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节选)
2024-07-13
节选一
这是你的脚凳,你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
我向你鞠躬,我的敬礼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那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
你穿着破敞的衣服,在那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不能走近在这个地方。
你和那最贱最失所的人当中没有朋友的人作伴,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
●赏读
在这首诗中,诗人四次强调他心目中的神是在“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他不仅在那里“歇足”,还穿着“破敞的衣服”,和“那最贱最失所的人当中没有朋友的人作伴”。这就很明白地点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神”是在下层人民中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诗人还逐层递进地写了自己和神的距离。“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永远不能走近在这个地方”,甚至是“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反复咏叹自己和“神”之间的鸿沟,一方面含有对自己永远不能到“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这种状态的自责,另一方面则表现了自己对能够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的神的无限景仰。诗人的这种情绪正是他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直接表现。
节选二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昂;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断;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雪的荒漠之中。
●赏读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昂的气势、铿锵的节奏描绘出理想世界的美妙图景。那是一个自由、统一、和谐、完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知识和真理的国度,然而殖民统治的现实让诗人痛楚地感受到实现这一世界的前提是国家的觉醒和民族的独立。诗人最后的呼唤浸透了血和泪,包容了巨大的、无以言表的激情。
节选三
破庙里的神啊,七弦琴的断弦不再弹唱赞美你的诗歌。晚钟也不再宣告礼拜你的时间,你周围的空气是寂静的。
流荡的春风来到你荒凉的居所。它带来了香花的消息——就是那素来供养你的香花,现在却无人来呈现了。
对你来说,许多佳节都在静默中来到,破庙的神啊,许多礼拜之夜,也在无火无灯中渡过了。
精巧的艺术家,造了许多新的神像,当他们的末日来到了,便被抛入遗忘的圣河里。
只有破庙里的神遗留在无人礼拜的,不死的冷淡之中。
赏读
这是象征主义色彩较强的一首诗。诗人表面写破庙里的神,写破庙空气的寂静,写绝望的流浪者在破庙里休憩,实则通过这些意象,渲染了一个孤寂、荒凉、破败、凄凉的意境,表达出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感受,即退隐乡间的孤寂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感。 泰戈尔把这种独特的感受镶嵌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诗中的神、破庙,既是神和破庙本身,又不是神和破庙本身。它已成为一种外物化的内在感受,成为一种形象化的感情。
节选四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
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全副心灵在你的门前俯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赏读
诗歌第二句,诗人借“云”抒发自己的感受。“七月的湿云”是湿漉漉的,加之“沉沉下垂”“未落的雨点”,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受和低落的情绪。整句看似是写云、雨,实则借云状景抒发了一种情感。旧的将去,新的未到,“沉”中蕴含了“升”的企盼,或许这才是诗人用“全副心灵”俯伏于上帝门前祈祷的真实意义。
诗人要将所有自己吟唱的不同音符汇集成“一股洪流”,“注入静寂的大海”。他用“静寂”来反衬大海的喧闹,这种“静”一旦与更广泛的“动”相糅合,就会引起不寻常的震惊。
在诗人看来,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万物的主宰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处不在的精神,这个精神本体就是神。宇宙万物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此,诗人在一种心灵的静寂中,渴望着与最高精神的合一,这种融合在这首诗中体现为与祖国命运的融合。个人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朝夕共处的诗人,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无法放下自己的使命。于是,他像“思乡的鹤鸟”一样,“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准备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自己“永久的家乡”。
全诗围绕一个中心:爱国思民。诗人将诗与景、鸟与人、色彩与空白组成一幅连续不断的意境,把文字化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不同的形态,传达出了诗作的深刻内涵。
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把深刻的思想包孕在一种自然流畅的艺术形式中加以表达,在单调、严谨的生活节奏中,汇入清新、柔和的格调,一反以往东方诗歌中颂神诗的庄严肃穆,在和谐美妙的气氛中,避免了诗歌华而不实、脱离生活的倾向,使诗歌的曼妙形式与充实的内容完美统一。
链接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泰戈尔《吉檀迦利》
上面的小诗,揭示了努力拼搏奋进的意义。请以“青春当奋进”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