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科普”赋能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科普高质量发展

2024-07-14张宇王猛

祖国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新质科普博物馆

张宇 王猛

在新时代的科技浪潮中,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作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深刻践行了“大科普”理念,通过多元化主体协同、完善科普工作体制、优化科普环境,为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首先,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积极构建“大科普”格局,推动科普主体多元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传播生态科学新理论,推广实用技术,实现了科普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时,博物馆还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社区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科普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网络。特别是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使科普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素养基础。

其次,博物馆持续完善科普工作体制,确保科普工作的顺畅运行。在政策层面,博物馆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推动科普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强化科普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通过奖励激励机制和科普工作者评价体系,激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科普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博物馆注重科普环境的优化,营造了有利于科普发展的良好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流动,打造多维立体传播体系,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提升了公众的科学体验感和获得感。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拜泉经验推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推动科普工作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提升科普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规范化建设,提升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通过国际化合作,分享中国经验,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总结起来,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在科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以“大科普”理念赋能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普格局,完善科普工作体制,优化科普环境,博物馆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质,也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模式对于其他地区和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我国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新质科普博物馆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科普达人养成记
博物馆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露天博物馆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