、合唱等各类老年人活动社团,社区组建的“铁哥们”“铁娘子”两支大型“铁”字号志愿服务队,也在老年学校的“孵化”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服务居民的坚强后盾。
小微治理 老有所为
铁路社区地处襄阳火车站核心区域,老旧小区多、老年群体多、社会矛盾多,基层治理情况复杂、居民需求个性多样、服务管理任务繁重。然而,对于龚新涛和社区“两委”来说,却少有人手紧缺的时候。
“过去发动居民,完全靠‘嘴皮子’,居民抵触情绪很大。”龚新涛说,“社区党委以开办老年学校为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掘居民中的骨干分子,让他们加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影响带动绝大多数。”
李伯萍就是社区在老年学校发掘出的居民骨干分子。去年,她所在的铁路二院一区启动房屋漏雨整治工作,作为业委会主任,李伯萍每天从天亮到黑夜奔波在小区里的各个角落,协调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鞋磨破了、腿跑疼了,人也晒得像个黑煤球”。小区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联名向社区写感谢信,对她提出公开表扬。
在李伯萍等居民骨干分子以身作则地持续影响带动下,铁路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持续高涨。2023年,铁路社区在各小区设立平安家园守护岗、绿色家园维护岗、清洁家园爱护岗、幸福家园卫护岗等四个“家园岗”时,一千九百多名老年居民主动报名认领岗位,“细致到每棵树,都有至少1人负责管护。”
在此基础上,铁路社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基赋能”工程,以小区党支部为主,以群团组织、“三新”组织为辅,构建了“一主多元”组织体系,先后组建了14支小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居民个人意愿和职业、兴趣、特长等,组建家电维修、矛盾调解等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进一步充实了社区治理力量。
为进一步汇聚强大的“银发力量”,铁路社区党委开展“银发暖心”行动,对辖区55岁以上老年人按年龄段梳理养老服务需求,建立“邻里守望”帮帮团,发动1100余名富有余力的老年居民,联系老年家庭3825户。
“我们还通过选聘低龄、健康的老年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楼栋长,让老年人在楼院小微治理中老有所为,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财富’,共同缔造幸福美好生活。”龚新涛说。
据了解,目前襄阳市樊城区已建成区级老年大学1所、镇街老年学校10所、城乡社区老年学校72所,三级老年学校覆盖率分别达100%、100%和85%,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老年助学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